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欣, 陳小蘭, 丁 丹 ZOU Xin, CHEN Xiao-lan, DING Dan
(成都理工大學 管理科學學院, 四川 成都610059)
(College of Management Scienc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
物流園區是物流節點作業活動的空間集結地, 通常由政府規劃和支持, 為實現規模經濟和集聚效應、 促進物流業的可持續發展, 集中布局各類物流設施和多家物流企業以便發揮整體優勢和互補優勢的場所[1]。 近年來, 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 物流業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物流園區的建設也得到了政府層面的重視, 各地更是掀起了投資開發建設物流園區的熱潮。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 中國物流學會聯合發布的《 第三次全國物流園區(基地) 調查報告》 顯示: 我國物流園區的數量由2006 年的207 家增加到2012 年的754 家, 增長高達264%。 物流園區作為城市物流活動的重要空間載體, 其選址的合理性直接影響當地的交通運輸和人民的居住環境, 關系到經濟的健康發展。 因此, 對物流園區選址的合理性進行評價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物流園區的選址是指在一個具有若干需求點和供應點的經濟區域范圍內, 選擇一個合適的地址進行園區建設的規劃過程。一般來講, 較好的物流園區選址方案是使貨物流入園區、 匯集、 中轉、 分撥、 流出園區, 直到需求點的全過程的效率最高、 效益最好[2]。 關于物流園區選址的評價問題, 許多專家和學者在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和分析方法方面已進行了一定的研究: 王文玲等(2009)[3]從自然環境條件、 運輸成本、 功能的完善程度等5 個方面構建了物流園區選址方案評價指標體系, 通過運用主成分分析法消除各指標間的相關影響, 并結合專家打分對多個選址方案進行了評價與選擇; 鄒小平等(2010)[4]將物流園區選址決策的評價維度概括為經濟、 社會、 環境和基本條件4 個方面, 這其中又包括運輸成本、 對腹地經濟的輻射能力、 對環境的污染程度等12 個指標, 并結合珠海的實際情況, 運用因素分析法及專家評分對物流園區的選址進行了綜合評價; 戴航等(2014)[5]在文獻回顧的基礎上, 選取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和技術效益3 個一級指標、 13 個二級指標構建了物流園區選址評價指標體系,并通過AHP 和模糊綜合評判對東莞某物流園區的選址進行了綜合評價; 錢楓林等(2014)[6]建立了由自然環境、 經營環境、 土地資源等10 個主要因素組成的影響物流園區選址的指標體系, 并根據可達矩陣畫出影響因素層次結構圖, 最后通過DEMATEL方法對物流園區選址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 易美等(2015)[7]運用基于三角模糊數綜合評價的物流園區選址模型, 從政策環境、 基礎設施條件、 社會經濟合理性和發展可持續性4 個方面對鄭州路港國際綜合物流園區的選址進行了定量評價。 綜上所述, 在借鑒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 根據物流園區選址的定義和原則, 遵循科學性、 系統性、 實用性等原則, 本文從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和其他效益3 個方面選取了9 個二級指標構建了物流園區選址合理性評價指標體系, 見表1。

表1 物流園區選址合理性評價指標體系
(1) 構造判斷矩陣
采用Satty 提出的1~9 標度法(見表2) 對給定的評價指標體系每一層次各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給出判斷, 以數據形式表示出來, 寫成矩陣形式。

表2 AHP 評價尺度
(2) 計算層次單排序的權向量
依據以上評價指標的比較標度, 計算各指標間的重要性判斷矩陣:
其中:m為評價指標的數量。
求出該矩陣的最大特征根λmax和特征向量取ai作為因素ui的重要程度系數(權重) , 必要時可對特征向量α 進行歸一化, 以作為因素的權重向量。
(3) 一致性檢驗
在計算矩陣最大特征根λmax時必須進行一致性檢驗, 以確保計算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 一致性指標檢驗系數當CR=0 時, 判斷矩陣完全一致; 當CR<0.1 時, 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當CR>0.1 時, 判斷矩陣不具有一致性。 其中RI 為隨機一致性指標, 是多次重復進行隨機判斷矩陣特征值的計算后, 取算術平均值得到的, 具體數值見表3。

