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冠新,戴盼倩,徐 靜,張冬梅
YAO Guan-xin1,2, DAI Pan-qian2, XU Jing2, ZHANG Dong-mei2
(1. 鹽城工學院,江蘇 鹽城224001;2. 江蘇大學 管理學院,江蘇 鎮江212013)
(1.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224001, China; 2. School of Management,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近年來,農產品物流業作為溝通農產品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第三產業越來越引起國家和政府的重視,一個良好的農產品物流系統可以解決很多農產品流通中的問題,如流通環節過多、物流成本過高、浪費巨大、風險居高不下等,實現農產品從產地到銷地的快速高效低耗的運輸,真正提高農民收入,保證農產品新鮮度與高質量、降低市民農產品購買成本等。從更深層次上講,建設良好的農產品物流系統更是促進國家經濟發展,響應國家“三農政策”號召的必要措施。而對于鎮江這樣一個“魚米之鄉”,歷來都是全國糧食、果蔬、水產品重要生產地的城市來說,良好的農產品物流系統更是必不可少的,規劃設計鎮江市的農產品物流系統也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本文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及實地調研,淺談鎮江市農產品物流系統的規劃與設計,希望對相關實踐有指導意義。
1.1 豐富的農業資源。鎮江市地處江南,屬于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度、光照、水分比較協調,有利于農業生產,是歷史上著名的魚米之鄉。盛產小麥、水稻、茶葉、蠶桑、油菜、瓜果蔬菜以及多種淡水產品和畜牧產品,此中,“恒順香醋、丹徒茶葉、句容葡萄,東鄉羊肉、揚中河豚,鎮江肴肉”等在全國乃至世界都享有盛名。目前,全市共有2 651 平方公里丘陵山區,240 萬畝耕地,80 萬畝林地,123 畝水域,每年出產主要農產品:糧食100 萬噸,油菜籽8.5 萬噸,蔬菜72 萬噸,名特茶葉
1.2 萬噸,應時鮮果1.9 萬噸,肉類8.7 萬噸,水產品7.4 萬噸等。小部分供應本市人民日常消費,絕大多數需要通過物流運送到全國或出口進行銷售,因此,其農產品物流的需求量巨大。
1.2 優越的交通運輸條件。鎮江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它位于中國東部沿海、江蘇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中心,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上海經濟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交匯處,擁有長三角最優越的區位條件。而在其境內,縱橫分布著滬寧高速公路、312 國道、104 國道,京滬鐵路、滬寧城際高鐵等,又有潤揚長江大橋貫通南北。水路運輸方面,鎮江擁有259 公里的長江岸線,其中穩定使用的深水岸線80 余公里,鎮江港也是長江第三大港口,貨物吞吐量超1.1 億噸/年。可見,鎮江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這些優越的交通運輸條件成為鎮江農產品物流迅速發展的一大助力。
