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碩
吉林省四平市廣播電視臺,吉林四平 136000
基于受眾需求的電視新聞編輯創新
孫 碩
吉林省四平市廣播電視臺,吉林四平 136000
現在是大媒體時代,各種各類的媒體異軍突起,相互角逐、相互借鑒融合,競爭非常的激烈。電視新聞雖然現在還屬于一種主流的媒體傳播載體,但是隨著網絡媒體等新興媒體的奮力追趕,電視新聞更需要有迫切感,更需要進行新聞編輯創新,以不斷滿足受眾的各種需求,以求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本文主要分析了電視新聞受眾的心理需求,電視新聞編輯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新聞編輯創新途徑。
受眾需求;電視新聞;編輯
1.1 獲取信息需求
觀眾收看電視新聞節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最新的新聞信息,了解社會發生的最新時事,以滿足自己對信息獲取和認知社會環境的需求。觀眾一般都想通過電視新聞獲取跟自己生活活動密切相關的民生時事、政府政策、治安信息以及國家大事等等,以滿足對新知識、新見聞的需求,以及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1.2 新聞時效性需求
當今社會節奏越來越快,每天全球各個角落都有新聞事件發生,借助于發達的網絡平臺,信息的傳播速度非常的快,幾乎可以達到瞬間炸開的速度在傳播。所以,生活中,人們都希望能夠第一時間獲取到最新的咨詢,這是由人的先睹為快、求知欲望的心理使然。電視新聞在傳播信息時一定要滿足觀眾的這種心理,否則人們是不會對他們已經知道的新聞表現出多大的興趣的。
1.3 新聞真實性需求
公正、公開、客觀的向觀眾傳播真實的信息是所有媒體都應該共同遵守的職業道德底線,這也是新聞媒體贏得公信力的必然做法。觀眾有知情權,有權利知道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在發生著什么樣的變化,是否會對自己的生活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所以觀眾會對新聞的真實性有很高的要求,需要真實性的新聞信息來指導他們的生活實踐。
2.1 信息量少
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是觀眾收看電視新聞的主要目的之一,但目前還有不少電視新聞節目的信息量比較空洞的情況,要么是拿舊新聞來翻炒,要么就是同樣的新聞分時段多次播報,這多少會影響觀眾收看的興趣。有一些新聞的報道,沒有詳細介紹來龍去脈,只是簡單的介紹了有這么一件事的發生,但卻未對事件發生的始末進行報道。還有些新聞的報道,沒有數據依據,只是播報了一個概數,一句帶過。
2.2 內容單一 表現力差
表現力是指對客觀事實報道的方式缺乏感染力,內容單一是指播報的內容缺乏多樣性。比如說,有些地方電視臺的新聞報道內容要么大部分是講藝術、要么大部分是講農業、要么大部分是講經濟、要么大部分是講社會生活、要么就大部分是講時政,內容單一的新聞報道難以吸引不同需求觀眾來觀看。電視新聞是通過聲音和畫面等元素結合起來綜合表現的,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的電視新聞可以較好的吸引觀眾,而畫面單調、缺乏美感,語言晦澀難懂,則容易讓人厭倦。
2.3 編排方式陳舊
一檔電視新聞節目,不僅僅是節目內容信息豐富、表現力強就能獲得觀眾的喜愛的,而是還需要根據觀眾的心理感受來對節目內容的先后次序進行編排。但現在有些電視新聞節目的內容都是統一化的按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生活等順序來播報,這種方式看久了會失去新鮮感、產生疲倦,有時候會因為新聞節目播報順序的關系而影響整檔節目的效果、影響和諧與協調。
3.1 創新新聞內容選擇和整合方式
一方面,對新聞稿件內容的整合要注意兩點:一是要基于對稿件軟硬程度的分析來合理搭配軟硬,不能過于生硬、粗糙,也不太過“軟”;二是對于一些時政類的“硬”新聞要通過豐富畫面、融入多點資料和創新文字語氣來使這類的新聞更具親和力。另一方面,對于播音類的新聞稿件的編輯要注意措辭和表達語氣,多采用日常用語,多用通俗的表達方式,少用一些官方化、書面化的表達方式,這樣才能讓受眾聽起來親切,又容易理解、接受。在編輯文字稿的時候,還要特別注意文字的邏輯性,表達描述要中心突出、思路清晰,這樣才能讓受眾快速領悟新聞所要傳遞的信息。
3.2 豐富新聞內容的信息量滿足受眾對信息的需求
第一,采訪素材拿到之后,首先需要對素材進行整理、分析、判斷,確立新聞核心事件,對一些有助于表現新聞主旨的素材予以保留,跟新聞主旨沒有什么關聯的素材就剪切掉。對文字稿的修改也要求,適當刪減掉跟新聞主旨無關的文字。通過這樣的編輯處理才能去除掉干擾新聞主旨的元素。第二,新聞的播放時間是有限的,所以要在有限的時間盡可能的融入更多的信息,滿足觀眾對信息的需求,新聞信息要注意時間長度的控制,如果是用一句話的簡訊方式播報則要求言簡意賅,且能說明問題。第三,為減少不確定信息的干擾而刪減掉一些東西,這難免會影響信息的完整性,所以,在有必要的前提下可以適當的補充一些新聞事件相關的背景資料,介紹新聞事件背后的來龍去脈,以幫助觀眾增進理解,增強新聞內容的完整性。
3.3 滿足受眾追求新聞真實性的需求
其一,觀眾收看的電視新聞都是通過電視畫面播放出來的,但畫面有真實畫面和蒙太奇組接真實兩個方面,只有二者很好的結合才能呈現出給觀眾真實的感受,所以為了要給到觀眾真實的感受,滿足觀眾的心理感受,在選擇播放畫面的時候多選擇些具有現場感的畫面,要做畫面真實和蒙太奇真實兩方面的編輯工作,讓出來的新聞畫面給到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其二,選擇有說服力的現場解說。新聞的真實與否,這是需要通過現場的采訪報道才能有成效的呈現出來的。現場可以采訪目擊者、當事人,他們的發言描述更能呈現真實性。同時,還需要結合現場報道和同期聲運用,對現場的氛圍不加任何修飾的表達出來。其三,可以在現場報道畫面中增加一些跟時間相關的表義符號或是增加一些跟新聞背景相關聯的內容,從而增強新聞真實性的呈現效果。
現在媒體渠道多,電視臺眾多,電視新聞節目的種類豐富多樣,人們收看電視新聞的隨意性也增強,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媒體行業獲得競爭優勢,是各類媒體面對的課題。作為電視新聞,要清晰的認識到觀眾的喜好和需求,基于觀眾的需求來新聞語言、文字、聲音、畫面及節目內容播報順序方面進行編輯和優化,這樣才能極大限度地滿足受眾的期待和需求,從而提高電視新聞的競爭力。
[1]蔡雯.試論新聞編輯業務的變革與發展趨勢[J].中國編輯,2014(10):57.
[2]王馨穎.媒介融合下新聞編輯職能的轉型[J].國際新聞界,2013(4):35.
[3]梁紅玉.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國傳統媒體新聞編輯轉型研究[J].新聞戰線,2013(9):22.
G2
A
1674-6708(2015)148-0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