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明
情懷原本用來表達人的理想和胸懷,但到了互聯網時代,就像雞湯不再單純是雞湯一樣,情懷的含義也發生了改變,它成為了品牌理念的一種表達。
在菲利普·科特勒已經出至第十四版的著作《營銷管理》中,營銷被定義為——企業為了從顧客身上獲得利益回報,創造顧客價值和建立牢固顧客關系的過程。自從人們認識到營銷的重要性之后,各種理論就從未間斷過。從“強廣告驅動”時代到杰羅姆·麥卡錫的4P理論,再到唐·舒爾茨的整合營銷理論,各式相接的理論共同構成了營銷簡史,不同的理論也都曾在不同的時期發揮過強大的影響。
步入互聯網時期之后,傳統的工業化思維被互聯網思維沖擊。這種變革也影響到營銷,它的任務變成通過新的渠道創建價值、溝通價值、交付價值。營銷從傳統時代走向數字時代,通過網絡渠道而形成的各種營銷手段更是令人眼花繚亂。
一個好漢三個幫
就像有著好人緣的薛寶釵在大觀園混得風生水起一樣,有個好人緣會讓營銷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次做導演的趙薇就深得其利。2013年4月26日由趙薇執導的處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在全國院線上映,該片首日票房達到4620萬元,刷新了當時的首日票房紀錄。最終,該影片的票房達到7.26億元,成為國內票房最高的愛情題材電影,同時,趙薇也憑借這一成績成為國內單片票房最高的女導演。很多人在總結致青春成功因素的時候,都會指向一點:微博熟人的鼎力相助。
在影片還未上映之前,趙薇的一眾好友就借趙薇生日之際,對電影信息進行了轉發,而2013年4月16日,由趙薇好友王菲演唱的電影主題曲發布之后,轉發量達到6萬,為電影上映做足了準備。隨后,作為老同學的黃曉明一同參加魯豫有約的錄制,配合電影所講述的校園故事。如果說,娛樂圈內好友的助陣不足為奇的話,那網絡中其他行業領袖的參與就讓大家始料不及了。商業圈的史玉柱、草根圈的天才小熊貓、文化界的張小嫻、宗教界的延參法師都在自己的微博中,通過不同形式對趙薇的電影進行了支持。不完全統計了幾個參與轉發的微博大V,區區24個賬號,粉絲總數已經接近3.7億,在沒有去重的情況下已經占了當時微博總用戶量的80%。
好友如此聲勢浩大的助陣,不敢說是絕后,但一定空前。如果趙薇的人際關系不是像寶釵一樣,深得眾人歡心,又怎會在此時獲得眾多的支持?這次營銷的成功,引來眾多后來人的效仿。每當電影上映時,好友轉發已經變成導演和演員的“標配行為”,就連請王菲演唱主題曲都被復制,《匆匆那年》和正在上映的《港囧》都是如此。
情懷是可以賣錢的
情懷原本用來表達人的理想和胸懷,但到了互聯網時代,就像雞湯不再單純是雞湯一樣,情懷的含義也發生了改變,它成為了品牌理念的一種表達。許多人和品牌借助互聯網的東風,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上高舉“情懷”這面大旗,賦予了它新的含義和價值,甚至有將之放到高于商品價值之上的趨勢。
牛電科技算是一例。他們所推出的小牛電動車有諸多領先于行業的特點:鋰電革命帶來超長續航里程、定制博世電機和自主研發的電機控制器、制動靈敏,擁有能量回收功能的剎車系統、智能防盜等等。可在6月1日的產品發布會上,李一男卻率先回顧了自己的“少年情懷”,當他背后的大屏幕上打出這句“無論對多少事情失望,都沒有理由對最好的時代失望”時,足以表明他將自己生命中前45年的感悟注入了那輛叫做小牛的電動車。同樣是小牛電動的創始人,胡依林在產品推出之前發的一篇長微博也曾引起圍觀。那篇看似是對自己以前生活總結的文章,實則是在在告訴我們,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為了設計而來,他的每一次轉變都是想證明“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當然,將情懷二字舉得最高,喊得最響的,非羅永浩莫屬。這個曾經和西門子死磕過的段子手,從打算做手機開始,就宣稱自己做的不僅僅是一部手機,它被附加上一種叫做情懷的東西。羅永浩曾經在一次發布會上說,“嘗試努力去把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是我們啟動這個公司的初衷。通過處心積慮地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來獲取利潤,而不是通過處心積慮地獲取利潤來獲取利潤。”甚至在回答媒體關于自己做手機是否在販賣一種情懷時,他直接回答道:“錘子科技作為一個能輸出價值觀的企業,產品做得異常優秀出色的情況下,營銷上販賣情懷和理想主義是再自然不過的。”由此可見,羅永浩對于情懷二字的推崇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難怪有人調侃,“抱歉,這不是錘子,是情懷。”