1.3 完備的物流基礎設施。當前鎮江已完成了全省交通物流基地布局規劃鎮江專項子規劃編制,有1 個交通物流園區和4 個物流基地列入省級規劃,物流園區、物流基地、農村物流示范點的三級貨運場站網絡格局基本形成,也已建成長江、金山、揚中四通等大型物流基地,擁有天安物流、鎮江金山物流等專業物流公司。在改善物流業硬件條件的重大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方面,鎮江市政府連續多年投資,已擁有6 201 公里等級公路,28 個萬噸級泊位,并形成了機場、鐵路、港口、高速公路互通互聯的格局。此外,還正在努力建設物流信息化平臺,引入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最后,在農產品物流方面,有中國供銷丹陽農商批發大市場,鎮江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句容市唐陵花木交易市場,句容市丁莊老莊葡萄批發市場,鎮江市丹徒新城市場等多家專業農產品流通市場。但我們發現,目前鎮江市大部分的物流設施是為工業服務,而專業的農業物流的設施很缺乏,因此本文要做的即在這些物流資源的基礎上從整體上進行系統規劃,結合各自的特點從新分配資源,加大農產品物流園區的建設,以期實現農產品物流的順利運轉。

圖1 鎮江區位結構地圖
查閱鎮江市地圖發現,整個鎮江市呈扁平狀,像一只張開雙翼的蝙蝠,它包括4 個區3 個市,其中城市中心區為京口區和潤州區,丹徒區、鎮江新區緊隨其后,丹陽市在更靠后的位置,句容市和揚中市分列最左端和最右端,其中京口區、鎮江新區、揚州市緊靠長江,與它們隔江而望的是揚州市、泰州市;而句容市與南京為鄰,丹陽市與常州市為鄰??紤]周邊城市位置、各區相對位置及面積,本文繪制抽象化的鎮江市區位結構圖,見圖1。
根據這個抽象地圖,在結合下面的一些原則,進行鎮江農產品物流系統的網絡結構規劃。
首先,要根據農產品的出產區域分布來規劃。為了保持農產品的新鮮,維持農產品的價值,物流園最好盡可能地接近農產品產地。其次,對出產農產品品種豐富,出產量大,特色農產品品牌多的區域,要優先設立物流節點。這種按農產品出產區域的劃分來進行物流系統節點布局的方法,能體現自然資源稟賦狀況。且在這種有著資源優勢的區域,物流需求量大,容易形成生產規模和物流規模,從而降低成本。在鎮江市下轄的4 區3 縣中,句容市是著名的果蔬之鄉,境內有句容林場、九華林場、省句東農場、省暨南農場、浮山果園等水果、茶葉、木材的產地。句容的“貴妃”牌和“張小虎”牌葡萄,“修林”、“大卓”牌水蜜桃等都是著名品牌,銷往全國各地。揚中是著名的水產品之鄉,他四面環繞長江,境內水網密布,盛產鰣魚、刀魚、河豚、回魚等長江珍品,“長江四鮮”更是名聞遐邇。另外,揚中的咸秧草也是一大特色農產品,其三葉牌咸秧草被評為有機食品和江蘇省名牌產品。因此,考慮在句容和揚中建立物流節點。
其次,要根據備選物流節點的交通運輸條件來規劃。眾所周知,物流節點大多建在城鄉邊緣帶或郊區的主要交通樞紐附近,靠近交通主干道(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道路等)。比如鐵路與高速公路的交匯點、港口處、飛機場附近等,方便貨物的裝卸、周轉,并能快速的分散、集中。就鎮江市而言,丹陽市的鐵路運輸相當發達,它是滬寧高速鐵路上唯一的縣級市站點。丹徒區的交通優勢也很明顯,滬寧高速公路、312 國道、京滬鐵路橫貫其境內,與西邊的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和東邊的常州機場僅相距不足1 小時路程;另外,天然深水良港—丹徒高資港,為農產品出口提供了更為方便的運輸條件。形成了鐵路、公路、水路聯貫,港航銜接的立體式、多層次交通運輸格局,可為句容的果蔬產品進行中轉運輸。水運方面,東面的新區和揚中市較具優勢,有長江和大運河交匯形成的中國最大的“十字黃金水道”。還有適宜發展港口產業的深水良港,如大港港口,開通了日本、美國、德國等4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洋運輸航路,萬噸級深水泊位有8 個,年吞吐量達5 000 萬噸,是我國沿海十大開放港口之一,可將揚中市的江鮮水產品運送至各個地方。
最后,物流節點的數量要適當。物流系統節點承擔著農產品的集散任務。由于腐爛變質的農產品不能食用,因此農產品的新鮮程度是農產品的主要價值所在,即具有時效性。為減少農產品的損耗,維持或增加農產品價值,產出后的農產品必須實現及時處理加工。因而應當強調物流節點在農產品收獲后的快速集貨功能,這使得物流節點的活動范圍有一個距離的限制,這就要求物流系統中的節點的數量要適當,以便物流系統的功能能覆蓋全省優勢農產品生產區域。物流節點過少會導致農產品的集貨距離太長,但物流園數量過多、分布較密集又不利于物流園的物流規模的形成。物流活動遵循規模經濟的原理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環節。所以規劃設計農產品物流系統既要考慮物流園活動的輻射范圍,還要考慮規模因素。

