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對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的思考
朱清華
(河南農業職業學院,河南鄭州 451450)
摘要在中原經濟區構建的新形勢下,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在過去的十幾年里,河南省農產品加工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是在新形勢下也面臨著很大的問題。就河南省當前形勢下農產品加工業的現狀和問題,展開論述,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農產品加工;機遇;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S377
作者簡介朱清華(1980- ),女,河南商水人,講師,碩士,從事貿易經濟及財務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5-06-09
Thoughts about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n Henan Province
ZHU Qing-hua(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Zhengzhou, Henan 451450)
Abstract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building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in Henan is faced with great opportunities. In the past ten years, it has got great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and achieved very good results, but in the new situation it is also facing a lot of problems, this article launch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Opportunities; Countermeasures
1河南農產品加工業面臨的機遇
2012年11月,《中原經濟區規劃》經國務院正式批復,該規劃對中原經濟區的戰略定位作了具體表述:中原經濟區是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全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示范區[1]。在國家發展中原經濟區新的形勢下,河南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面臨很大機遇,同時也有很大的挑戰。
2新形勢下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要求和意義
現代化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趨勢,應該是向更高科技水平、更高效益、更多領域以及可持續方向發展,同時讓農業加工產品向著更加安全、綠色、休閑的方向發展[2]。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主要載體是農產品加工業,它可以拓寬市場領域,有利于農民增加收入,使農村加快實現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農產品產后要實現減損、轉化、增值,農產品加工產業必不可少,同時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可以有效解決不合理農產品產業結構,促進縣域經濟快熟發展,增加農村就業機會[3]。
3新形勢下河南省農產品發展的現狀
20世紀末以來,河南用工業生產的經營理念來規劃發展當地農業,全省農產品加工業得到持續健康的發展,目前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現狀如下:
3.1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迅速,農業產業結構和農產品結構逐步完善當前,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已經進入持續快速發展軌道,2014年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6 888 家,實現營業收入8 522.4 億元,同比增長13.09%,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的27.8%,實現利潤總額709.93 億元,同比增長10.7%,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32.75%;稅金總額346.06 億元,同比增長2.91%,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稅金總額的33.32%。
河南農產品市場主體格局發生改變,農產品加工已成為主導產業。目前河南農產品加工已經涵蓋糧食加工,油料加工,肉類、乳制品及畜產品加工,食品加工,水果、蔬菜加工,飼料加工、棉紡企業,酒精、飲料、茶葉加工,木材加工及藤制品等產品。
3.2建立了一批高效的農產品原料供應基地為了有效解決原料自給的問題,通過“農戶+企業”、“訂單農業”等各種方式在河南省建立一批促進農產品加工業高效發展的農產品原料供應基地。
3.3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和規模發展壯大截至2014年上半年,河南省農產品加工企業已達到3萬多家,以農產品加工企業為主體的龍頭企業達6 888家,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601家;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達500多家,其中30億元以上的10家[4]。其中雙匯集團實現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年屠宰生豬能力達到1 500多萬頭,成為我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
3.4農產品加工科技研發能力持續提高目前,河南省擁有經認定的為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的研發機構85個之多,其中,國家級15個,省級機構70個;具有省級以上檢測資質的機構有5個,還有博士后工作站3個,院士工作站4個;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的教學、科研基地和農產品加工項目實驗室8個。
3.5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三全食品、 科迪食品、裕達食品、蓮花味精、華英禽業、好想你棗、金源面粉,南德調味品等覆蓋糧食、油料、禽類一大批品牌產品,這些品牌在全國都有很高的市場聲譽和份額。河南省現有21個農產品品牌被命名為“中國名牌”,31個農產品加工企業生產產品商標被認定為“中國著名商標”。