讓話題飛
傳受雙方可以互動是互聯網區別于傳統媒體的主要特點之一。在互聯網媒介中,受眾已不再單純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他們可以隨時參與話題的討論。正是基于此,話題營銷的方式應運而生。
2014年8月,冰桶挑戰的話題刷爆微博。話題引入社交網絡后的第一天,就獲得了1.4億次瀏覽量和14.5萬條討論。線上的成功演變成為大規模的線下活動,眾多名人參與其中,“如果沒有被人點名,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出來混的”,足見其火爆程度。當然,一桶冰水并非澆下來那么簡單,國內第一個接受挑戰的小米創始人雷軍,就在澆完冰水后拿出了小米手機,周鴻神每一條關于冰桶挑戰的微博都要帶上自家產品。他們的套路和“事件產生→媒介助推讓事件爆發→輿論引導讓事件往策劃的方向靠→帶出品牌→各種品牌/公關信息收尾”這一模式不謀而合。
如果說這些科技大佬們只是憑借話題偶爾夾帶私貨的話,那影視圈對于話題的運用可謂是家常便飯。網絡話題的威力實在不容小覷,君不見,“周一見”和“且行且珍惜”大有余音繞梁之勢。正是利用網友們的爭爭吵吵,網絡推手將郭美美和芙蓉姐姐們捧上了網紅的位置。而每當新的影視作品上映時,關于主演各種消息總會在熱搜幫占據一席之地,某某滾出娛樂圈,某某和某某傳出緋聞……手法多的讓人目不暇接。手段雖多種多樣,目的卻是一致的:通過粉絲的參與,擴大作品的影響范圍,從而提高收視率或者票房收入。
好事傳千里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互聯網時代,好事傳千里也是常見的事情。在網絡互動的傳播環境中,消費者越來越容易獲取他人的體驗經驗,這些體驗經驗正在成為決定是否購買的重要因素。從這個層面來說,產品的口碑變得越來越重要。那些希望買家更改差評而不惜“漂洋過海來看你”的淘寶店家,正是參透此點,因為一個差評可能會影響到多個潛在購買客戶。
今年夏天,熒幕上一只生動逼真的猴子讓一部電影成功逆襲,它不僅刷新了國產電影的新票房,還打破了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這就是《大圣歸來》。在最初排片比例不利的情況下,《大圣歸來》的票房一路上揚,最終成功逆襲,靠的就是良好的口碑。電影上映的時候,朋友圈時不時地會出現“良心之作”值得一看等詞匯,在豆瓣上,這部國產動畫更是獲得8.4的高分。這些發出贊譽之聲的人還喊出了一個新名詞:自來水(自費來做水軍)。經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圣歸來的逆襲之路:先是小范圍內的自來水在社交平臺發表評價,而多個小范圍的自來水會在某種情況出現連接,使得不同小范圍之間能夠達到輿論傳播的一致和協調,最終引發整個微博和微信對該影片話題的大量傳播,最終體現在票房的增長上。
無獨有偶,正在上映的《夏洛特煩惱》就成功復制了這一營銷路徑。憑借社交網絡上的良好口碑,這部沒有大腕的影片,票房在過去的一周以每天25%速度增長,并在十一假期的最后一天以票房1.14億元的成績逆襲《港囧》,畫出了一條票房神曲線。
營銷的本質在于提供價值
不管是人脈、話題、情懷還是口碑,都已經成為企業在互聯網時代營銷的重要手段,而且它們也從中獲利頗豐。但形式的不同,不會改變營銷是為消費者提供價值的本質。拍電影的,你需要通過實實在在的作品向觀眾提供審美和娛樂價值;賣情懷的你需要向買家提供或勵志或文藝的感情寄托;傳遞口碑的,你需要向受眾傳遞物有所值的商品;哪怕是炒話題的,你也需要向圍觀者提供可以消遣的內容。如果你想像賣書的康夏一樣,打著情懷的幌子,卻想著從中撈一筆的話,那下場注定也會像他一樣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