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張海濤,於 敏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江蘇泰州 225300)
?
高職食品類畢業生頂崗實習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王海波,張海濤,於 敏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江蘇泰州 225300)
頂崗實習是實現高職培養目標的重要教育教學活動,也是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型應用人才的一種重要教學模式。該文結合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食品類專業學生畢業頂崗實習的管理實踐,對構建長效的頂崗實習運行模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旨在加強頂崗實習管理與過程監控,以提高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頂崗實習;食品類;問題;對策
頂崗實習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一個重要的綜合實踐環節,需要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同來完成,具有管理主體多元化、地點分散化、內容多樣化、教學與工作一體化等特點。高職食品類專業學生畢業頂崗實習由于受工作崗位性質和單位的規模等因素的影響,通常采用的頂崗實習模式是集中實習與分散實習相結合的方式。集中實習是大多數學生的實習途徑,它使學生得到規范的實踐訓練;分散實習給學生就業創造了條件,也給了學生一個很好的學習鍛煉機會。這兩種畢業實習方式是符合時代要求的,也是形勢發展的必然。但目前畢業生頂崗實習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研究其原因并尋求解決方法已勢在必行。
1.1 頂崗實習單位分散,不利于監控管理頂崗實習學生分散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崗位,如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往屆學生就分散在衛崗乳業、泰州紅五星、梅香食品等各個食品企業,在長達半年的實習時間里,校內指導教師很難做到與每個企業每個學生都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時時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學校如果沒有與之相適應的管理體制作為保障,頂崗實習很容易失去有效的監控,形成“放羊”現象,難以實現頂崗實習的教學目標。
1.2 頂崗實習學生頻繁變更頂崗實習單位學生在企業干的不開心不如意、企業提供的條件無法滿足學生需求或者企業不再需要實習生等多種原因都會使學生頻繁地變換頂崗實習崗位,不能按照頂崗實習的計劃完成頂崗實習任務。學生表面上是在進行頂崗實習,但實際上不可能按要求完成整個頂崗實習計劃。
1.3 學校缺乏資金和專業教師的投入,頂崗實習指導不到位與理實一體化的教學和校內實訓相比,學校對校外的實習資金投入較少。一般學校僅對集中組織的大批量學生的實習派出帶隊教師,負責學生的實習管理工作,承擔學生的車費,給實習單位和校外兼職指導教師少量的實習費和報酬。對畢業生的頂崗實習,由于學院的師資與教學經費嚴重不足,學校既沒有足夠的教師可以派到企業對實習學生進行跟蹤管理,也沒有足夠的經費支撐全過程管理的龐大開支,即使開發了網絡動態實習管理平臺,也只是流于形式,對頂崗實習的學生無法實施有效的全程管理。
1.4 規章制度不健全,企業參與度不夠在學生頂崗實習期間,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要求制約企業,企業的責任是什么?義務是什么?缺少企業管理人員的有效參與。企業的目標是從盈利出發,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從教育角度出發,提高學生技能的角度著想,往往把頂崗實習學生當作企業正式員工,每天從事機械式的簡單重復操作,忽略了他們的學生身份,通常不能配備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現場教師指導,缺乏教學的針對性,學生難以完成實習計劃和內容;另外,學生很少能在專業技能較強的崗位頂崗,更不用說企業的核心技術崗位,專業技能難以得到提升,頂崗實習的功能被變相扭曲,頂崗實習的效果大打折扣。只有當企業招工困難甚至招不到工人,出現用工荒的時候才會想到學校,想到學生,才有可能參與頂崗實習的管理工作。
1.5 學生實習成績難以評定,實習效果難以考核,缺乏有效的過程考核學校在制定頂崗實習標準的時候,都是統一計劃、統一要求,但是不同食品企業的要求各不相同,同一企業不同崗位要求也不同,學校在推進頂崗實習的過程中難以根據企業需求制定頂崗實習標準,固有的頂崗實習標準無法滿足實際的需要;同時再加上分散實習的學生,更難掌握學生實習的情況,難以對學生實施客觀準確的考核。在評價、考核學生實習成績時,僅用學生出勤率、實習總結或教師對學生的印象感覺來定性評價學生實習成效,對學生實習態度、實習融入度、綜合職業素養、職業技能訓練方面的評價缺乏定量考核尺度。雖有相關管理制度,但實用性、可操控性差,難以科學客觀地實現職業能力測評的目標,導致制度管理流于形式,達不到實習的預期效果。
