陶宏偉
摘要:在我國醫療衛生體系改革的大背景下,目前的形勢要求當下的醫學生既要具備深厚的醫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還要有廣博的人文社會知識。然而,醫學生重視醫學專業課程,輕視人文課程這一現象普遍存在,本人認為這一問題與學院辦學傳統,人文課程的設置緊密相關,找出學生缺乏人文課程興趣的原因,對培養醫學生人文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為醫療單位培養高素質醫衛類人才意義重大。
關鍵詞:人文課程;課程設置
一、研究資料來源
筆者以長沙衛生職業學院為例,搜集了2015年三年制醫學大專生的人才培養方案,并按照各專業開設的課程情況對人文課程的具體設置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
1.人文課程中必修課的設置概況
我院人文課程必修課一共15門,按照具體種類劃分大致可以分為思政類,身心類,語言類,技能類四類。其中思政類課程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及衛生法律法規四門課程;身心類包括國防教育、體育與健康、大學生心理健康、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五門課程;語言類課程主要是大學英語;技能類包括禮儀素養、人文素養與應用文寫作、人際溝通、就業指導、計算機應用基礎五門課程。人文課程必修課設置概況如表一所示:
2.各專業中人文課程必修課數量及所占比例情況
我院醫學三年制高職共設八門專業,分別是臨床醫學、護理、眼視光、口腔醫學技術、藥學、助產、中藥、康復治療技術。在這八大專業中,人文課程課時數最少的是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約512節課,而人文課時最多的專業則為臨床醫學專業,課時總數達到了628節。其中,護理專業人文課程總學時在所有專業中所占的比重最小,僅有18%,而臨床醫學專業人文課程所占的比例最大,也僅為20.1%;具體情況如下圖表二所示:
3.各專業人文課程中實踐課所占比例
在我院八大專業中,人文實踐課學時最多的是臨床醫學專業,實踐總學時為268節;最少的則為中藥專業,實踐總學時為227節;其中中藥專業的人文課程的實踐課所占比例最小,僅為39.4%,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人文實踐課程所占比例最大為49.0%,接近人文課程總學時的一半,具體情況如表三所示:
4.人文素質課程在選修課中的比例
我院人文素質的選修課一共有9門,以網絡授課的形式面向全院各專業開放,分為藝術鑒賞與審美體驗,自我認識與人生發展,社會熱點與世界視野,中華文化與歷史傳承,自然、科學與科技五大模塊。人文課程選修課在全院選修課中所占的比例如表四所示:
三、總結
1.人文課程設置比例整體偏少
到目前為止,發達國家以美國、德國、日本為例,在學校的課程體系中,人文課程所占的比重為20%-25%。美國在1995年以后,幾乎所有的學校都開設了人文課程,并得到了國家相關的支持。日本醫學綜合性大學醫學院校以“醫學概論”課程涵蓋醫學人文課程,人文課程學時數占總數的25.6%。我院除了臨床醫學專業人文課程數量所占比例在20%左右外,其余七大專業人文課程比例均在20%以下。從量上看,人文課程設置數量上的差距導致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專業課程偏多,專業課的學習壓力偏大,因而很容易把自身的注意力更多的偏向專業課程的學習而忽略了人文課程的學習。因此,要改變學生重專業輕人文的現象,首先必須從量上著手,優化課程設置,把更多的時間讓給人文課程,保證課程的絕對數量,從而“引”起學生的“關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人文課程學習中。
2.人文課程設置內部結構不夠合理
在我院的八大專業中,僅有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文課程中的實踐課程所占的比例接近50%,其余專業人文課程的實踐課比重均在43%左右。這說明了人文課程從整體上看,理論課偏多而實踐課偏少,重理論而輕實踐,較醫學課堂動手實踐機會多而言,人文課堂上顯得較為沉悶,思想上原本就不重視人文課程的學生,加之理論教學偏多,課堂上師生互動偏少,
從而加劇了學生對于人文課程固有的“偏見”。因此,加大人文課程改革力度,優化人文課程設置,增強實踐課程在人文課程中的比重是當前人文課程設置中亟需改變之處。
3.選修課程的局限性較大
學院引進“爾雅通識教育網絡課程”作為人文課程的選修課部分,主要是通過網絡授課的形式而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表四所展示出來的數據,我們不難發現,學院為了彌補人文必修課程在數量上的不足,雖然選修課程中人文課程所占的比重達到了84.6%,數量上有了保證,然而從另外一個層面看,選修課中人文課程中的實踐課時僅僅只有不到17%,雖然通過網絡教育,學生接觸到了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但是這類教學依舊沒有走出傳統重理論輕實踐的窠臼。加之這類選修課又是在晚上進行,缺少嚴格的質量控制,加之學生白天課業的勞累,這類選修課的質量很難得到保證。
四、建議
1.增加對人文課程建設的投入
在當今社會的醫療體系中所出現的種種不良的社會現象,歸根到底問題還是出在“人”上。如何培養健全的人格與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是擺在高等職業教育工作者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必須加大對于人文課程建設的投入。首先,每年不斷加大引進高素質人文課程教師的力度,嚴格把控人才引入制度。其次,鼓勵教師在教研教改方面的創新,對于人文課程改革方面具有突出貢獻的成果予以表彰并實行經驗推廣,加快學院課程改革的步伐。最后,在課程改革配套資金方面予以支持,實現“引進來,走出去”戰略,一方面鼓勵教師定期外出學習他校寶貴的經驗,同時按照學院發展需要聘請外校優秀教師來我校進行講學,傳授相關辦學經驗。
2.深化人文課程改革
人文課程的改革離不開學院的支持。目前我院人文課程的現狀在于實踐課偏少,這一方面需要任課教師不斷進行學習,積極探索改革方案,力求把人文精神引入到實踐教學過程中去;另一方面,學院需要為課程改革設立專項經費,保證實踐教學活動能夠積極的開展起來。同時,實踐教學也不能浮在表面。當今的醫學模式已經不是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醫學生在實際的工作中所面對的也不僅僅是個體,而面對的是人本身。因此,實踐教學活動必須真正的把學生拉入具體的情境,講究情境在教學過程中的“帶入感”,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妥善的處理不同的情況。
3.建立全面的課程評價體系
人文課程的學習并不是一個階段性的學習過程,而是貫穿于人的生命始終。因此,對于課程的考察也并不能一考定成績,必須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模式,通過多樣的考核模式來調動學生對于人文課程的參與度。尤其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實現人文課程和醫學課程的整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人文課程的內容與要求融入到學生見習、實習甚至是一般的社區服務中去。只有這樣,人文意識才會在學生的腦海中扎根,人文的意識與精華才會真正在學生自覺能動性的活動中內化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醫學工作者的整體素質才有可能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朱健.發達國家醫學院校人文課程設置概況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復旦教育論壇,2008年第6卷第3期
[2]馮靜.高職學生自我效能感_成就目標定向_學習動機間的相關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年第6期
[3]張佩.護理專業人文教育課程的優化研究[J]全科護理,2014年10月第12卷第28期
[4]覃曉龍.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課程設置現狀調查與研究[J]創新教育2014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