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蕾 王 烈
武廣客專對湖南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雷 蕾 王 烈
武廣客專從開通至今運營已近5年,文章對其湖南段的具體運營情況進行闡述,從生產要素、產業以及區域經濟角度分析武廣客專對湖南經濟發展的正面影響,從負虹吸效應、區位優勢地位改變角度分析對湖南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武廣客專;經濟發展;影響;研究
武廣客專北起武漢站、南到廣州南站,全線共設15個車站,湖南境內設岳陽東、汨羅東、長沙南、株洲西、衡山西、衡陽東、耒陽西、郴州西共8個站,正線全長518 km。行車密度最高可達3 min 1列,長沙至武漢運行時間為1 h左右,長沙至廣州為2 h左右。武廣客專開通以來,湖南省內武廣客專旅客運量和周轉量快速增長,2010年至2014年,武廣客專旅客發送量年均增長率為30%,旅客周轉量年均增長率為35%。同期,武廣客專承擔的旅客發送量占湖南整個鐵路的比重快速攀升,承擔的客運周轉量占湖南鐵路的比重從2010年的8.83%增長到2013年的20.23%。而從年度同比來看,除2011年外,2012年至今,武廣客專湖南段的客運量與周轉量的同比增長都在20%以上,見表1。

表1 武廣客專湖南段2010-2014年運營情況
武廣客專湖南境內各站客運發送人數自開通以來逐年上升,其中發送人數最大的區段分別是長沙南—衡陽東、長沙南—郴州西,長沙南—岳陽東。2014年此3個區段的旅客發送人數占武廣客專湖南境內總發送人數的61%。相比2013年,55%以上的武廣客專車站區段運量增加,其中增長率居前列的區段有:長沙南—郴州西、長沙南—株洲西、衡陽東—汨羅東、長沙南—汨羅東、衡陽東—耒陽西、長沙南—岳陽東,上述區段的武廣客專年發送人數增幅都超過30%。
2.1 縮短時空距離,加速人、物、資金和信息流動
作為湖南對外的主要通道,武廣客專緩解了京廣線的飽和狀態,縮短了湖南省內各客專站點的時空距離,提高了城市之間的可達性和空間引力,使湖南人民的日常生活與武漢、廣州接軌,與中部地區、珠江三角洲融為一體。武廣客專使湖南境內7個節點城市可達性提高,不同地區的經濟活動能夠更緊密地聯系起來,沿線的居民可以通過武廣客專在1天內進行異地商務、休閑、探親、旅游和參加各種文娛活動,由此,帶來許多商機和潛在的發展機會。人口流動加快,投資環境改善,吸引了大批國內外資本進入到沿線地區投資發展,尤其是與交通運輸關系極為密切的基礎產業,如,能源、原材料加工等。特別是位于湖南與廣東交界之處的郴州,之前,因粵北山區的阻隔,交通設施一直滯后于經濟的發展,武廣客專的開通運營極大改善其交通狀況,加速其人員流動和資金流動。據相關數據統計,2014年武廣客專郴州站發送人數在湖南境內位列第2,僅次于長沙南站;武廣客專開通后,郴州招商引資總量不斷增大,2014年郴州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15.6%,實際到位內資同比增長15%。
2.2 促進產業升級、轉移,優化產業布局,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隨著交通的發展,沿線經濟發展必然提升,區域經濟總量也不斷擴大。同時,由于武廣客專的布局實際上也是資源流動的布局,一條資源線往往是形成區域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武廣客專的建設也是基于這樣一條資源線,湖南借此可優化區域產業結構,加快產業的發展和升級,使生產區域的分工合理化。以下從產業轉移、產業升級以及產業布局3個方面分析武廣客專對湖南產業的正面影響。
(1)促進產業轉移。武廣客專開通后,促進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的國有企業和外商合資企業向內地轉移,憑借聯動效應,高速增長的產業部門會帶動與之相關的產業鏈,從事上下游產品或配套產品的生產,進一步促進產業轉移。例如,2011年富士康進駐湖南,在長沙和衡陽進行硬件制造、軟件開發、三網融合以及新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并促進上、中、下游廠商轉移至湖南。
(2)加快產業升級。由于交通條件的不同,不同地區對不同產業吸引力不同,隨著運輸條件的提高,區域產業結構的層次也隨之提高,一般來說,交通運輸條件越優越的區域,其產業結構的層次也越高。武廣客專不僅帶動人員流動,對人員素質要求比較高的廣告、咨詢、銀行等商業影響也較大,對第三產業拉動優為明顯。目前,湖南雖以工業為主,但服務業產值增長迅速,在中部六省中位列第一。
武廣客專沿線較發達地區工業結構向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轉變,加快了產業的調整步伐。一些地區根據自己原有的優勢和工業基礎從事高附加值工業的生產,包括電子和信息產業、汽車零部件、石油化工、通信業、新材料工業和生物工程等。對現有企業進行技術改造,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工業企業,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升級。如,衡陽引進香港建滔集團打造中南最大的鹽鹵化工基地,引進中國建材打造南方建材產業基地。
(3)優化產業布局。運輸將生產要素、企業、消費市場三者結合起來,在武廣客專沿線形成相互聯系的經濟增長點,受極化效應和擴散效應影響,各地區產業發展定位有所不同,區別發展使競爭優勢凸顯,促進戰略新興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推動旅游業、現代物流業、商貿和房地產業、會展業、金融業、文化創意產業等現代服務業產業布局的合理配置與優化。
以旅游業布局為例,通過武廣客專和其他客專網絡的連接,武廣客專沿線原本各自獨立的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跡形成一個整體,打造出我國中部地區的魅力文化旅游走廊。旅游業集群式的發展,反過來促進與其他交通方式的銜接,也帶動了餐飲、酒店、金融、房地產、環境保護等相關產業的集聚和發展,進而促進區域分工,最終優化原有旅游業布局。
2.3 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區域經濟的集聚和擴散效應在資源集聚的核心城市中表現的更為明顯。武廣客專沿線經濟發達的城市內人、物、資金和信息加速流動,區域可達性增加,城市規模擴大,增加其對于周邊城市的吸引力,凸顯其交通區位優勢,進一步發揮其集聚與擴散效應,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因而促進城市化進程。
