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婷婷
(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哈爾濱150080)
黑龍江省文化產業關聯度及波及效果分析
侯婷婷
(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哈爾濱150080)
文化產業對經濟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逐漸加大,以黑龍江省2007年投入產出表數據為依據,對文化產業投入產出的關聯度和波及效果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文化產業擴散效應強,利于優化產業結構,內部關聯性大;文化制造業的高影響力,對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需求拉動強,文化服務業呈現“低影響力和低感應度”。
文化產業;投入產出分析;關聯度;波及效果
隨著黨和政府對文化產業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文化產業將成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不斷加大。而黑龍江省長期以來,制造業對GDP的貢獻遠超服務業,第二產業一直處于核心地位,第三產業發展嚴重滯后。因此,黑龍江省應加快文化產業建設,發揮文化產業對整體產業的輻射作用與整體經濟的帶動作用,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國內對文化產業發展進行了大量研究,對利用投入產出表對文化產業的產業關聯性和波及效應也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研究。如蔡旺春(2010)基于投入產出模型,以產業關聯的分析方法,得出了文化產業具有很強的擴散效應,產業關聯系數高于第三產業接近第二產業,影響力與感應度系數都高于整個產業的平均水平,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拉動作用。韓順法(2012)通過對200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的分析,檢驗了文化產業的綜合聯動效應,得出了文化產業具有產業鏈長,產業關聯度大的特征,能夠帶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但其帶動能力與理論分析存在差距。黃思源(2013)通過對北京市2007年文化產業投入產出數據的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文化產業與剔除文化產業外的三次產業關聯度高,依賴性強,文化產業內部關聯性大。一方面,文化制造業呈現出“高影響力、低感應度”的“終端型”產業特征,對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需求拉動作用十分明顯。另一方面,文化服務業呈現出“低影響力、低感應度”的特征,但其總產品的最終使用比例比較高,具有“最終需求導向型”的特點。
綜觀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我國文化產業的關聯度強,波及效應大的特征較為明顯,尤其是經濟發達地區表現更為突出。因此,筆者試圖根據最近的黑龍江省2007年投入產出數據,利用投入產出分析法,嘗試性分析黑龍江省文化產業的產業關聯性和產業波及效果,以期得出有益的結論。
(一)文化產業投入產出表編制
目前,我國各地的國民經濟各部門投入產出表主要由各地統計局每五年公布一次,因此,黑龍江省統計局的最新投入產出表為2007年的數據。為便于分析黑龍江省文化產業與其他關系密切部門之間的產業關系,并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標準及國內相關學者的研究觀點,將文化相關產業分為兩大類:文化制造業和文化服務業[文化制造業,包括造紙及紙制品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業、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品機械制造業、家用視聽設備制造業、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文化服務業,包括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旅游業、研究與試驗發展業、專業技術服務業、科技交流與推廣服務業、教育業、文化、體育用品和娛樂業。],分別歸屬為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對2007年黑龍江省42部門投入產業表的數據進行計算和合并,把黑龍江省國民經濟的42個部門投入產出表合并成5個部門的投入產出表。
這五個部門分別是:第一產業;剔除文化產業的第二產業;剔除文化產業的第三產業;文化制造業;文化服務業。由此,得到黑龍江省2007年投入產出-5*5部門基本流量表(見表1)。

