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瑩 肖小英 王 麗 賀 迪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家具與藝術設計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梅山儺面具藝術符號瑣談
李鑫瑩 肖小英 王 麗 賀 迪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家具與藝術設計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梅山儺面具是梅山文化最為重要的藝術符號之一,是梅山地域文化的一個標識,其粗獷而又神秘的藝術風格和較強的個性特征被廣泛關注。通過分析湘中地區梅山儺面具的獨特藝術形象,解讀其藝術符號語言,發現了對儺面的圖形、圖案、色彩經過藝術加工和二次創造,能夠應用在不同領域設計中。新設計可以提高人們對梅山儺文化的新認識和理解及其衍生產品的關注度,對于探究儺文化元素與不同設計領域的結合有所裨益。
梅山文化;儺面具;藝術符號;應用
梅山文化,是一種古老的巫文化,有著豐富的民俗事項和民族遺風,是湘中地區延續古今的一種保存完備文化形態,其被梅山地區人們世代創造并傳承,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色[1]。梅山儺作為梅山文化的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其載體之一即儺面具。
儺面具是一門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是人類生命活動和內在精神的符號化呈現,因其分布地域廣泛,融合了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故發展成為一種極具民族民間特色的藝術品,是一種神秘的藝術符號[2]。儺面具作為梅山文化的一種重要的藝術符號,其獨特的魅力在于較強的個性特征和粗獷而又神秘的藝術風格,鮮活地展現了梅山民眾的原始宗教信仰、圖騰崇拜和社會生活。
1.1 源流與變遷
在最早的巫術活動中,人類便開始使用面具,其中儺祭就是一項重要的巫術活動。儺面具即儺戲表演里的一種重要道具,也稱“臉子”。梅山儺戲從原始單純的神靈崇拜逐漸轉變成了娛神娛人活動,其演繹形式也經歷了儺祭、儺舞到儺戲的衍變過程。儺面具在早期用于進行巫術活動的工具,來實現驅鬼、逐疫與祈福的目的,在民間也用于掛在大門正上方用于鎮邪[3]。通常情況下,梅山民眾把動植物的形象經加工后運用到儺面具造型設計中,常可見含有蛇、虎、狗、龍、植物等自然圖騰形象出現在梅山儺面的造型中,如圖1所示。

圖1 儺面具:土地公,頭上飾有植物的圖騰
梅山儺面具是伴隨著儺祭和儺戲產生的,因此具有宗教和民間藝術的特征,儺事活動作為梅山的一種民俗現象,凝聚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使得梅山儺面被賦予了更加具象生活化的象征意義,如五谷豐登、祈福納吉、風調雨順和幸福安康等寓意。
1.2 類別和特征
梅山儺面的獨特魅力在于其藝術造型上的生動夸張和大膽的配色,在材料運用上主要以木雕為主,一般有桐木、楓木、樟木等。其按造型可分為正神、兇神與民間俗神面具,還有英雄人物、世俗
人物、丑角與動物面具共7種,梅山現存用于儺戲表演的儺面有開山、郎君、判官、土地公、土地婆、歪嘴和尚、大法師公等十余種,如圖2所示。

圖2 儺面具
梅山儺面具角色豐富眾多,造型上各不相同,且符合人物的個性特征,可透過面具的不同表現形式來清晰得分辨出代表的是神還是鬼、女還是男、道長還是和尚等等信息,如土地爺的面具造型特征通常是圓臉和長耳朵并且面帶微笑,是代表正面神靈形象的面具,被賦予可保佑百姓的寓意,如圖 3所示。而開山小鬼的造型特征通常是臉呈青色并有獠牙,看上去樣子兇狠,是代表反面兇神神靈形象的面具,如圖4所示。

