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冬梅 張紅欣
鄭州地鐵列車晚點原因及應對措施
孫冬梅 張紅欣
通過對鄭州地鐵列車晚點的統計分析,找出影響晚點的設備原因和非設備因素,并對造成列車晚點的非設備因素進行分析說明,制定解決方案,為鄭州及其他城市地鐵的安全、準點運行提供指導和幫助。
地鐵;晚點;非設備因素;解決方案
在城市擁堵已經成為阻撓人們順利出行因素的今天,地鐵因其準點、快捷成為越來越多人們的首選出行方式。除了設備故障導致列車晚點,其他非設備因素也越來越多地影響到地鐵列車的準點率。作為地鐵運營管理者,如何更好的減少列車晚點、提高列車準點率,是擺在面前的一道課題。
截至2015年5月11日,鄭州地鐵開通運營1條線路、包含20座車站,運營里程26.2 km,日均客流量達24.5萬人次,累計客運量突破1億人次。鄭州地鐵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晚點原因統計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得出,2014年度非設備因素造成列車晚點14次,占年度總晚點次數的8%,2015年非設備因素造成的列車晚點比例為20%,非設備因素造成列車晚點比例上升12%。

表1 鄭州地鐵晚點原因統計表 次
引起列車晚點的原因可分為設備因素和非設備因素。
2.1 設備因素
造成列車晚點的設備因素包括車輛設備、信號設備、供電設備、工務設施、屏蔽門以及地鐵系統中的其他設備故障。設備因素造成的晚點主要為車輛、信號設備故障。其中,車輛故障主要有牽引紅點、線路松動、SKS模塊故障、網絡可靠性不足、線路進水、門控器問題等,鄭州地鐵自2014年3月份刷新車載軟件后,因牽引電機紅點造成的晚點次數降為零。信號設備故障主要有輸入輸出板卡(MTOR)故障、區域控制器(ZC)或車載控制器(CC)故障、CC死機、計軸死機以及列車不確定度偏大等。
2.2 非設備因素
造成列車晚點的非設備因素包括員工因素、乘客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其中,員工因素有司機操作不規范、不熟練;區間管理不完善,造成無關人員進入區間;乘客的不文明乘車行為等情況。
此外,在對晚點事件進行分析時,也發現列車晚點事件的起因雖然是設備故障,但是地鐵公司員工后續操作不當、乘客不文明乘車行為以及管理漏洞等也會間接造成晚點時間延長。因此,加強地鐵公司的內部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現對鄭州地鐵列車晚點事件中常見的非設備因素造成晚點及延長晚點時間的原因進行分析說明。
(1)維修維護人員責任意識不強,對存在的設備故障未能及時修復。如車站綜合后備盤(IBP)盤計軸預復位按鈕發生故障無法使用,維護部門已申報施工計劃等待處理,但同一時段申報的施工計劃較多,待施工人員作業到該車站時,已經到了施工銷點時間,導致施工無法繼續進行,故障未能及時修復。以至于當該聯鎖區發生計軸紅光帶時,因預復位按鈕不能正常使用影響行車人員處理故障,造成列車晚點。
(2)調度員業務素質不高,不熟悉故障處理流程。對于軌道交通系統而言,設備系統發生故障后,調度員的指揮直接關系著列車能否安全、正點運行,這就要求調度員靈活調整行車組織,忙而不亂。在地鐵運營初期,雖然列車晚點的發生與調度員沒有直接關系,但晚點時間長短與調度員的指揮緊密相關。例如,調度員與司機的聯控用語不規范、不標準,造成故障反復確認、匯報,影響處理時間。
(3)設備接口問題。不同設備接口不匹配,導致故障發生的實質原因不能明確,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列車晚點問題,同類問題有再次發生的可能。比較常見的如車輛與信號接口問題,因不同廠家生產的設備在相互磨合中存在不匹配的現象,致使列車牽引電機紅點報警、不明原因緊急制動等故障多次發生,相關專業各自查找原因均無異常,對事故責任相互推諉。
(4)駕駛員現場操作不當,延誤處理時間。作為運營初期的地鐵公司,常常會伴有人員操作不熟練、相互間配合不默契及現場人員遇到問題心理素質差等現象。因列車駕駛員為現場故障處理第一人,對處理問題的熟練程度及心理素質要求高,但運營初期,由于人員參差不齊,“教、幫、帶”效果不明顯,駕駛員易出現沖標退標、不能及時復位按鈕等操作問題。
(5)故障處理指南不完善,修改不及時。現有故障處理指南不能全面覆蓋故障現象,也存在故障現象描述與故障表現不相符,不能有效起到指導現場的效果。另一方面,許多初次遇到的故障未引起足夠重視,地鐵公司沒有及時將處理指南增補完善,往往是同類問題多次出現后,才想到完善指南。
(6)乘客不文明行為。鄭州地鐵開通初期,很多市民按照乘坐公共汽車的方式坐地鐵,即到站后再往門口走,遇有客流大、車廂人員多的情況時,走到門口車門已經開始關閉,由此引起乘客恐慌,扒車門,直接造成列車無法準點到達。
3.1 完善規章制度,規范作業標準