3.6農產品加工業質量標準化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河南省95%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建立了涵蓋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很完善的質量管控體系。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有85%通過了ISO9000系列質量體系或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通過認證生產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數量達2 189個。
3.7農產品加工品的國際貿易量水平大幅提高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積極實施走出去、引進來的發展思路,引進一大批世界著名企業如臺灣康師傅、韓國樂天等;同時本土產業如思念速凍食品已進入沃爾瑪這樣的全球采購系統,農產品貿易規模逐步增加,2014年全省農產品出口額達到20.94億美元,出口總量位居中部6省第2位。
3.8農產品加工業的帶動能力逐步提高,農民收入增幅加大目前,全省規模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帶動農戶占農村全部農戶的比例達到50%以上,每戶平均增加收入達到2 500元左右。
4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如上所述,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消費者需求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健康意識的強化,面對新的市場要求,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也存在很多問題。
4.1農產品加工體系尚不完善,利益主體聯系松散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上連市場,下連農戶,既是生產加工中心,又是信息、科研、服務中心、是農業產業化穩定發展的關鍵和突破口?,F階段,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產業鏈比較短,農民和農產品加工企業沒有完善的利益鏈接機制,信息不對稱,農民生產和農產品加工業各自在自己的軌道上運行,農民作為農產品加工業這條供應鏈的上游“企業”,還沒能完全按照工業化的模式,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形成很完善很緊密的價值鏈。它們之間的交易大多都是一次性的,沒有任何合同形式來穩定農民和企業之間本應該長期合作的關系。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很多農民生產的農產品不符合農產品加工的需求,加工企業還要舍近求遠收購外地農產品加工原料,無論是農民還是農產品加工企業都沒能夠完全享受到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各個環節增值帶來的最大收益。
4.2農產品加工業規模不經濟,抗風險能力差 河南各地仍缺乏大型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龍頭企業生產規模不大的問題突出,中小企業占大部分,加工企業的現代管理水平低下,公司集團化水平不高、缺乏具有綜合競爭實力的大型名牌企業或企業集團,存在規模不經濟的狀態,造成效益低下、競爭不力。河南省年銷售額過億的加工業占比不到0.05%,十億百億比例更低,全省只有一家企業雙匯集團年收入超過500億元,反映出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綜合實力偏弱的現狀。鄉鎮企業平均擁有職工人數只有幾人,占企業總數 85.4% 的個體企業是作坊式生產,更談不上規?;s化生產。總之,河南農產品加工企業整體規模偏小,抗風險能力差,隨著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的日益加劇和原材料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斷上漲,勢必會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
4.3農產品加工企業自有資金不足,融資困難河南省農產品加工企業大部分是靠舉債經營而發展起來的,自有資金不足,資金籌集主要通過當地金融機構貸款,而當前河南農村地區金融商業化水平低,農村金融機構基本上只有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再加上近幾年剛剛成立的為數不多的村鎮銀行,提供貸款的金額和規模都很有限,并且貸款條件苛刻,要求貸款企業有相當雄厚的財產權利做抵押,這恰恰是農村中小企業所不具備的,讓農產品加工企業融資面臨很大困難,這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和較快發展。再加之,農業的生產周期長、收益慢、風險高,金融機構一般不愿意向農業貸款,河南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80%以上都需要向金融機構貸款,貸款難度大,也嚴重制約了其規模發展壯大。雖然,“十二五”期間,河南省農信聯社給予1 000億元授信額度,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及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相對河南省龐大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群體,這些政策支持遠遠不能滿足農產品加工發展的資金需求。
4.4技術裝備水平總體不高,技術創新能力差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與科技研發創新水平不相適應的矛盾日益突出,生產技術落后,產品質量總體不高,綜合利用資源的效率低下等,嚴重制約了農產品加工業深度發展,影響農業加工品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力。河南省農產品加工企業中的90%以上是中小企業,加工技術低,生產和貯運設備落后,工業化水平不高。河南省像雙匯集團、眾品食業這樣現代化生產線的引進比例極其低下,即使有引進的先進機器設備和國內外發達地區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河南大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都是家族式的中小企業,他們的生產工藝和技術都是祖傳下來的,缺乏使用現代工業設備的條件,所以很難形成工業規模,大批生產。更何況有些工業化固定資產引進需要大量資金,缺口較大,影響企業的快速發展。