圖3 儺面具:土地公

圖4 儺面具:開山小鬼
隨著時代發展,現如今梅山儺面具不單是道具,更是藝術品,展現了梅山儺文化的宗教、民俗與審美意識。其特征主要體現在其一,制作工藝方面:在雕刻工藝上運用了浮雕、透雕、線刻等技法,用直線、波浪線與弧線對人物五官進行生動的表現,其手法簡潔流暢,造型粗獷不失莊重;其二,藝術造型方面,運用夸張變形的寫實手法,有效結合了寫實和寫意,來塑造人物的忠誠、威嚴、慈愛、或兇猛的個性特征,最具特色的是梅山先祖蚩尤的化身——主儺神,其造型是頭戴官帽,眼突出,豎立的眉毛,紅臉長胡須,嘴巴微翹的造型最具表現力,笑容溫暖,把慈愛的老人個性特征表現得淋漓盡致[4];其三,色彩紋樣方面,擁有色彩豐富的花紋與圖案,在創作儺面具時,紋樣上使用三角紋、曲線紋、漩渦紋、波浪紋等體現人物特點,例如,波浪紋的運用體現了儺公儺母年長的特點。動植物紋的運用體現了傳統的圖騰崇拜。梅山儺面的色彩對比鮮明,突出主次之分,單色紅色代表忠義、黑色代表邪惡、白色代表俊美、藍色代表平常、黃色代表兇殘,復色黑紅代表陰森恐怖、桀驁不馴性格。
2.1 圖騰崇拜符號
梅山儺面具是儺戲有別于其他劇種的重要標識,是原始宗教與圖騰崇拜的產物,是神靈的象征與載體,每一個面具都是一種象征神靈形象的藝術符號[5]。在梅山人民征服自然的過程中,他們會把與自己氏族有特殊關系的動植物或生物視為與自己生命有重要關系的神靈,并作為圖騰來崇拜,相信
他們有超能力來保護自己,通過對他們的祭拜以祈求庇佑。因此可以看到大量的動植物紋如蝴蝶、鳳鳥、蓮花等出現在梅山儺面具的創作上。
我們可以從梅山儺面具的造型圖案看出其反映梅山人民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活動。面具所代表的神話人物其實并不存在,其只是人們以自己的寄托和希望通過豐富想象創造出來的藝術形象,它是一種特殊的藝術符號。儺面具所蘊含的這種藝術符號主要是由線條、色彩和韻律所構成的獨特造型語言。
2.2 文化內涵
梅山儺面具是梅山人內在精神活動和生命活動的符號化呈現,梅山人民嘗試通過儺面具這一圖形符號和儺戲來與心目中的神圣世界進行交流。由儺面具構成的藝術符號世界既呈現了梅山先民的內在情感、生命歷程,又表現出鄉民社會的方方面面,從而也使得這種圖形符號具有“生命力”。
梅山儺是在驅邪避災祈福的觀念指引下通過其獨特的藝術造型的符號形式,其文化內涵還表現在對生命力和先祖的崇拜,如儺公、儺母被認為是人類先祖就具有強烈的先祖崇拜意義;還有對原始宗教的信仰,現在仍有不少宗教元素能在梅山儺面具中得以傳承,表演儺戲時戴上面具是因為面具是被賦予了宗教意識化的神物,是溝通神、人、鬼三界的重要工具,面具經過儀式后就神化了,戴上面具的人身份因此而改變,他們已經進入了另一世界,充當人與神交流的角色[6]。儺面具作為儺文化的重要載體,與其緊密相連的是民俗意識及民俗活動,因此也是一種民俗文化,梅山儺面具不僅散發出原始古韻,更帶有愈發神秘的色彩,儺面具不斷的從民間藝術和人們生活中汲取營養日漸豐富,不斷有新的信仰者去接觸儺文化,成為改造者、表演者或觀眾。在各種文化的影響下,使得儺面具造型被不斷賦予宗教與民俗內涵。儺面的創造,體現了梅山人豐富的想象力。現如今的儺文化宗教性越來越弱,而娛樂性越來越強,在不斷貼近民眾的過程中,成了民俗文化的一種特殊形態。梅山儺面具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影響著面具圖形符號的藝術形式,而圖形符號又用其獨特的造型藝術符號語言將靜態的東西賦予其動態的富有生命力。
梅山儺面具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之一,亟需更多的人不僅只停留在了解的層面,而是加入到保護并傳承這一正瀕臨滅亡的民間藝術隊伍中去。發展至今,只是如實地表現和反映當地人們的生活習俗、審美情趣等時代傳承的民俗文化意向。古老的梅山儺面具若要在不斷邁進的現代文明中得以延續并煥發生機和活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則是應用于適合自身特征的設計中,來宣傳自身的優勢及其所具有的地域文化特點。
近年來,傳統文化受到更多的青睞,當今人們的審美回歸自然、樸實,我們不應一直傾向于僅將設計與當下流行趨勢保持一致的理念,因為這可能意味著在幾年后就會過時,所以現在更多的設計與傳統元素相結合來營造混搭的新風格[7]。人們設計一款產品是為了滿足某種需求,因此這種產品便成為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的目的或期待的東西[8]。現代的產品設計也將伴隨現代社會技術的進展,不斷迎接新挑戰,傳承民族文化,滿足人們生活需求。具有豐富內涵的梅山儺面具也可作為現代設計的優秀取材。梅山儺面具的應用十分廣泛,通過對其藝術符號的研究、探索和解讀,可以將面具圖像進行提取再設計,并將其幾何圖形化,可以應用于產品包裝設計以及軟裝飾品如抱枕、床單、家具、布藝窗簾中,還可應用進梅山文化主題設計及旅游宣傳冊設計、插畫設計等。梅山儺面具的多樣元素能夠廣泛的應用到不同領域的設計中,能以新穎的視覺感受向大眾展示與弘揚梅山文化,這不僅體現梅山人傳統的精神氣質,同時能迎合現代人的審美意識。
當今處在多元文化并存交融的新時代,人性復歸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問題受到重視,人們便自然的把目光看向過去,去重新探究儺面具深邃而神秘的藝術符號內涵,并尋找著與當今社會文化藝術的契合點。梅山儺面具,這一凝聚和濃縮了梅山人的生命意識與活動的根本特征的象征性藝術符號,吸引著中外藝術界學者的目光,必將大放異彩。
[1] 馬鐵鷹. 梅山文化概論[M].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9.
[2] 李海平. 中國儺面具及其文化內涵[D]. 蘭州大學碩士論文,2008. 05.
[3] 顧樸光. 中國面具史[M]. 貴州民族出版社,1996:267.
[4] 左漢中. 中國民間美術造型[M]. 湖南美術出版社,1992.
[5] 周巧云. 論宗教藝術的起源于圖騰崇拜[J].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5):109-112.
[6] 禹建湘. 梅山儺面具的文化內涵及市場開發策略[J].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3.
[7] 杭間,何杰,歲寒三友. 中國傳統圖形與現代視覺設計[M]. 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398-399.
[8] 徐恒淳. 設計符合學[M].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李鑫瑩(1992-),女,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家具與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E-Mail:372992495@qq.com
201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