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長庚
寧波軌道交通高架車站造型方案研究
岳長庚
文章通過對國內幾個主要城市高架線車站方案的案例分析,結合寧波悠久的歷史文化,從中提煉出簡潔的造型元素,并將其運用到車站的造型和景觀設計中,為寧波軌道交通高架車站的造型方案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軌道交通;高架車站;造型方案;研究
建筑本質是對空間功能的需求,創造回歸建筑本質的交通建筑空間,體現自然、人文、城市和科技傳承與發展。軌道交通高架車站是交通建筑與城市建筑文化的演繹與傳承,凸顯人文價值。近年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得到快速發展,在高架車站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通過對國內各地的車站造型及景觀方案的研究,為寧波軌道交通高架車站造型及景觀方案提供借鑒。
1.1 上海地鐵11號線
上海地鐵11號線北延伸段多為高架車站,設計風格采用了灰、白、紅等主色調,例如,花橋站外立面多為灰色,與高架水泥顏色相近,車站穹頂和站臺設計也沒有過多裝飾,體現簡約大方的交通建筑特征(圖1)。

圖1 上海地鐵11號線
1.2 深圳地鐵4號線
深圳地鐵4號線車站造型采用筒狀結構,全封閉式屋頂,立面造型簡單統一,根據不同區段采用不同的主題顏色(圖2)。

圖2 深圳地鐵4號線
1.3 成都地鐵
成都地鐵把高架車站作為展示、宣傳成都乃至整個四川地域文化的重要平臺,通過應用現代工藝技術,在公共空間引入“竹之韻”景觀主題,達到人文特色與城市發展的有機結合(圖3)。
四川與竹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中新世晚期距今約8~9百萬年,活化石大熊貓開始在地球上出現之時。竹文化以其豐富和獨特的內涵,影響著國人的審美觀和審美意識以及倫理道德。將車站主體站臺層設置成橢圓形的鋼架結構,車站側面的圓弧形結構支撐體仿照竹筐的形式,使內部空間產生極富美感的韻律效果。

圖3 成都地鐵2號線高架站
1.4 蘇州地鐵
蘇州地鐵用最簡潔的方式追求蘇州的細節文化。蘇州的文化特色以精致細膩而著稱,不僅僅在于粉墻黛瓦的外在建筑形式,而是將對細節的追求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進入到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蘇州的經濟地位決定了這個城市必須以一個海納百川的胸懷包容各種文化。細化到建筑上,在細部處理、材料選擇上進行合理化、簡潔化的選擇,在追求低碳、環保的今天去除不必要的繁瑣裝飾(圖4)。

圖4 蘇州地鐵2號線相城大道站
1.5 青島輕軌
青島—海陽城際(藍色硅谷段)輕軌車站設計方案結合青島地域文化特色、線路周邊環境風貌和規劃建設情況,結合青島城市特點,提出“輕盈、簡潔、經濟”的設計原則。
車站外立面主要采用鋼、金屬面板、玻璃等材料。頂部多組張拉索結構采用懸掛弧面頂棚面板的設計思想,源于帆船桅桿懸掛船帆的靈感。頂棚采用張拉索桿件支撐弧形屋面板,左右各設置10余座,呈一定角度向外傾斜的鋼結構柱,柱頭設置張拉索構件將弧面屋面板懸掛固定,站體設置百葉圍護,豎向線條交錯排列,體現出交通建筑所具有的速度之美(圖5)。

圖5 青島-海陽城際輕軌站
以上城市地鐵高架車站造型或以建筑風格為主,或從城市文化、地域特色等入手,經過對城市文化、建筑文化的演繹與傳承的解讀,提煉出車站造型及景觀方案,體現城市文化特色。
2.1 寧波文化解讀
寧波素有“書藏古今,港通天下”的美譽。“書藏古今”一句,狹義上指天一閣,廣義上則寓意寧波歷史悠久、文化厚重,體現了寧波的人文精神。這是個有著數千年文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漁樵耕讀”、“書香門第”、“崇文崇教”一直是歷代寧波人的價值追求。愛書、讀書、藏書、用書,始終浸潤在這個城市的骨子里。一個“今”字,則體現出文化的流動和發展,在傳承歷史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建設當代文化,努力形成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格局。
“港通天下”則突出寧波作為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的特色。寧波因港開放,因港而興。自古以來是連接世界的重要商埠,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始港之一。今日的寧波港已成為舉世聞名的泱泱東方大港,它把寧波和世界上100多個國家600多個港口緊緊相連。“通天下”3個字,既體現了寧波作為港口城市的重要地理位置,又是寧波港城經過30年改革開放取得成就的寫照。同時還寓意著寧波人開放、開拓、創新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造就了名揚四海的“寧波商幫”(圖6)。

