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淑媛
(揚州大學商學院,江蘇揚州225000)
江蘇省城市化水平與產業結構升級
虞淑媛
(揚州大學商學院,江蘇揚州225000)
城市化與產業結構在城市經濟發展過程中是相伴相隨的,本文利用Binomial模型將城市化水平虛擬化,得出江蘇省第三產業對城市化發展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第二產業對城市化的發展有著一定負向影響。因此,加快推進江蘇省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仍是當前的重點,大力發展服務業也是江蘇省進一步完善城市化的主攻方向。
城市化;產業結構;Binomial模型
城市化與產業結構是衡量城市(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因此,優化產業結構和加快推進城市化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舒書靜,2012),研究城市化與產業結構協調發展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江蘇省作為全國經濟發展較為發達的省份,城市化的發展起步較早,根據江蘇省統計年鑒的數據:2000年江蘇省的三次產業占比是12.2,51.9,35.9,2013年末情況是7.4,49.2,43.4,與此同時,2013江蘇省的城市化率較之2000年增幅達到54%,可見產業結構與城市化存在正向的關系。本文希望通過實證分析,證實兩者之間的聯系,從產業結構視角分析二次、三次產業占比對城市化水平的影響,找出影響江蘇省城市化發展的問題,為城市化、產業結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意見和建議。
從城市化水平來看,城市化是指第二、三次產業在城市集聚,農村人口不斷向非農產業和城市轉移,城市文明向農村普及的社會發展過程(簡新華等,2010)。見圖。2013年江蘇省的城市化率已經達到了64.1%,但各地級市之間的城市化水平仍存在較大的差距,最高相差了近三十個百分點;從產業結構來看,至2013年底,江蘇省的第二產業占GDP比重呈下降趨勢,第三產業占比呈上升趨勢,但根據錢納里對產業結構的分析,江蘇省的產業結構處在工業化的后期,處在“二三一”的格局里,可見產業結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圖江蘇省城市化水平(2000年與2013年)

本文將城市化水平轉換成虛擬變量,城鎮人口比重的平均值51%為臨界值,大于等于51%用1表示,否則用0表示,此數據作為因變量;自變量選用的是人均GDP,第二、三產值占比,選取的是江蘇省2000~2013年13個地級市的數據,對江蘇省的城市化水平和產業結構進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三個因變量都在1%的顯著水平下通過檢驗,數據與方程擬合較好。得出江蘇省城市化與產業結構關系的公式為:

其中,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和人均GDP對城市化進程影響呈正相關,第二產業占GDP的比重對城市化水平有負向的顯著影響,由公式(1)可得,當其他影響因素不變,人均GDP每增加一個單位,江蘇省的城市化水平會增加0.002;第二產業占比每減少一個單位,城市化水平會提高0.188;第三產業占比每增加一個單位,省城市化水平會增加0.427。因此,第三產業仍是江蘇省產業優化升級的重中之重,同時也要注意到提高第二產業效率的重要作用。
1979年美國地理學家諾瑟姆用Logistic模型把世界各國城市化發展進程的軌跡概括為一條被拉長的S型曲線。Logistic模型是研究城市化問題的經典模型,也是應用最廣泛的模型。模型為:
F120.3
A
1005-913X(2015)05-0146-01
2015-03-01
揚州大學商學院2014年研究生創新項目(SXYYJSKC201402)
虞淑媛(1990-),江蘇鎮江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