表1黑龍江省2007年投入產出表5*5部門基本流量表
(二)文化產業關聯效應與波及效應
1.文化產業關聯效應分析
產業間的關聯,雖然都是由供給和需求所維系的,但這種維系的方式卻因各產業在產業鏈中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差異。作為產業鏈的一部分,文化產業既是要素的供給者,也是市場的需求方。作為供給者,它通過向其他產業提供要素的投入來確立其在產業鏈中的地位;作為需求方,則通過對其他產業產出的消費來顯示在產業鏈中的作用。
根據赫希曼的定義,所謂的前向關聯關系,就是一產業通過提供供給與其他產業部門發生的關聯;所謂的后向關聯就是一產業通過需求吸收與其他產業部門發生的關聯。
由此,可以利用前向關聯指數和后向關聯指數對文化產業的直接關聯效應進行分析。Dn×n=(xij)n×n為中間投入矩陣,Dn×n的第個行向量即為產業作為供給者對其他產業的投入;而x的第j個列向量就是產業作為需求方從其他產業所獲得的各種投入。
前向關聯系數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LF(i)為產業的前向關聯指數,xi為i產業的全部產出,xij為i產業對j產業提供的中間投入。
而后向關聯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LB(j)為j產業的后向關聯指數,xj為其他產業對j產業的全部投入,xij為產業從i產業獲得的中間投入。

表2文化產業的關聯指數
由表2的數據可以看出,文化服務業后向關聯指數大于前向關聯指數,其對上游產業需求的帶動作用要略高于其對下游產業投入的輻射作用。而文化制造業卻與此相反,它的前向關聯指數大于后向關聯指數,其對下游產業投入的輻射作用很強。同時兩類指數都高于剔除文化產業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指數,顯示出文化制造業強大的擴散效應以及拉動整體經濟增長的力量。
2.產業依存度分析
直接消耗系數也稱為投入系數,是指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產業部門生產單位產品或服務所直接消耗產業部門產品或服務的價值量。它是從總產品的角度出發考慮產品的消耗關系,并充分揭示了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技術經濟聯系,即部門之間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關系的強弱,故也稱技術系數。其計算公式為:


表3 2007年黑龍江省5*5部門直接消耗系數
如果從最終產品角度出發考察產品間的消耗關系,可以利用完全消耗系數。完全消耗系數是指j產業部門生產單位產品或服務所直接消耗和間接消耗的i產業部門的產品或服務之和。完全消耗系數矩陣記為B,它與直接消耗系數矩陣A之間的關系為:
B=(I-A)-I (2)
式中I為單位矩陣,矩陣(I-A)-1為(I-A)的逆矩陣,為里昂惕夫逆矩陣。[4]根據式(2)可計算出《黑龍江省2007年5*5部門完全消耗系數表》(表4)。

表4 2007年黑龍江省5*5部門完全消耗系數
從表3和表4可以看出,對文化制造業中間消耗依賴度最高的是文化制造業本身,直接消耗系數為0.21317,完全消耗系數為0.29265,其他產業部門對其依賴程度較低。其次是文化服務業對文化制造業的依賴程度較高,直接消耗系數為0.00280,完全消耗系數為0.05037。對文化服務業中間產品依賴相對最高的部門也仍然是文化服務業本身,直接消耗系數為0.03960,完全消耗系數為0.05186。
而從文化產業對其他產業的拉動作用看,文化制造業主要對剔除文化產業的第二產業比對剔除文化產業的第三產業的拉動作用略微明顯,直接消耗系數依次為0.01329、0.01312,完全消耗系數為0.03956、0.03244。文化服務業則是對剔除文化產業的第三產業的拉動作用顯著,對其直接消耗系數為0.02313,完全消耗系數為0.03685。總的來說,文化產品主要還是用于最終使用,且文化產業內部行業的關聯性較大,容易形成相關的產業鏈,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3.產業波及效應分析
產業的波及效果分析,就是分析某一產業發展變化對其他產業部門的影響。下文主要通過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分析黑龍江省文化產業波及效果。
感應度系數又稱產業推動系數,是指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增加一個最終使用單位時,某一產業部門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應度,也就是需要該產業為其他產業部門的生產而提供的產出量。其計算公式為:
影響力系數是指國民經濟某一部門增加一個最終使用單位時,國民經濟各部門由此而產生的需求波動及效果。其計算公式為:
上述公式中的是里昂惕夫逆矩陣的元素。在逆矩陣系數表上,行向量的值即反映了該行所對應的產業在經濟活動中受其他產業影響的波及程度,也就是感應度大小。而縱向量值則是反映了該列所對應的產業在經濟活動中對其他產業影響的波及程度,也即影響力的程度。