4.5技術型及管理型人才缺乏,制約企業管理水平提高河南有近6 000萬農村人口,2014年農產品加工業從業人員190多萬人,農村人力資源可謂規模龐大,但是河南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低,缺乏技術人才和新產品的研發人才,特別是農產品的精深加工研發人才奇缺,大部分企業都沒有自己的研發中心和研發人員。由于河南地區整體發展水平不高,農產品加工業大部分都分布在農村地區,工資水平也不高,很難吸納高水平的管理人才,農業技術和管理人才不愿意到農村地區就業,有些畢業生學習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知識,但為了找到待遇更高的工作,干脆轉行,人才流失嚴重,很大程度制約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
5加強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5.1完善農產品加工業供應鏈價值體系按照現代供應鏈管理模式的要求,依照市場經濟運行規則,樹立農產品加工企業在農業產業化體系中的市場核心地位,調整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模式,完善農產品加工業帶動上游農戶和下游消費的利益聯接機制,扶持有競爭能力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做大,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農產品供應鏈管理體系。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戶依靠供應鏈價值鏈形成共享利益,共擔風險的緊密合作體系,提高農民參與分配收益的能力。從當前的形勢看,當地政府應該采取措施宣傳和鼓勵農戶、加工企業和農業中介組織,通過訂單生產的方式進行聯系與合作,建立穩定的農業生產和購銷管理,企業給農戶提供各種形式的服務,引領農戶以自己的勞力、技術等生產要素入股,與農產品加工企業形成緊密的利益共享體,進行農業生產和經營。鼓勵有條件的農戶自己創建農產品加工企業,延長農業生產的產業鏈條,采用一定的方式,實現在生產、加工、流通各個環節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使農戶也能夠得到供應鏈條各個環節的平均利潤,這樣就能給農戶很大的生產積極性,他們能夠主動融入到農業產業鏈條當中,農戶和企業之間就會形成信息通暢的一個供求平臺,更好地為整個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更大的發展機遇。這樣,農戶就可以避免原來那種盲目生產的狀況,按照市場需求進行生產,按照工業要求來安排農業生產,企業也可以實現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加工,降低舍近求遠成本的浪費,企業利潤水平提高,農戶收入水平也增加,達到共贏的目的。在大中原經濟區發展的形勢下,農產品加工貿易在這種發展模式指導下,可以得到更大的發展,從而帶動全省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和轉變。
5.2大力發展農村金融,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壯大企業規模 根據河南農村金融的現狀,在繼續鼓勵支持農信社、郵政儲蓄、農業銀行對農村產業化發展支持的同時,積極發展村鎮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的設立,為農村經濟主體特別是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創造條件。采取措施對農信社在原有授信額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涉農貸款額度,鼓勵郵政儲蓄信貸部更多面對農業產業企業發放貸款,為他們提供更多的金融信息咨詢服務等。發展正規金融同時,也要鼓勵企業自身采取各種融資方式充分利用民間資本來發展壯大,比如,在農產品收購季節通過與農戶簽訂延期付款合約的付款方式,通過民間借貸等方式提高農產品加工業企業原料收購規模,擴大生產。
5.3加快高新技術的開發與引進,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對高新技術的需求越來越強,針對河南省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與管理現狀,在農產品加工科技水平提高方面,要采取措施鼓勵該類企業聯合農業科研單位和農業技術推廣相關部門,對新技術、新設備和新產品的開發共同合作,共享利益,減少農產品高新技術開發和引進,防止開發和利用脫節。對于經營管理,積極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改變傳統的經營模式,建立現代科學的企業管理制度,提高生產經營效益,這樣可以擴大經營規模,提高規模收益,達到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目的。當然,對于企業本身,也要鼓勵他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政府采取措施扶持他們積極學習和引進國內外先進加工生產技術,結合自身開展需要開發出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
5.4完善技術管理人才培養引進機制政府部門采取各種措施支持農業科技培訓,加強人才培養,提高農民的科技水平,把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大力引進加工技術人才;提高農產品加工企業職工工資待遇,改善企業人才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5.5實施名牌戰略,提高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綜合競爭力發揮地方資源優勢和農業重要特色產品,提升農產品加工業的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就是發展農產品加工品牌,實施“品牌戰略”發展。根據河南省現階段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實際狀況,首先,政府要采取措施鼓勵加工企業轉變思想,大力宣傳新產品,創建農產品加工品牌意識;其次,鼓勵企業提高加工農產品的質量水平,形成規模生產,創立農產品加工品牌基地;同時,擴大商標總量,加強培育能力,構建農產品加工重要品牌的載體。還要鼓勵全省有實力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國際市場,不斷提高農產品加工附加值和商品的國內外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國家發改委.中原經濟區規劃(2012~2020年)[R].2012.
[2] 李民,陳清祥.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趨勢與對策探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23):91-95.
[3] 楊永坤,趙華.淺議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思路與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1(1):125.
[4] 劉惠卿,秦義民.2014 年上半年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運行報告[J].河南農業,2014(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