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梅
【摘 要】新聞精品是新聞的拳頭產品。一個媒體有沒有新聞精品、新聞精品多不多,標志著這個媒體的新聞宣傳實力。一部新聞精品,只有集中多人的創優智慧才容易產生。依靠一個人有限的創優能力創優,有可能好新聞寫不出好作品,浪費新聞資源。破除新聞線索保密觀念,有助于寫出優秀的新聞作品。
【關鍵詞】新聞線索 破除 保密觀念
《新聞學簡明辭典》對新聞線索的定義是“新聞事實發生的訊息或信號,是新聞敏感的捕捉對象,也是新聞記者進行采訪活動的出發點”。《新聞學大辭典》對新聞線索的定義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簡要信息”。
新聞線索是一篇新聞稿件的簡要信息。記者每當發現一條新聞線索之后,是埋藏在心里,暗地里寫稿,還是向編輯部報告,經指導和審批后再采寫,涉及到新聞宏觀調控有無著落、稿件質量高低、是否重復報道等諸多問題。在新聞界,記者與記者之間,甚至是單位與單位之間的新聞線索保密觀念由來已久。新聞競爭激烈,新聞線索一旦泄露,就會被別人搶發。不僅給自己帶來麻煩,使自己處于競爭地位,還容易造成新聞界的“混戰”,影響同行之間以及新聞單位之間的團結,不利于新聞界的和諧相處。為了將發現的新聞線索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給自己創造一個秘密的、安定的、省心的采寫環境與氛圍,這些人還是覺得新聞線索保密為好。于是,他們發現新聞線索之后,不向編輯部報告,構思、采訪、寫稿全都自作主張。
這樣做的結果是什么呢?一、從記者本身的角度來看,稿件有可能不被發表。二、從新聞宏觀的角度來看,有可能帶來新聞宏觀缺失。三、從新聞宣傳的社會效果來看,有可能達不到稿件宣傳效果最大化。
隨著新聞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時代發展,“新聞共享”已經成為當下新聞界的共識,過去那種新聞單位之間的競爭,即所謂的“獨家新聞”已經被時代的潮流所拋棄,已經不再適合“新聞共享”的新聞模式。在這種大背景和大環境下,記者發現新聞線索之后,也沒有必要去保密,只管放心把好的新聞線索報上去。而是否破除新聞保密觀念,不僅僅是記者的思維能不能跟上新聞潮流問題,更有其實際意義。
一、新聞宏觀調控需要新聞線索公開
新聞宏觀調控是新聞媒體依據微觀新聞情況,按照上級的宣傳要點和宣傳紀律,對總體新聞實踐進行指導、調劑、部署的決策活動。新聞宏觀調控的好壞,決定著一個媒體新聞質量的高低。新聞媒體的宏觀調控部門為編輯部。編輯部實施新聞宏觀調控的前提是了解和掌握微觀新聞情況,其中包括哪些記者有哪些新聞線索等等。如果記者的新聞線索不上報,編輯部的新聞宏觀調控就無法實施,計劃外的新聞(不包括突發新聞事件)就會屢見不鮮,導致新聞宏觀失控。長期以來,遼陽廣播電視臺利用每周一次的編播例會實施新聞宏觀調控。記者在上報新聞線索過程中,逐步破除了新聞線索保密觀念。現在,記者們都能從全臺的新聞宣傳著想,如實報告自己已經獲得的新聞線索,并擬定近期、一周或近日的采訪題目,為編輯部落實全臺的編輯思想,制定全臺的報道計劃,提高總體宣傳水平提供了依據。
二、新聞精品創作需要新聞線索公開
新聞精品是新聞的拳頭產品。一個媒體有沒有新聞精品、新聞精品多不多,標志著這個媒體的新聞宣傳實力。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新聞精品的創作固然依靠創優高手,但一個人的創優能力畢竟是有限的,而多人的創優能力則是無限的。一部新聞精品,只有集中多人的創優智慧才容易產生。而“多人出精品”的前提,必須是新聞發現者公開新聞線索。否則,他人就無法提出創優意見和建議,只能依靠一個人有限的創優能力創優,有可能好新聞寫不出好作品,浪費新聞資源。我臺對新聞作品的創優,就有“新聞線索不保密,集思廣益出精品”的傳統。近年來,我臺涌現的諸如《不要欠條的“墊錢哥”》《在遼陽經商的新疆人》《韓麗云三退低保》等一批新聞佳品,都獲得過遼寧新聞獎或遼寧廣播新聞獎的一等獎。這些作品的形成,都是在作者如實上報新聞線索后,編輯部開會專題研究,廣泛征求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在獲得最佳采訪計劃的前提下,再由新聞線索發現者去精心采訪。在寫作過程中,經過多人的反復推敲,反復修改,最終質量得到不斷提高。
三、新聞采寫避免“撞車”需要新聞線索公開
新聞報道是記者的一種腦力勞動。作為記者,誰都想自己的腦力勞動得到承認,一旦采寫的稿件和別人的稿件重復而被淘汰,或者采寫的稿件因違反新聞宣傳紀律不能發表的時候,就會產生失落感,影響記者之間的團結,同時對新聞單位來說也是一種人力資源的浪費。筆者就曾經遇到過這樣的經歷:同一新聞事件,同一欄目的三組記者同時出現進行采訪,被采訪單位尷尬不說,記者的勞動也成了無用功,這些問題的出現,都與新聞線索不公開有關。如果記者能夠及時上報新聞線索,不僅獲得了“先入為主”的采訪權,還可以讓其他記者知道這條新聞已經有人采寫了,這樣就可以避免新聞采寫過程中的“撞車”問題。在我們國家的新聞媒體中,不是所有的新聞都能公開發表的,這是由新聞宣傳紀律和原則決定的。那些不利于團結、穩定、鼓勁,給黨和政府“添亂”的新聞,就不能發表。有些新聞線索雖然潛在著很大的新聞價值,但新聞宣傳紀律不允許發表,采寫這樣的新聞,當然是無效勞動。由于記者的理論水平、政策水平和新聞價值的識別能力有限,有時難免對一些新聞能否發表“吃不準”。如果不上報新聞線索,盲目采寫,稿件就有可能被槍斃。相反,上報題目之后,就會得到編輯部領導的把關,決定稿件是否采寫,記者就不會去作無效勞動。在遼陽廣播電視臺每周的編播例會上,各個部門上報的新聞線索,有好多是重復的,有好多是本臺或者其他媒體發表過的,還有好多是不符合新聞宣傳紀律的,經過臺領導和各個部門主任的共同討論、研究,留下好的和沒有發表的新聞線索,去除差的和已被發表以及不能發表的新聞線索,這樣梳理出來的新聞線索,本臺不重復,別的媒體沒發表,再加上對新聞線索的采寫給予了指導,一方面保證了記者采寫的質量,另一方面又避免了有些記者的無效勞動。
新聞線索通過編輯例會等申報制度公開之后,采訪權能否得到保障,這是記者們最為擔心的問題。不過,從新聞單位和記者本身兩個角度采取措施,公開新聞線索之后的采訪權是能夠得到保障的。編輯部應當承擔起維護記者采訪權的責任,按計劃優先發表上報新聞線索的稿件。
(作者單位:遼陽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新聞學簡明辭典》;[2]《新聞學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