表3 隨機一致性指標
(1) 確定比較數列(評價對象) 和參考數列(評價標準)
設評價對象為m個, 評價指標為n個, 比較數列為:
參考數列為:
(2) 確定各指標對應的權重
利用AHP 法確定各指標對應的權重:
式中:wk為第k個評價指標對應的權重。
(3) 計算灰色關聯系數
(4) 計算灰色加權關聯度
式中:ri為第i個評價對象對理想對象的灰色加權關聯度。
(5) 評價分析
根據灰色加權關聯度的大小, 對各評價對象進行排序, 即建立評價對象的關聯序, 關聯度越大其評價結果越好。
選定某5 個物流園區, 對園區的選址合理性進行評價。
通過專家打分取平均值, 得到A-B,B1-C,B2-C,B3-C的判斷矩陣:
結合表3, 計算最大矩陣特征值λmax, 進行一致性檢驗: 在矩陣A中, λmax=3, CR=CI/RI=0/0.58=0<0.1; 在矩陣B1中, λmax=3.0092, CR=CI/RI=0.0046/0.58=0.0079<0.1; 在矩陣B2中, λmax=3, CR=CI/RI=0/0.58=0<0.1; 在矩陣B3中, λmax=3.0183, CR=CI/RI=0.0092/0.58=0.0159<0.1。
由計算結果可知, 所有判斷矩陣均通過了一致性檢驗, 層次總排序見表4。

表4 物流園區選址合理性評價指標層次總排序
建立評價指標的評語集V= {很好, 好, 較好, 一般, 較差, 差, 很差}= {0.8,0.7,0.6,0.5,0.4,0.3,0.2 }, 讓專家對各物流園區建設的用地成本、 多式聯運的協調程度、 對外交通運輸的便利程度等9 個因素進行打分評價, 各園區的得分情況及參考數列見表5。

表5 物流園區得分情況及參考數列
對表5 進行歸一化處理, 即用表中5 個園區的所有分值去除以參考數列中的最大值0.8, 并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結果如表6 所示。

表6 物流園區選址合理性評價指標歸一化處理后的數值
根據表4, 按上述評價指標順序排列的權重為:
以A 園區為例, 根據灰色關聯系數計算公式, 兩級最小差與兩級最大差分別為:
A 園區的灰色關聯度:
同理可求得B 園區、 C 園區、 D 園區和E 園區的灰色關聯度, 見表7。
由計算結果可以看出, C 園區在“ 對外交通運輸的便利程度”、 “ 園區的覆蓋能力” 這2 個方面評分最高, 其選址合理性的關聯度為0.7407, 排名第一, 但園區未來向周圍的擴展受到了限制; D 園區在“ 對外交通運輸的便利程度” 這方面與其它4 個園區相比有較大差距, 但其依靠較低的園區建設用地成本、 較高的多式聯運協調程度以及對城市居民生活較小的影響也得到了較高的評價; B園區雖然在“ 對城市環境污染的影響”、 “ 多式聯運的協調程度” 等方面的評價不高, 但其較好的可擴展能力及齊全的基礎設施建設條件, 令B 園區具備良好的發展潛力; A 園區很好地減輕由于物流運輸給城市交通壓力帶來的不利影響, 但給規劃地區居民工作和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干擾, 應從這個方面進行改善; E 園區對城市環境造成的污染較小、 基礎設施建設條件良好, 但“ 園區的覆蓋能力”、 “ 對外交通運輸的便利程度” 等方面還有待提高。

表7 5 家物流園區選址合理性評價排序
物流園區在提高物流組織化水平與集約化程度、 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整合物流資源等方面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建立了基于AHP 和灰色關聯分析法的物流園區選址合理性評價模型, 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有效結合, 并進行了實例驗證。結果表明該評價體系和方法可操作性強, 評價結果較為可靠。 通過對物流園區選址合理性的評價有助于園區經營者找出不足之處、 加強管理, 從而充分發揮物流園區的效能、 切實提高物流園區的效率。
[1] 王宏新. 物流園區: 規劃·開發·運營[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4.
[2] 梁晨, 楊洋, 王曉春. 物流園區規劃[M]. 北京: 中國財富出版社, 2013.
[3] 王文玲, 陳大鵬.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在物流園區選址中的應用[J]. 物流科技, 2009,32(9):35-37,67.
[4] 鄒小平, 關冬梅, 周海英. 因素分析法在珠海物流園區選址規劃中的應用[J]. 物流技術, 2010,29(2):124-126.
[5] 戴航, 張培林, 孫孝文. 基于AHP-模糊綜合評價法的物流園區選址研究[J]. 物流技術, 2014,33(4):98-100.
[6] 錢楓林, 周瑩. 基于DEMATEL 方法的物流園區選址主要影響因素分析[J]. 物流技術, 2014,33(6):212-214.
[7] 易美, 周愛蓮, 黃議漫,等. 基于三角模糊數綜合評價法的物流園區選址研究[J]. 公路與汽運, 2015(1):85-89.
[8] 胡寶雨. 物流園區規模確定及選址方案評價[D]. 大連: 大連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 2012.
[9] 張炳江. 層次分析法及其應用案例[M]. 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