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晨,李 洋
吉林大學,吉林長春 130012
新媒體時代微信傳播樣式的創新
——以“高校社團的信息化構建”為例
李睿晨,李 洋
吉林大學,吉林長春 130012
當前,新媒體發展呈現迅猛之勢,其中,微信作為當前新媒體的佼佼者,其傳播樣式也逐漸被更多用戶所接受。社團是高校學生的自發性組織,是構成高校特色文化的重要部分。而微信在各大高校學生中的使用比例也不斷提高,因而微信與社團的有效結合已成為當前社團發展的新趨勢。本文以吉林大學學生社團工作的實際情況為例,從學生社團的發展現狀著手,結合微信傳播效果及傳播功能的挖掘,對高校學生社團的建設進行信息化構建研究。
微信傳播樣式;高校社團;信息化構建
目前,社團的發展不斷呈現新高度,而新媒體作為一項有力的助推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當前的研究現狀來看,雖然社團發展的各個方面缺乏專業化和信息化手段,活動傳播效果受限,但是發展潛力巨大。在新媒體時代,微信的發展已經逐漸滲透在社團發展之中,社團與微信的結合已成為新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社團微信公眾號的注冊與應用,而這一方式將對社團的“信息化構建”形成重要影響。
在當前的高校社團發展過程中,社團發展模式逐漸有所轉變,這不僅是為了社團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為了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在這之前,社團發展模式主要以傳統模式為主,這樣的發展模式存在著諸多問題與缺欠。以吉林大學社團的發展狀況研究來看,高校社團學生工作的不足,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學生工作方式單一,內容枯燥無味并缺乏新意
很多社團由學生自發組織,缺乏更高級的領導者,工作方式僅僅是簡單的筆錄或是口頭傳播,活動信息獲知范圍極小,推廣力度不夠。這種方式阻礙了學生思維的活躍度,使社團工作進行緩慢,又難以整改。
1.2 高校社團工作體系層級過多造成信息失準和延時
傳統媒體環境下,社團的相關資訊依托宣傳欄、學校網站、口頭傳達等方式進行傳遞,這些媒介具有很強的延時性。而社團普通成員主要以大一學生為主,社團領導人主要以大二學生為主,大三學生幾乎不再參加社團。高校社團以建立“金字塔式”多層管理的組織結構為主,在傳統媒介環境下,社團學生體系層級過多,反饋相對延遲。
1.3 學生工作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在傳統媒體環境下,學生工作的開展需要特定的場所,比如教室、學生宿舍、辦公室等,即使是受空間限制較小的互聯網同樣需要專門的接入終端。因而造成了開展學生工作的時間較為固定。
這樣的發展模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發展的需要,這種發展模式阻礙了學生思維的活躍,師生交流不暢 ,使高校學生工作陷入學生工作者積極組織引導,工作對象消極應對,表面熱鬧卻無實質進展的境地,存在著較大的社團發展壁壘。因而,社團發展亟待整改。
馬歇爾.麥克盧漢認為,媒介塑造和控制著人類的聯結方式、行動的規模與形態。媒介起到一種中介作用,而中介正是媒介最基礎的本質,這種中介處于人與人之間、人與現實之間,媒介和人體的器官、中樞連接起來,并向外擴展,形成對“人的延伸”。而微信的一個突出的傳播模式便是實現“人的延伸”,這種傳播效果將對社團實現信息化構建提供重要支撐。
社團的信息化構建,離不開信息化的本質。所謂信息化,是指應用以計算機與網絡為代表的信息科技進行產業改造,開發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信息化涉及到社會中的各個領域,對高校社團管理也產生了深刻影響。
“微信公眾號”是一個自媒體平臺,它是微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團發展形成了巨大的思維創造空間,是一種新型的傳播樣式。同時,“微信公眾號”契合了現代技術下社交方式和社交習慣的新變化,更有益于當下高校社團的總體進步與發展。這種進步與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微信特殊的傳播特征形成了社團發展的新方向,拓寬了高校學生工作的渠道。