地鐵公司首先應該建立完善的規章體系,用于指導、規范生產一線員工操作。在地鐵開通初期,由于人員到位、運營經驗等因素影響,建立的規章制度大多數是借鑒其他城市地鐵公司的做法而制定,不一定適合自身的生產實際情況,因此需要不斷地修訂、改進。完善的規章體系是在經驗教訓上總結出來的,要不斷地積累經驗,對暴露出來的問題不斷總結、提煉成規章標準。
3.2 注重教育培訓,提升業務素養
加強培訓管理,落實三級教育培訓制度,即分公司、部門、班組培訓,提高培訓的系統性。各級管理人員也要加強對員工培訓需求的調研分析,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以實操培訓、故障處理、案例分析為主,提升員工的操作技能和工作能力。培訓要力爭做到時間安排合理、地點選擇合理、形式靈活多樣,提高培訓的合理性,增強參訓人員的積極性,提高員工對培訓的認同。同時,注重培訓效果,做到培訓主題鮮明、內容詳實。
3.3 加強安全管理,提高責任意識
作為企業單位要把安全工作擺到各項工作的首位,地鐵行業尤為如此。地鐵公司應要求員工重視安全管理工作,充分認識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將安全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強化工作措施,把安全責任分解到每個環節、每個崗位,不留死角。采用正確的方法,及時發現、處理異常或危險狀態;及時巡視檢查;發現設備異常狀態時,及時采取措施進行修復,做到不留故障過夜。
3.4 梳理專業接口,明確職責分工
地鐵涉及專業多,如車輛、信號、通信、供電、工務建筑、機電等。地鐵開通初期,各項規章、規定不健全、不完善,各專業分工不明確,容易造成推諉扯皮,以致影響工作推進速度,降低效率。因此,對接口模糊的專業應盡早明確設備維修管理職責、接口界面及出現設備故障后各部門職責,促使各部門在處理設備維修接口問題時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
3.5 加強應急演練,提高響應能力
針對不同系統、不同專業面臨的主要風險,積極做好應對準備,結合設備更新、技術發展、人員等因素的變化,定期組織應急演練。對于發生頻次較高,或者發生頻次低但發生后造成的損失和影響較大的事故/事件,應適當增加應急演練頻次,提高員工應急響應能力。演練結束后及時進行總結,評估演練效果,不斷提高演練水平。
3.6 加強引導宣傳,普及文明乘車
地鐵公司通過制作動畫宣傳短片、有獎知識競答等形式加強車站人員對乘客的積極引導,宣傳排隊候車、文明乘車、到站提前到門口等待,做文明市民。
引起地鐵列車晚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設備因素和環境因素不可控,然而通過在地鐵企業內部加強管理和宣傳引導,可以降低因員工業務技能不強、乘客不按規則乘車以及因管理不足造成的列車晚點事故,讓地鐵運行更安全快速。
[1] 何江,陳春華. 廣州地鐵乘客因素導致列車晚點分析及措施[J].現代城市軌道交通,2014 (4):65-68.
[2] 江志彬,苗秋云. 城軌交通列車運行延誤影響及其減緩措施[J].現代城市軌道交通,2009 (5):59-62.
[3] 史豐收,陳斯衛. 地鐵列車晚點分析與控制[J]. 都市快軌交通,2008 (2):41-43.
責任編輯 凌晨
Discussion on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Zhengzhou Metro Train Delays
Sun Dongmei, Zhang Hongxin
Wit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Zhengzhou metro delays,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equipment reasons and factors other than equipment, and makes an analysis of factors other than equipment. It works out some solutions, with an aim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support to the safety and punctuality of the train operation of Zhengzhou metro.
metro, delay, factors other than equipment, solution
U231
2015-05-14
孫冬梅:鄭州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助理工程師,河南鄭州 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