2.1 集中與分散頂崗實習合理選擇
2.1.1企業的選擇。食品企業有季節性很強的生產旺季和淡季,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的情況下,能集中、大量提供頂崗實習崗位、能接受大批量的頂崗實習生的企業多屬大、中型企業,如蒙牛集團、雨潤集團、卡夫集團等,這些企業具備成熟的管理體制,能與學校合作開展實習指導,教學質量有保證;一些小型食品企業很難容納大批量學生實習需求,只能提供少數頂崗實習崗位,故只能采取分散實習模式,但分散頂崗實習崗位大多是技術開發、管理和服務類,工作內容和形式根據企業階段性需求定制,比較靈活。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意愿合理選擇實習崗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達到學生、學校、企業三方共贏的效果。
2.1.2深化校企合作,推動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是頂崗實習一項重要的教學保障條件,該院經過幾年的建設,已和靖江雙魚、雨潤食品等知名企業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通過畢業生頂崗實習,學校與企業聯系更加緊密,企業能真正參與到學生頂崗實習教學活動中,也加強了學校與企業全方位的合作,進一步推動了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
2.1.3促進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學校輪流派出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調研、頂崗實習指導,加強與企業的溝通,促進專業教師對企業生產現狀與實際的了解,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和指導學生實踐操作的能力,這樣有利于學院師資隊伍的建設,豐富教師教學內容,改進課程生產性、職業性的不足之處,提升教師水平,促進雙師素質的培養。
2.2 積極開拓學生頂崗實習的新途徑
2.2.1企業訂單班的建設。對于人力資源需求較大的企業,有利于企業與學校形成“訂單”式培養,聯合培養學生,為企業儲備人力資源,將企業與學校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維系校企雙方長期合作的關系。該院分別與卡夫食品(蘇州)有限公司、南京雨潤食品有限公司、馬鞍山雨潤食品有限公司、蒙牛乳業(馬鞍山)有限公司、益客食品有限公司等進行了訂單班的合作。“訂單班”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學生實習單位的頻繁輪換,保證工作崗位的相對穩定,另外能增強學生職業能力與用人單位的對接,使企業成為學生發展的利益相關者,增強企業參與頂崗實習的內在動力,也有助于學生就業的選擇,學校可以根據企業生產條件,制訂切實可行的頂崗實習計劃,以保證實習期間工、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2.2.2優質企業的專項招聘。優質企業的選擇原則主要是管理比較嚴格、規范,技術先進,員工培訓到位,一次能接收比較多的學生,在行業內享有一定聲譽的大型企業,最好有校企合作經驗或接受過同類學生實習的經歷,學生對這樣的企業有認同度,才能保證以培養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提高實際操作技能為主的頂崗實習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通過系列專場招聘會的成功舉辦,能夠增進學生和企業之間的相互了解,并使部分學生和企業順利達成頂崗實習的初步意向,從而為學生頂崗實習工作的順利推進打下了堅實基礎。
2.3 加強頂崗實習的管理
2.3.1增加頂崗實習資金投入,并進行合理配置。頂崗實習作為教學的一個環節,學校應通過多渠道增加資金投入,落實頂崗實習的專項經費,比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課時支付教師酬金。此外,頂崗實習專項費用還應該包括用于與企業聯系、頂崗實習管理、學生頂崗實習聯系和檢查的差旅費及電話費等與頂崗實習工作有關的各種具體工作。只有經費足額到位,才能有力地保證頂崗實習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要建立相應的經費使用與管理機制,保證頂崗實習經費能夠合理配置,并不斷提高其利用效率。
2.3.2校企合作,加強對學生的雙重管理。頂崗實習需要企業的積極配合,頂崗實習學生既是學校的學生,又是企業的“準員工”,對頂崗實習的實踐教學提出了學校和企業的“雙線管理”要求。由于學生在校外實行頂崗實習,因此,必須加強學校與頂崗實習單位之間的聯系、溝通、協調與合作,使實習單位負起培訓教育學生的職責。實習單位要制定保證教學任務完成和教學質量提高的制度與措施,督促學生高質量完成頂崗實習任務,經常與學校保持聯系,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培訓考核工作。學校也要發揮優勢,主動出擊,為企業排憂解難,從而達到企業和學校“雙贏”的結果。