圖2 三級物流節點構成的網絡結構圖

圖3 物流系統的從屬關系
如圖2、圖3 所示,根據上文的分析,設計的鎮江市農產品物流系統包括1、2、3 級物流節點,形成3 道物流圈。其中,一級物流節點對應物流園區,是各地政府為了當地經濟發展、物資流轉需要而興建的物流集中運作地,主要功能包括流進農產品的分撥,中轉、倉儲和區域配送及流出農產品的集資、中轉、拼裝箱、倉儲、進出口報關等。服務范圍覆蓋京口區和潤州區,市外覆蓋揚州市。自營的農產品有恒順香醋、恒順醬菜、金山翠芽茶葉。由于潤州區已有金山物流園區,其主營物流對象不僅有農產品還有工業產品、日常消費品等,為節約資源,充分利用現有物流資源,一級物流園區也可以放在金山物流園區。二級物流節點對應物流中心,是指具備集貨、分貨、中轉、儲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務等四項以上主要功能的節點。在鎮江市的農產品物流系統中規劃有3 個物流中心,第一個服務范圍覆蓋句容和丹徒,主營物流對象為句容果蔬、木材、茶葉、丹徒雞肉、食用菌等,地址可在句容與丹徒的城郊結合處。第二個覆蓋新區和揚中,主營物流對象為揚中江鮮水產品、揚中咸秧草等,地址可在新區的大港碼頭。第三個覆蓋丹陽,地址可在京滬鐵路丹陽站附近,主營物流對象為丹陽花卉苗木等。三級物流節點對應配送中心、貨運站,是指具備信息服務、配送、中轉、集貨等一項或多項功能的節點。每個二級物流節點下按照具體需要設立若干三級物流節點,覆蓋各自的鄉鎮,大部分負責農產品田間地頭的收購。
本文設計的農產品物流系統是一個綜合性的物流系統,除了具有基本的物流服務功能,如運輸、儲存、配送、集貨散貨、包裝再加工、裝卸搬運等,還根據近年來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增加了新的功能,即農產品信息服務功能、風險防御功能、質量控制功能,以期更好地完成鎮江市的農產品物流服務。
3.1 基本的物流服務功能?;镜奈锪鞣展δ芗磦鹘y意義上的物流系統的幾大功能:運輸、倉儲、包裝、配送、裝卸搬運、流通加工等,本文設計的鎮江市農產品物流系統也包括這些功能。其中,交通運輸是物流的最基本的和最核心的業務。只有通過運輸,才能把鎮江市各縣、區出產的水果、蔬菜、糧食、肉食品等從生產地運送到銷售地,實現位置上的轉移進而進行商品交換,滿足農民和市民的生活需要。其次是倉儲,包括保管、堆存、管理、維護貨物等一系列活動。而農產品具有易腐性、季節性等特點,對倉儲的要求更高,部分需要冷藏儲存。裝卸搬運是隨運輸和倉儲而產生的必要物流活動,指物品從一種狀態到另一種狀態,強調存放狀態改變時稱之為裝卸,強調空間位置改變時稱之為搬運,包括農產品的裝上卸下、分類、揀選、移送等。流通加工功能是在農產品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流動的過程中,對農業原料、農村消費品、采摘的農產品等進行簡單的初級加工,如清洗去皮切割、裝袋、定量化小包裝、貼標簽、挑選、混裝等。
3.2 農產品信息服務功能。21 世紀是信息的時代,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信息活動,物流也不例外。在農產品流通過程中,先后產生有農產品生產信息,包括農產品產地的天氣信息、品種信息等;農產品供應信息,包括各類農產品的產量、品種信息、政府相關政策信息等;農產品銷售信息,包括各類農產品的銷量、銷售地點、售后評價信息等。農民根據農產品的銷售信息來制定生產計劃、決定銷售渠道等;超市、餐廳等農產品的需求方根據農產品的供應信息來制定采購計劃。因而具備信息服務功能的鎮江市農產品物流信息必須高效有序的運轉,為各個參與主體帶來便利。