微信的傳播特征其實就是把傳播模式由“漫談式”過渡到“對話式”。“微信公眾號”則是以個人微信賬號為基礎,通過個人的興趣愛好實現的關注平臺。作為運營者,可在微信平臺上實現和特定群體的文字、視頻等全方位溝通,形成了一種主流的線上線下微信互動的交流模式。就微信公眾平臺的傳播特征來看,其為社團與新媒體結合方面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
2)微信公眾平臺訂閱號的大眾傳播方式更為靈活,為社團工作帶來新變化。
訂閱的主動權掌握在學生自己手里,只會對自己感興趣的媒體或者個人訂閱號產生訂閱的行為。在社團工作方面,訂閱號的出現為社團工作帶來便利。學生們可以通過后臺程序進行編輯與推送,原有的傳統工作模式被打破,信息交流更加便捷,適應了新媒體發展的需要。
3)微信朋友圈的互動方式更利于社團微信公眾號內容的傳播。
朋友圈是一個半封閉的社交平臺,它也承載了一定的大眾傳播功能。而在微信朋友圈中,贊、評論、轉發等都是微信朋友圈的互動方式,公眾賬號發布的內容通常可以直接分享到朋友圏,若想轉發個人賬號發布的內容,只能依賴于手工“復制-粘貼”。這些互動方式其實就是一種反饋行為。
4)彌補社團資源獲取不足、改善缺乏專業教師指導的狀況。
社團發展的傳統模式中,社團資源獲取不足,活動內容千篇一律,學生不愿參與。在新媒體時代,社團成員可在微信公眾號中發布社團活動內容外的文章、視頻等,例如發布勵志性的文章來激勵同學們積極向上。社團成員利用新媒體的能力與日俱增,不再需要多名的社團老師幫助尋找可用資源,只需定好選題,社團成員組好文章,老師負責審核,便能將社團微信號運營良好。
這些發展契機都有利于社團走向新媒體時代,更好地向“專業化、信息化”方向發展。在當前情況下,創新微信環境下高校學生工作的模式則至關重要,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社團的個體整改,更是一次社團利用現代科技的一次革命。因此,創新社團學生工作的模式應注意以下幾點。
1)創新高校社團學生工作隊伍的教育理念,提髙媒介素養。
微信作為新媒體的一種,其本質特征是雙向溝通和去中心化。媒介素養的內涵應該包括對大眾傳媒進行認識、使用和批判三個部分。因而提高對信息捕捉的能力是社團成員需要集中提高的能力之一。
2)提升高校社團學生工作隊伍的創新能力。
微信的發展對高校社團學生工作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微信環境中大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空前提高,價值觀念復雜化,傳統的學生工作內容和方法再不創新,難以適應微信環境的發展。
3)打造一支社團微信公共平臺運營隊伍。
這支隊伍肩負著社團匯總資訊、學生意見反饋等任務,任務的性質決定了這支隊伍必須具備一定的素質:對信息敏感,具有信息收集、編輯能力等。
達到這樣的目標對于剛開始進行微信公眾號運營不久的社團來說并不容易,這需要學校與社團的共同努力,微信公眾號對社團發展的影響也與日俱增,如何做到更好地運營則是每一個高校社團需要仔細揣摩的課題。社團的信息化構建已刻不容緩,微信因其自身特有的分眾傳播的屬性,實現了虛擬空間上的“人以群分”,承擔著校園亞文化群體構建、融合的功能。這種方式也將推動著校園文化的發展,使其走上新媒體的發展道路。
[1]黃鳴奮.互聯網與信息化藝術社團管理[J].理論學刊,2007,7.
[2]馬愛華.淺析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專業化——信息化發展[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2014,6.
[3]蔡常山.微信的大學校園文化傳播價值及其對大學生的影響[J].新聞轉播,2015,5
[4]鄒建國.基于B_S與C_S架構的高校社團管理系統[J].現代計算機,2013,7.
[5]鄭鈺博.微信朋友圈謠言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傳播——認知與行動[J].新聞傳播,2015,2.
G2
A
1674-6708(2015)148-0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