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旭東,林明祥
(漳州市第五醫院,福建漳州363000)
柴胡舒肝散治療氣機郁結型腸易激綜合征48例
林旭東,林明祥
(漳州市第五醫院,福建漳州363000)
腸易激綜合征;氣機郁結型;柴胡舒肝散;匹維溴銨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常伴明顯的焦慮和抑郁等心理癥狀,但實驗室檢查、影像學及消化內鏡檢查未發現明顯器質性病變。目前研究表明:在我國IBS患病率約20%,國外IBS患者約占消化內科門診25%~50%,國內約占40%左右,全球的IBS患病率都較高[1]。治療方面一般在心理疏導的基礎上采用中西醫治療,西醫常用匹維溴銨等治療。我們采用中醫藥柴胡舒肝散加減治療氣機郁結型IBS 48例,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9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消化內科門診就診IBS患者89例,診斷標準依據羅馬Ⅲ標準[2]及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的《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3],中醫辨證參考文獻[3],辨為氣機郁結證,主要癥狀:腹痛,腹脹,得矢氣稍緩,便干或不干,心情不暢,喜太息,舌紅,苔薄白膩或苔薄黃膩,脈弦。89例患者依照就診先后順序編號,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1例及治療組48例。2組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情況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s)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n 男女48 41 21 20 27 21年齡/歲41.90±13.6 45.37±11.3病程/月51.05±8.3 49.03±10.1
1.2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屬正態分布的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Ridit檢驗。
2.1 對照組采用匹維溴銨(法國蘇威制藥有限公司)口服,50 mg/次,3次/d,療程4周。
2.2 治療組采用柴胡舒肝散口服,本方源自《醫學統旨》,組成:柴胡10 g,芍藥15 g,甘草10 g,陳皮10 g,川芎10 g,枳殼15 g,香附15 g。加減:脾胃虛弱明顯者加黨參15 g,白術15 g,茯苓15 g;氣郁化熱者加黃連10 g,黃芩10 g,大黃5 g;痛處固定,有血瘀者加丹參15 g,桃仁10 g,三七粉3 g。每日1劑,頭煎加水500 mL,煎至250 mL,次煎加水400 mL,煎至200 mL。早晚2次空腹溫服,療程4周。
3.1 療效判斷標準根據《腸易激綜合征診治共識意見》[4]進行判定,①顯效:癥狀全部消失,腸道功能正常;②有效:腹部不適有所改善,頻率降低;③無效:癥狀無明顯變化或加重。
3.2 結果2組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2組療效比較
IBS屬于祖國醫學中“泄瀉”“大腸泄”“郁證”“腹痛”“便秘”的范疇。周向陽等[5]認為IBS的臨床癥狀雖然是以脾胃臨床癥狀為主,然而究其本質在于肝,主要是為情志內傷,肝失疏泄,氣機不暢而出現精神抑郁及一些消化系統的癥狀。治療上從肝論治,給予疏肝解郁法,方選柴胡疏肝散加減。董海影[6]研究抑郁癥模型大鼠海馬乙酰膽堿的代謝活動和柴胡疏肝散治療效果,發現柴胡疏肝散有較明顯的抗抑郁作用。西醫治療IBS常用藥物匹維溴銨,療效一般,中醫辨證治療優于西醫治療,尤其對腹痛、腹脹的癥狀改善效果明顯。
[1]馬軍.腸易激綜合征臨床研究進展[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0,34(6):46.
[2]羅馬委員會.功能性胃腸病羅馬Ⅲ診斷標準[S].胃腸病學,2006,11(12):761-765.
[3]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S].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103-106.
[4]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分會.腸易激綜合征診治共識意見[S].胃腸病學,2003,8(2):104-105.
[5]周向陽,王世勛,王榮林.四逆散為主辨證治療腸易激綜合征120例[J].國醫論壇,1999,14(1):8.
[6]董海影,張曉杰.柴胡疏肝散對抑郁模型大鼠海馬乙酰膽堿代謝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1,26(1):163-167.
R574.4
B
1000-338X(2015)06-0061-01
201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