武廣客專在小城鎮設點,小城鎮借助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充分開發利用當地資源稟賦優勢來發展本地經濟,進一步縮短了與沿線其他城市的經濟差距。如,衡山縣憑借其自然資源優勢發展旅游業,2014年三產業產值占總產值的43.1%。此外,武廣客專沿線的城鎮之間因交通便捷加強了交流合作,推動核心城市的人員、產業、技術等向小城鎮快速轉移和擴散,加速城鎮一體化發展進程,極大地 促進區域經濟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首先,武廣客運專線形成城市間的緊密聯系,在加速生產要素流動、促進產業及經濟發展的同時,容易出現負虹吸效益,即指當地的人流、物流、資金流等被外地所吸走。武廣客專所帶來的流動便利,使城市間生產要素在加速流動的同時,也會促使資金、人才、信息向發展環境優越、行政效能高的區域聚集,從而加劇了沿線城市間發展環境、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競爭。與武廣客專沿線代表城市武漢、廣州、深圳等相比,湖南的城市在發展水平、投資環境等方面相對較弱,一些優勢企業將總部遷入周邊大城市的可能性較大,湖南的經濟發展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種外力的擠壓、邊緣化。
其次,隨滬昆客專的建設運營,與武廣客專在長沙交匯形成十字型交通干線布局,原有武廣客專沿線經濟布局受交通區位優勢變化的影響,呈現出新的聚集和擴散效應的趨勢,使得原本具有相對發展優勢的地區優勢喪失,促使沿海產業向廣西、貴州等中西部地區轉移。湖南境內武廣客專沿線地區對于以上2個問題如果應對不當,無法錯位、協調發展,或無法隨交通格局改變轉化發展思路,可能面臨人才流失、企業搬遷的窘境,甚至加速生產、消費等要素的擠出效應,產生被邊緣化的現象。
4.1 規劃、落實客專樞紐地區的配套建設
武廣客專車站是城市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也是城市的重要經濟增長點,應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布局并落實,發揮其交通優勢,為經濟發展提供助力。以長沙南站為例,在政策支持下,重視規劃并落實車站附近的地產開發,建設長沙南站武廣新城。該片區規劃居住人口40多萬,并在武廣客專開通后房價翻番。除居住用地開發以外,建議在車站附近發展以中高端客流為基礎的會展業,以高素質人才為依托的科技園區、學術中心等。
武廣客專車站在建設車站配套服務時需要充分考慮到旅客的換乘問題,建設綜合交通樞紐,使得武廣客專與城市軌道交通形成無縫連接。武廣客專運營近5年,部分城市的配套規劃尚未落實,2015年衡陽3個客專配套規劃汽車客運站中只有王江汽車站已經建成。應當優化武廣客專沿線的綜合交通布局,實現各種交通方式的互聯互通,最大化區域交通優勢地位,比其他客專線路沿線城市早一步具備完善配套設施,建立資源優勢地位,減少虹吸效應的負面影響,進一步放大武廣客專的經濟效益。
4.2 整合區域資源,加強合作,實現產業錯位發展
武廣客專沿線城市應以自身地域空間、資源稟賦優勢、產業特點為基礎,加強經濟、產業結構的關聯度,實現資源共享和交通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加強合作,避免出現產業同構和同質化現象,實現產業錯位發展。建議以市場為導向,整合區域資源,加強各地市政府溝通合作,以國際主流的垂直分工模式實現區域共贏,即,經濟發達地區專注于本地支柱、主導的高附加值產業,將相同產業鏈中附加值較低部分留給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發展。
[1] 唐衛寧,汪建豐. 滬杭高鐵對浙江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其戰略取向[J]. 科技管理研究,2012(19).
[2] 丁金學. 高鐵對沿線產業發展的影響及建議[J]. 中國經貿導刊,2014(36).
[3] 侯明明. 高鐵影響下的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與地區發展研究[D]. 上海:同濟大學,2008.
[4] 汪德根. 武廣客專對沿線都市圈可達性影響及旅游空間優化[J].城市發展研究,2014(9).
[5] 黃偉利. 長株潭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建設必要性研究[J]. 現代城市軌道交通,2011(5).
責任編輯 朱開明
Study on Infl uence of Wuhan Guangzhou H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unan
Lei Lei, Wang Lie
Wuhan Guangzhou high speed railway line was put into operation for nearly fi ve years since its opening to traffi c, and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specific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the Hunan region, makes analysis of positive impact of Wuhan Guangzhou high speed railway line on Hunan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industri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point of view, from negative siphon effect, location advantage position and changing point of view, the negative infl uence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unan province is also discussed, and i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uhan-Guangzhou high speed railway l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fl uence, study
F542
2015-06-03
雷 蕾: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研究生部,碩士研究生,北京 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