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
11月4日,日本郵政及其金融子公司日本郵政銀行和簡保生命保險(“日本郵政保險”)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這三家企業首次公開募股(IPO)融資達到120億美元,成為2015年世界上最大的IPO,這也是歷史第二高位,第一位則是去年IPO的阿里巴巴。
日本郵政私有化后上市一事已經歷經十年的籌備,也曾一度在日本引發不小的爭論。如今一朝上市夢圓,政經界對其均抱有不小的期望,正如日本郵政社長西室泰三在記者會上所說:“透過私有化,我們將可扮演重振日本經濟的角色,也將設法提振企業價值”。
日本郵政可謂是整個日本經濟體系中的“巨無霸”企業,旗下郵政、銀行、保險業務在整個行業舉足輕重,它不僅創造了天量的財政收入,還是日本最大的雇主。
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日本郵政已經在全球擁有超過24,000分支機構,雇用了近22萬全職員工,在2014年一年就處理了188億個郵件。
日本郵政旗下的銀行業務同樣是日本第一。據報道,2014年日本郵政銀行吸收存款1.4萬億美元。除存款業務以外,它也提供其他金融服務,如住房、汽車貸款和信用卡等,而其保險業務則在2014年創造了40億美元的核心利潤。
2006年7月31日,多方勢力角逐之后,日本郵政改革方案最終出臺,日本郵政由此分拆并最終私有化。按照當時的規劃,日本郵政將從2007年10月開始為期10年的過渡,分拆成4家公司,其中的郵政儲蓄銀行和保險公司在完成私有化之后,還將在東京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西室泰三在上市儀式上表示,“郵政集團迎來了新時代。民營化是一條無法回頭的路”。同時還表示,“希望今后提高集團企業價值,不辜負股東的期待”。
2011年開始,日本郵政控股公司的營業收入開始走“下坡路”,2014年該公司的營業收入雖然達到1296.86億美元之巨,但這一數字也僅占到2011年營收的六成。凈利潤方面,截至3月,在過去的一年內其利潤跌幅達到23%。
日益減少的郵件投遞數量成為日本郵政面臨的巨大挑戰。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在過去的一年內,日本民眾共郵遞了182億個郵件,其中包括信件、包裹和明信片,這一數字相比于7年前也少了30億。
相比之下,銀行和保險業務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郵政業務對集團的利潤貢獻率正在不斷走低。
如今,日本郵政正在努力嘗試通過轉變業務模式和海外擴張來改變現狀。今年初,日本郵政控股有限公司同意以64.9億澳元價格,收購澳大利亞物流巨頭拓領控股公司(TOLL)。收購TOLL后,日本郵政將獲得涵蓋公路、航空、海運以及鐵路運輸的全球網絡,這比公司自身的送貨業務利潤更加豐厚。
但另一方面,為了維系全球服務體系,日本郵政不得不支出更高的人力成本,如何處理龐雜的分支機構和數目龐大的雇員,也是擺在這個“巨無霸”面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