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國資記者 陳怡璇
智能電視欲重奪王位
文‖上海國資記者 陳怡璇
三年內智能電視行業將興起全面“圈地運動”,包括設備、應用開發和商業價值可望實現爆發性增長
隨著“大客廳經濟”到來,接入客廳的卡位戰逐漸吹響號角,電視屏重新崛起,智能電視欲奪回王者之位。作為掌握家庭娛樂制高點,它將成為三屏中商業價值最高的一方。
業界所稱的“三屏”,即手機屏、電視屏、電腦屏。上世紀90年代之前,“三屏”均無法實現人機交互時,電視被稱為“娛樂之王”。隨后,1995年國內電腦屏最早實現交互,2011年手機屏完成交互革命,交互的缺失使得電視屏暫處下風。
智能電視的出現,能實現王者回歸嗎?
業內預計,2015年將迎來智能電視元年,硬件、技術、應用開發、資本將實現爆發式集聚。
一方面,智能電視發展的前提是帶寬條件實現了滿足。截止2015年2月,8兆帶寬占所有寬帶用戶的比重約44%。按照“寬帶中國”中國的規劃,2015年年底比重將達到55%,奠定了2015年智能電視元年的技術設施前提。
“以往帶寬不支持高清流媒體傳輸,這是之前智能電視未能發展起來的最根本原因,而目前半數以上帶寬已達8M,即使考慮資源卡頓的情況,也能流暢的觀看1080p的流媒體內容。”上海原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員司丹對《上海國資》表示。
另一方面,終端的普及也為智能電視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基于安卓系統的智能電視終端,從2014年開始出現數量的大幅提升,智能電視銷量達2600萬臺,占電視總銷量57%。
“這樣規模的體量是智能電視大幅發展的前提之一。預計今年銷售的智能電視約85%以上將是智能電視,這使得今年底智能電視的保有量達到上億規模,商業價值及其巨大。僅就目前存量的5000萬而言,也已經具備了商業價值。”司丹表示。
此外,終端普及與應用開發是相互促進的。過去百萬級別的智能電視用戶量,無法支撐應用開發團隊的成長。
“此前的一年,由于智能電視保有量較低,應用開發軟件企業動力不足,精品游戲較少,而這一現象目前已有明顯改觀。隨著保有量的快速提升,電視應用已由萌芽期發展至快速成長期。可以看到,資本已逐漸發現電視應用開發的風口,且布局的腳步在加快,騰訊等游戲巨頭已開始發力,預計很快會有電視游戲的爆款出現。”司丹表示,“未來三年,智能電視用戶將達到兩億規模,這對應用開發團隊來說,具備相當吸引力。”
一方面,后端軟件開發有賴于智能電視終端保有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后端應用的豐富也會帶動換機潮,拉動智能電視終端銷量。
以智能手機為例,應用軟件的開發不僅改變智能手機結構,而且智能手機總銷量也由此升至原來的1.8倍,這是終端普及和應用開發相互促進的結果。
2014年智能電視銷售占電視總銷量57%,這個結構與智能手機2012年上半年情況類似,截止2014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達1.2億臺,兩年內同比增長200%,應用的豐富帶動換機潮是根源。
“預計未來一年,就可以看到智能電視終端的普及和應用的豐富產生共振。”司丹表示,未來三年是智能電視發展最為蓬勃的三年,隨著終端的普及、應用的豐富,智能電視將深刻地改變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可估量的商業價值。
目前用戶觀看電視的兩種方式,一種是接入有線機頂盒觀看有線電視內容,一種是通過智能電視觀看點播內容。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轉向點播節目,海信智能電視的平均用戶點播時長已較半年前提升30分鐘,至兩個半小時。面對這一蓬勃興起的市場,互聯網公司為增加其終端的曝光量,正在積極與電視機廠商以及牌照方合作,并給予其運營收入分成。其中,廣告收入電視機廠商分成比例在15%以上,而其他增值服務分成比例更高。