圖6 寧波文化解讀
2.2 寧波高架車站造型方案
寧波—奉化城際軌道交通沿線串聯起鄞州區姜山鎮、南部新城區以及奉化方橋鎮、東部新區和長途客運總站等客流集散地,是連接奉化中心城區及沿線地區與寧波主城區的快速聯系通道,其中奉化東部新區將成為未來奉化集行政、商貿、居住功能為一體的城市綜合性生活組團,承擔引導奉化中心城區向東拓展的重任。對軌道交通高架結構的景觀、噪音、生態等綜合環境要求較高,應選擇適合的標準高架結構型式,滿足景觀、噪聲、生態的要求。根據寧波的文化特色,本文提出以下3種車站建筑風格方案。
2.2.1 “書藏古今”概念方案
(1)方案1。從寧波悠久的文化底蘊中,提煉出書簡的造型元素,把它運用到車站的景觀設計中,以歷史符號記錄現代畫卷。整個車站的頂棚設計為一本翻開的書卷,造型優美,結構輕盈,內涵深厚。“書藏古今”寓意著寧波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一座有著數千年文明史的書香之城、文化之城(圖7、8)。

圖7 “書藏古今”概念方案1原型

圖8 “書藏古今”概念方案1
(2)方案2。此設計方案將書卷的元素進行拆分與整合,以飄逸的弧形為基本設計手法,鋁板與玻璃兩種不同的材質形成機理的對比,詮釋書卷封面和正文的形式(圖9、10)。

圖9 “書藏古今”概念方案2原型

圖10 “書藏古今”概念方案2
2.2.2 “港通天下”概念方案
將舟楫的傳統符號,融入現代交通建筑造型。發揮通透、輕巧的特點,創造出極具個性的車站造型,突出了寧波作為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的特色(圖11、12)。

圖11 “港通天下”概念方案原型

圖12 “港通天下”概念方案
以上3個方案,經過對寧波城市文化、建筑文化的演繹與傳承的解讀,提煉出車站造型及景觀方案,凸顯了寧波“書藏古今、港通天下”文化特色。采用現代手法,在滿足功能的基礎上,力求“輕巧、通透、現代、體量小”,體現城市文化特色以及城市之美。
從以上幾個城市車站造型及景觀方案可以看出,國內主要城市高架車站或是追求簡潔、大方的建筑風格,或者從城市文化、地域特色等入手,經過對城市文化、建筑文化的演繹與傳承的解讀,提煉出車站造型及景觀方案,體現城市文化特色。經過對寧波城市文化、建筑文化的演繹與傳承的解讀,提煉出車站造型及景觀方案,凸顯了寧波“書藏古今、港通天下”文化特色,采用現代手法,在滿足功能的基礎上,力求“輕巧、通透、現代、體量小”,體現城市文化特色以及城市之美。
[1] 孔桂萍. 寧波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高架車站建筑造型與景觀研究[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2).
[2] 張瑾. 城市軌道交通高架車站建筑造型研究[J]. 中華民居,2013(9).
[3] 何鋼雨. 南京市寧天城際1期高架地鐵車站建筑設計[J]. 江蘇交通科技,2012(6).
[4] 尹強. 地面及高架地鐵車站設計中若干問題的探討[G]//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城市公共交通學會快速軌道交通委員會. 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5] 王丹平,劉拓瑜. 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環境景觀研究[G]//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城市公共交通學會快速軌道交通委員會. 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 朱開明
Study on Modeling Scheme of Viaduct Station on Ningbo Rail Transit
Yue Changgeng
Through case analysis on some major urban viaduct station projects in China,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of Ningbo's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e, the paper extracts architectures’ elements from the simple modeling, and uses the elements to the station design and landscape design, which provides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Ningbo rail transit viaduct project.
rail transit, elevated station, modeling scheme, study
TU248
2015-05-28
岳長庚: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工程師,天津 3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