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旅游局
規劃“十三五” 促進旅游大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旅游局
為推進我區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展示地方和民族特色,在充分征求自治區領導、各盟市、各部門和有關旅游專家意見的基礎上,自治區旅游局于2014年底制訂并下發了《做大做強旅游業,為我區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民生改善、生態保護、文化傳承做出更大貢獻——今后一個時期我區旅游業發展思路》,作為我區旅游業發展重要指導性文件。文件明確,今后一個時期我區旅游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內蒙古講話和自治區黨委全委會議精神,在國家旅游局“515”戰略和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指引下,緊緊圍繞旅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這條主線和不斷提高內蒙古旅游影響力這個主題,突出“改革、法治”兩個中心和“草原文化、北疆特色、休閑度假”三大主題,增強行業自信、產業自信和事業自信,創新思維,確保先進觀念全程引領;問題導向,實施旅游工作“十大工程”;切中要害,尋求關鍵環節率先突破。爭取到2017年基本建成草原文化旅游大區并向旅游經濟強區堅實邁進;到2020年基本建成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為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做出重要貢獻。通過制定今后一個時期旅游業發展的思路,統一了全系統工作思路,起到凝聚共識、明確任務目標的作用,為推動自治區旅游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
(一)實施旅游“十大工程”
一是品牌創建工程。依托自治區草原、森林、沙漠、冰雪、口岸、文化等品牌資源加強旅游品牌創建,以構建“中國北疆旅游目的地”品牌為目標,打造品牌景區、品牌線路、品牌節慶,發揮自治區特色和優勢,著力推進自駕游品牌、新業態品牌建設,以品牌打造來擴大內蒙古旅游影響力。
二是旅游富民(扶貧)工程。充分發揮鄉村旅游在擴大旅游消費、促進農村牧區建設和脫貧致富的獨特帶動功能,大力推進鄉村旅游發展。通過強化業務培訓、標準化建設和基礎設施改造等,推進自治區鄉村旅游提檔升級,使鄉村旅游成為品牌線路上的重要支撐和扶貧主力軍之一。
三是市場營銷工程。進一步加強內蒙古旅游形象宣傳,讓內蒙古整體形象深入人心,內蒙古旅游影響力持續提升。有效利用國家各類市場營銷平臺,有序推進國內外旅游促銷,讓“亮麗內蒙古”全國知名。
四是智慧旅游工程。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旅游服務和管理水平。全力推進自治區旅游的智慧管理、智慧營銷、智慧服務體系,重點建設好內蒙古旅游政務網、資訊網,加強自媒體智能終端的APP開發及推廣,做好電子版導游圖、宣傳手冊等,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智慧旅游服務,并逐步納入國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全面提升旅游業信息化水平。
五是行業管理創新工程。嚴格貫徹落實《旅游法》,修訂《自治區旅游條例》,完善旅游市場管理規章,進一步簡政放權,建立有利于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和依法治旅的管理體系;加大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力度,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形成常態化、長效化的市場監督長效機制,建立旅游服務質量社會監督機制,倡導文明旅游,推動形成政府依法監管、企業守法經營、游客文明旅游的發展格局。

六是旅游文化提升工程。大力推進旅游和文化的融合,挖掘自治區獨特的文化內涵,對景區和線路進行文化提煉包裝,進一步提高旅游產品的文化品位。重點是抓好景區和線路的主題文化提煉包裝,旅游景區、商品和各種公共服務設施中的文化細節體現,文化旅游產品打造和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讓游客隨時隨地都體會到內蒙古獨特文化的魅力。
七是旅游交通建設工程。推進完善以旅游交通引導標識、旅游交通導覽圖為重點的旅游交通引導標識系統,建立自駕游服務體系;健全自治區旅游城市的交通集散體系,建設旅游集散中心,推動開通旅游交通專線,完善火車站、高速列車、旅游專列的旅游服務功能。支持重點旅游城市開通和增加與客源地之間的航線,支持低成本航空和旅游支線航空發展,鼓勵按規定開展國內旅游包機業務。
八是城鎮旅游化改造工程。大中城市中要有市場化運作的旅游綜合體和若干旅游咨詢服務站,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務。城市公園、體育館、博物館要完善旅游服務功能。在城鎮建設中融入民族特色,進行主題文化包裝,建設一批宜居宜旅的特色城市、旅游名鎮。要將一些自然環境優美、文化內涵豐富的城鎮或城鎮集群打造為休閑度假目的地。