表5 2007年黑龍江省5*5部門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
感應度系數反映的是某個產業部門受其他產業部門的影響程度,當其值小于1時,說明該產業部門受到的感應度低于社會平均水平。從表5中可知,文化制造業和文化服務業的感應度均小于1,表明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對文化產業的需求不大,產業的最終需求擴張余地不大。影響力系數大于1表明某部門的影響力超過了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平均影響力,指該部門對利用其生產要素進行生產對其他部門的影響較大,對經濟發展有較大的影響帶動作用。表中顯示文化制造業的影響力系數為1.34343>1,并排在各產業影響力系數第一位,說明文化制造業帶動能力強,文化制造業每增加一個單位最終產品的增加值,就推動國民經濟增加1.34343個單位增加值的總產出。
綜合來看,2007年黑龍江省文化制造業呈現出“高影響力和低感應度”的特征,而文化服務業呈現出“低影響力和低感應度”的特征。另外,文化制造業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都大于文化服務業的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一方面,說明了由于文化服務業提供滿足精神需求服務產品,影響力較小;另一方面,說明黑龍江省文化產業的發展更側重于發展文化制造業,而對發展文化服務業產業重視程度不夠。
通過以上對黑龍江省2007年文化產業投入產出數據的實證分析結果。首先,文化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其中的文化制造業前向關聯指數值都高于剔除文化產業的第二、三產業。顯示出文化制造業在整個產業鏈中的強大擴散效應,能有效優化現有產業結構。其次,文化服務業的后向關聯指數大于前向關聯指數,它對上游產業需求的帶動作用要略高于其對下游產業投入的輻射作用。再有,在文化產業依存度方面,不論是文化制造業還是文化服務業都對其本身的依賴程度較高,即文化內部關聯性大。
再從文化產業波及效果看。一方面,文化制造業呈現出“高影響力和低感應度”的特征,對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需求拉動作用十分明顯。因此,在依賴政策的引導以及市場對其最終需求增加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文化制造業可以有效拉動國民經濟增長。另一方面,文化服務業呈現出的“低影響力和低感應度”的雙低特征,但其總產品的最終使用比例較高。因此,要在注重加強對民眾文化服務消費的合理引導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文化服務業。
基于以上分析結論,筆者認為,在當前全球范圍大力發展“低投入、高產出、低排放”的發展模式以及全國正在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時代背景,黑龍江省在發展文化產業以及調整產業結構方面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注重文化產業特別是文化服務產業的發展。在經濟及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的背景下,文化服務業的發展顯然是當前的發展主流,而且文化服務業本身包含了創意產業、知識創造和傳播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許多內容,因此,其產業地位將不斷提高。二是文化產業的“低感應度”特征,即國民經濟其他產業部門的發展并不會必然推動文化產業的繁榮和發展。文化產業的發展要依賴于政府給予政策的扶持,大力提升民眾的文化素質,引導民眾對文化產品的消費,提升國內消費市場。三是文化制造業和文化服務業互動協調發展,提升附加值,同時注意開拓全省及國內市場,避免過度依賴國際市場。
[1] 黃思源.我國文化產業投入產出關聯度分析∶以北京為例[J].金融經濟,2013(8).
[2]楊公仆,夏大慰.現代產業經濟學[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1).
[3] 蔡旺春.中國文化產業關聯程度與波及效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0(19).
[4]呂鷹飛,林秀梅.吉林省金融業的產業關聯分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
[5]韓躍杰,孫守增,袁華智.基于投入產出模型的出版產業關聯分析[J].科技與出版,2013(9).
[6] 伍業鋒.文化產業關聯特征的動態分析-基于廣東省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產出數據[J].產經評論,2011(2).
[責任編輯:金永紅]
G07
A
1005-913X(2015)05-0134-03
2015-03-12
侯婷婷(1989-),女,哈爾濱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