2.3.3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構建“多方聯動”的網絡管理模式。該院運用現代信息工具手段建立了頂崗實習網絡管理平臺,構建以學生為中心,學校、企業等“多方聯動”的網絡管理模式,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職業素養養成、職業紀律約束和技術安全等多方面進行有效監控,同時方便學生和教師、教師和企業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在實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幫助企業管理學生,加強企業、學校、學生三方的溝通,更好地實現頂崗實習教學模式。
2.3.4完善學生管理體系,加強自我管理。學生離校前,以每個實習企業為單位,成立學生實習管理小組,建立學生自我管理體系。小組由2~3名實習學生組成,負責收集學生意見,與學校指導教師保持經常聯系,及時反映實習學生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與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和相關管理部門及時溝通,共同做好小組內成員的思想工作。
2.4 建立有效考核保障體系
2.4.1建立有效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為全面評價學生的頂崗實習效果,建立有效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在指標體系中不僅包括專業技能,而且包括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責任感、組織管理能力、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現代職業人的通用能力和崗位適應性等就業能力;不僅評價學生實習的成果,而且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職業態度、職業道德、價值觀念、決策技能和信息處理技能等職業能力也要進行評價。這種多角度的評價,有利于促進學生各項潛能的充分發揮與提升,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2.4.2轉變考核機制。頂崗實習教學形式的特殊性要求有與之適應的考核方式,考核主體由校內指導教師和校外指導教師共同承擔,且以校外指導教師為主,考核重點應該是以過程作為考核重點,以形成性考核作為主要考核方式,要把考核重點轉向學生實習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能力和綜合素質;考核標準的制訂應廣泛征求實習單位的意見,可以引入該企業考核員工的標準作為考核標準的主要內容,考核內容以頂崗實習的工作情況、頂崗實習的成果為主。
2.4.3過程考核與答辯考核相結合。在頂崗實習過程中除要加強學校與企業對學生的過程監督與考核外,在實習結束后,學生要結合自己在工作、學習等方面總結心得體會,查找成功與不足,確定今后努力的方向,以答辯方式進行考核。通過答辯考核,一方面,學生與老師面對面地進行交流,既增強了學生的重視程度,增進學生與老師間的相互了解,又增強了考核的透明度,另一方面,答辯考核是一種無形的學習和有力的競爭,可以使學生從初期的壓力變為動力,又使學生在心理素質方面、語言表達能力方面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同時提供學生們之間相互進行交流的機會,達到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效果。
畢業頂崗實習強化了學生在校所學的知識,學到了書本上難以學到的技巧、方法和經驗,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認識和了解企業的機會,為學生擇業和企業選人創造了條件,實現了零距離就業。如何把頂崗實習做細做實,發揮該教學環節的本原作用,切實讓學生在頂崗實習階段得到扎扎實實地訓練和提高,這需要教育工作者精心設計,并創造良好的實施條件。對畢業頂崗實習實行全程管理,建立一套科學系統的教學與管理機制,不留下任何管理上的空白,以學生為中心,兼顧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利益,遇到問題不斷總結,才能夠提高頂崗實習的功能與質量,確保頂崗實習執行過程的有效性。
[1] 劉茂福,韓慧仙,薛濤.學生頂崗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0(11):44-46.
[2] 劉來權,潘萍.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現狀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45-146.
[3] 張美忠,謝洪.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9,8(24):164-165.
[4] 朱萍萍.提高高職院校頂崗實習質量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1(7):199-200.
[5] 左衛豐,彭愛美.高職院校學生員工制集中頂崗實習實踐與探索[J].中外企業家,2010(5):144-145.
王海波(1983- ),男,江蘇徐州人,實驗師,碩士,從事食品微生物的教學科研和教學管理。
2014-11-07
S-01
A
0517-6611(2015)01-3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