九是旅游商品開發營銷工程。實施旅游商品品牌提升工程,推出一批內蒙古旅游特色商品名單,引導旅游購物消費。大力開發民族內涵豐富的旅游商品,打造“內蒙古博樂歌(禮品)”品牌。支持旅游城市和出入境口岸打造民族特色商業街區、特色餐飲、主題酒店以及出境免稅店,為推進購物旅游創造條件。
十是旅游人才開發工程。認真實施自治區“人才強區”工程和“百名旅游人才培養計劃”,著力推進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大力發展旅游職業教育,培養一大批適應自治區旅游產業發展需求的旅游專業人才。加大導游講解、景區規劃、市場營銷、酒店管理和旅游新業態發展等緊缺專業型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加強與高等院校、企業合作,建立一批自治區級旅游人才教育培訓基地,積極鼓勵發展適應自治區旅游需求的旅游智庫。
(二)實現關鍵環節率先突破
一是系統支撐。進一步完善政府推進旅游業發展的聯席會議、專題會議、現場督辦等工作機制,研究決策旅游業發展的重大問題。不斷提升旅游部門對產業發展的引領能力和整合能力,整體提升全區旅游工作水平。
二是融合發展。大力推動旅游業與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不斷拓展旅游發展空間。加強與交通、城建、國土、環保以及各執法單位的部門合作,形成協作配合促進旅游業發展的工作局面。
三是區域合作。加強統籌規劃,主動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東北旅游經濟區、京津冀旅游圈和沿黃河長城旅游帶的開發,深入推進省際和盟市兩個層面的區域合作,打破行政區劃約束,構建一批發展潛力大、綜合帶動作用強、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旅游區域。
四是跨境旅游。積極配合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和向北開放的重大戰略,大力推動中俄、中蒙旅游合作,重點推進滿洲里—紅石、二連浩特—扎門烏德、阿爾山—松布爾等跨境合作區建設。積極探索開辟連接中俄蒙三國的跨境旅游環線。
五是政策創新。出臺《貫徹落實國務院31號文件的實施意見》和《加快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的意見》等,提出具體、可行、管用的旅游產業政策,為旅游業改革發展、轉型升級創造良好政策環境。
六是企業壯大。鼓勵具有較強實力的民營企業帶頭組建股份制旅游產業集團。鼓勵各級政府組建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的旅游產業投資集團,形成投融資平臺。
七是管理保障。強化各級旅游機關管理,確保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嚴明務實的紀律作風,明白管用的廉政約束,嚴密系統的制度規范。
八是規劃和統計。區域旅游規劃要與國民經濟、國土、交通、城鄉建設等規劃緊密銜接。專項規劃力求規范、全面、準確。建立行之有效的抽樣體系,讓旅游數據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
一是要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統一思想,強化管理,調動全系統工作積極性,努力形成干事創業的大好局面。
二是充分彰顯旅游的綜合職能,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并將其落實到體制、政策、項目、資金等實實在在的抓手上,全力推進旅游業加快發展。
三是制定好“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和2015-2017三年行動方案,認真落實國家旅游局“515”戰略,滾動安排年度工作,做到方向明、目標清。
四是深入分析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旅游業發展形勢和任務,實現“十大工程”和8個率先突破的關鍵環節,并以此為抓手,把旅游工作做實、做好、做出成效。
五是啟動智慧旅游建設,全面開展線上線下、政府企業立體營銷,重點在京津、毗鄰八省區、長三角、珠三角、俄蒙、港澳臺以及韓國進行對口精準推廣,形成此起彼伏的持續轟動效應。特別要大力推廣冬季旅游,破解旅游季節桎梏。
六是務實推進政策創新,提請政府出臺《貫徹落實國務院31號文件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休閑農牧業和鄉村(牧戶)旅游發展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的意見》。鼓勵盟市出臺更多管用的旅游業扶持政策。
七是在旅游富民(扶貧)上下更大功夫,借助“十個全覆蓋”工程,強力推進家庭旅游。
八是主動與有關部門對接,通過聯合發文、共同推進項目工程等形式,加強旅游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并在旅游區域合作上發揮主導作用,取得明顯成效。
九是在中俄蒙跨境旅游上,全力推進跨境旅游合作區、跨境特色單線、從不同口岸進出的旅游環線建設等重點工作。
十是在機關管理和系統支撐上建機制、出新招,顯著提高隊伍支撐力和戰斗力。
十一是在旅游企業發展壯大上發揮更大作用。
責任編輯:楊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