目前TCL、海信、康佳、海爾正在加快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例如海信即將推出的VIDAA3電視,將帶有全網最全的內容庫,并搭載其自建電商平臺。2014年初長虹率先推出中國首款三網融合CHiQ電視,并搭建長虹公司電商平臺;2014年11月26日,海爾阿里電視誕生;2015年3月20日,康佳KKTV與阿里YunOS達成合作,發布搭載阿里YunOS系統的U50智能電視;3月18日,康佳T60與騰訊合作發布超級電視,直接接入騰訊視頻、QQ音樂、騰訊游戲等。
在客廳經濟中,“云”上的內容需要落地的工具,BAT處于“云”上,卻無法直接接觸客戶,因此主動尋求與“端”(即硬件廠商)合作,這成為BAT搶占客廳的根源。
“在互聯網公司主動布局電視硬件廠商的過程中,卻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即電視廠商掌握了運營的話語權和較豐厚的分成收益。”司丹表示。
電視機廠商與牌照方合作,掌握操作系統,決定推送內容,具有較大的議價權利。這塊“天上掉下的蛋糕”,使得傳統電視行業迎面看到這一輪互聯網浪潮中新的崛起機會。這塊巨大的“蛋糕”,使得不論是電視機廠商還是互聯網公司均能獲得豐厚回報。
反觀國外,其互聯網電視基本與中國同步。國外新聞集團對優質內容的壟斷現象極其嚴重,版權保護十分嚴格,有線電視勢力較為強大,因此互聯網電視發展初期進程相對緩慢。而目前這一現狀也在逐漸改變,以Netflix為例,其訂閱的用戶已突破4000萬戶,hulu、亞馬遜緊隨其后,而HBO、蘋果、索尼等也均在布局互聯網電視。
此外,日韓廠商在中國智能電視行業中發展中明顯落敗,其產品不能對中國人的需求做出快速反應,電視智能化程度與國內傳統廠商相差較遠。
未來的智能電視,不再是“看電視”,而是“玩電視”和“用電視”的工具。游戲、電商、在線醫療、在線教育、電視社交等開發應用將層出不窮。
“電視實現交互性后將會發生什么變化,我們只覺得自己的想象力不夠。例如電視可以開發模擬試衣間的功能,這也是電商今后可能出現的發展模式,通過掃描身高體重形成模擬形象,商場將不再需要。”司丹介紹。
目前逐漸興起的在線醫療,尚需要終端規模效應的提升,商業模式雖尚未成形,但市場前景可觀。通過互聯網電視,可以把二三線城市閑置的醫生資源集合起來,解決日常保健的客戶需求,為家庭提供服務。
“以電視至少影響30%的消費行為計算,三年后30萬億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電視可影響10萬億元的消費行為,客廳經濟的價值將至少達到5萬億元,而電視機廠商由于其扮演的關鍵角色,價值至少在1萬億的規模。”司丹表示,而根據內容、游戲、電商、廣告等具體應用粗略估算,視頻內容價值可做到2000億元,電視游戲將達到500億元,電商為3萬億元,而依托大數據挖掘推送的精準廣告,單條廣告價值達一般廣告的4倍,更容易引致消費行為。
以TCL為例,目前TCL智能電視增值應用包括家庭院線平臺“全球播”,與中影達成戰略合作,按照電影制片方、發行方和終端廠商之間的票房分賬模式,并首創了廣告積分換觀影券的商業模式,去年12月10日上線。
海通證券預計,以2020年智能電視激活用戶2.14億戶計算,如果家庭電影院線平臺的滲透率為50%,以每戶每年觀看5部影片為例,每部影片10元,則市場規模達54億,平臺分成30%,則家庭影院的增值收入可實現16億元。
此外,TCL教育網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大學網絡學歷教育服務運營機構,2014年學習人數達到75.88萬人。
而以目前海信微信電視為例,通過手機代替遙控器,全程盲操實現多屏互動,也將是下一步發展的趨勢。海信電視依托牌照方華數,已成功整合愛奇藝樂視等多家版權內容,打造全網最全的視頻庫。另外,海信電器正在洽談多家電商(京東、蘇寧、沙發購等),并準備將其整合至其購物平臺,為用戶提供跨平臺的購物體驗。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智能電視將迎來發展機遇期,以傳統家電企業和互聯網巨頭的雙向滲透趨勢,將激活智能電視生態圈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