3.3 風險防御功能。眾所周知,從事農產品的生產銷售活動面臨極大的風險,未知的天氣因素、市場需求因素很大程度上影響農產品的生產銷售,而其參與主體大多為農民這一收入水平低、抗風險能力差的群體,因此本文在鎮江市農產品系統的設計中增加了風險防御功能,爭取將農產品流通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以減少損失。而農產品流通風險是指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由于市場的供求和價格因素的不確定性而給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帶來收益增減的可能性。本文規劃與設計的鎮江市農產品物流系統擬通過建立完善的緩沖庫存儲備、風險基金、能增強農戶預測和經營決策能力的農產品信息服務系統、完善的農產品銷售合同制度等措施來降低農產品流通風險。
3.4 質量控制功能。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問題越來越引起人民群眾的關注,“民以食為天”,以農產品為原材料的食物的安全對人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農產品物流系統希望建立起完善的冷鏈物流,保證農產品的新鮮度;建立協議運作模式與農產品回溯機制和嚴格的質量檢驗機制,在流通過程中層層把關,保證農產品的質量。
本文規劃與設計的鎮江市農產品物流系統采用協議流通的運作模式,所謂協議流通模式是指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各環節參與主體以簽訂協議的形式確認各自的分工、責任、利益及權利,以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實現合理規劃分配資源,充分發揮各主體的優勢,避免因信息不對稱、交易博弈產生的人力、財力浪費,最大限度提高流通效率,提高系統收益。在此種模式中需要選出核心企業,其它參與主體與核心企業簽訂協議,由核心企業承擔整條流通鏈上的質量管理、利益分配、風險管理、信息平臺構建等工作。
如圖4 所示,鎮江市農產品物流系統的參與主體應當包括農資產品供應主體(產前)、產中生產主體(農戶和農企)、農產品銷售主體(產后),具體包括農業生產資料供應企業,生產的農戶和農業生產企業、農產品加工生產企業、農產品批發與零售中心。農業科研機構也是系統中不可缺少的成員,它能向生產者推廣新的優良品種、傳輸農業科技知識,進行產中的生產管理和產品加工的科學指導,促進供應鏈上流動的農產品增值。這些參與主體以物流公司為核心企業,彼此間簽訂相應協議,服從核心企業管理。在利益分配方面和風險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緩沖庫存儲備、風險基金、能增強農戶預測和經營決策能力的農產品信息服務系統、完善的農產品銷售合同制度來降低風險;在質量管理方面,通過協議約束各個參與主體提供高質量的農產品,同時每一流通環節都建立嚴格的質量檢驗制度,一旦農產品出現問題通過回溯找到主要責任主體,追究責任;在物流管理方面,由核心企業——物流公司統一安排運輸路線、運輸車輛、運輸時間等,使運輸效率達到最高。
當前,對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多從區域角度開展,缺乏專業物流,如農產品物流的系統規劃設計,因此,本文創新性的從該角度展開,但存在研究偏宏觀,具體實施環節不夠深入,部分設想理想化等問題,今后將繼續深化研究。

圖4 鎮江市農產品物流系統的運作模式
[1] 孫劍,李艷軍. 基于一體化戰略的農產品物流系統模式[J]. 商業時代,2003(17):54-55.
[2] 胡云濤,賀盛瑜. 西南地區農產品物流體系的支持系統研究[J]. 企業經濟,2008(11):9-11.
[3] 戰書彬,鄭丹. 山東半島農產品精益物流鏈構建[J]. 物流科技,2009(3):30-32.
[4] 戰書彬,李秀麗. 基于精益思想的山東半島農產品物流體系構建[J]. 安徽農業科學,2009(4):1801-1804.
[5] 劉東英. 我國生鮮蕩菜物流體系研究—制度、組織與交易效率[D]. 杭州:浙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