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齊
2015年1月30日,在山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的代表議案中,出現了一則關于毛驢的議案:將毛驢納入家畜補貼范圍。提案人是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阿膠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秦玉峰,他的提案名為《關于將草畜范圍由牛羊等擴大至毛驢的議案》。
四十多年前,秦玉峰第一次走進東阿阿膠,之后他就再未離開,他的整個生命已經與這家公司完整聯結到一起。他的夢想和事業,他的家人,他的生活,他所有珍貴的東西……形成了一個閉環,將秦玉峰聯結在了魯西平原上那座叫東阿的小城。
1974年10月,16歲的農民秦玉峰被招工到東阿阿膠廠做臨時工,那是一家創辦于1952年的工廠,是國內第一家國營阿膠廠。此前的兩千多年,東阿的阿膠始終維持著家庭作坊式的手工生產,并一直秉承傳男不傳女的工藝傳承模式。32年后的2006年,秦玉峰成為東阿阿膠總經理(總裁),他開始站在舞臺的最中央,發號施令,指揮若定。如今,秦玉峰已經在東阿阿膠總裁的位置上干了快十年,他提出的“文化營銷”與“價值回歸”理念,已經贏得了董事會、機構投資者、傳媒和內部員工的充分認同。即使是最初因為阿膠漲價而充滿怨言的消費者,也終于意識到,價格是保護他們的利器——倘使阿膠價格維持不變,結果一定是市場上假貨泛濫,最終使他們無法甄別,成為受害者。
一張張驢皮變成了東阿阿膠膠塊。阿膠越做越多,毛驢越來越少,驢皮市場價格不斷飆升。15年前,每張驢皮價格20多元,2013年已飆升至600元左右,今年,更是漲到1500元左右。
秦玉峰在2000年的時候就發現了驢皮資源的緊缺,他想到了養驢,想到了建基地。“我們開始進行驢的轉化,就是從醫用向商品轉化,像養牛、養雞、養豬一樣進行基地化飼養。2002年我們就開始了集中養殖,我們種玉米秸稈,然后做禽畜飼料自己養,成本很高。”
成本高只是當中的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驢不是一種群居動物,為了交配,公驢們會進行你死我活的爭斗。為繁衍而進行的戰爭,是秦玉峰最不希望看到的。
除此之外,秦玉峰還發現,光靠驢皮拉動不了整個產業鏈,他必須想別的辦法。
“驢皮只占整個驢價值的1/10,剩下大部分都是肉。如果沒有肉,哪來皮呢?”秦玉峰說,“要靠肉來拉動這個市場。驢肉高蛋白低脂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在民間有廣泛的基礎。吃驢肉的多了,驢的商品價值提升,農民養驢的積極性上來了,我們的皮就有保障了。”
然而當他們實地推廣的時候,卻遇到了障礙。最大的障礙來自地方政府,因為養驢是一個惠農項目,無法為當地創造大量的財稅收入,一些地方官員抱怨說:“我們給你們批地、提供配套服務,卻得不到任何好處。”后來秦玉峰干脆把幾塊政府批的地全給退了,他說:“阿膠是要靠養驢業的發展,不是占有政府資源,也不是占有土地資源,這是一個惠農項目。”
慢慢地,東阿阿膠在新疆、內蒙古、甘肅、山東、遼寧等地建立了養驢基地,秦玉峰“以肉謀皮”的原料策略開始奏效了。國信證券曾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說:“公司不斷完善驢產品的產業鏈,推動農戶養驢,并進而通過控制驢皮資源來謀求定價能力,阿膠的價值回歸呈加速態勢。”
十幾年下來,在秦玉峰的戰略規劃下,在驢倌們的努力下,東阿阿膠不僅建成了20多個養驢基地,還重建了中華驢產業,無數養殖戶因此受益,公司驢皮資源的緊張也因此得到緩解。令秦玉峰感慨的是,以前由于驢產業不被重視,存欄量逐年急劇下降,很多老專家都改行研究兔子去了,“如今這些國寶驢倌兒們,全都回來了”。
目前,全國毛驢存欄量603萬頭,東阿阿膠的養驢基地直接和間接控制的超過400萬頭,其他的200萬頭,秦玉峰手下的“收皮隊”也盯得緊緊的。為了驢皮,他們建了海外“收皮隊”,還在澳洲建立了養驢基地。
現在秦玉峰已不再那么擔憂驢皮的問題,他開始操心起“全產業鏈”了。驢皮只是全產業鏈上的一個環節,而他計劃養一頭“閉環的驢”,把驢資源完整地利用起來。“如果有一天,東阿阿膠開發以驢肉為核心的食品加工和餐飲產業,那絲毫也不奇怪。”他說。
在通往東阿縣的道路兩旁,在紅磚墻體上,到處可以看到來自東阿阿膠的墻體標語——“把東阿黑毛驢當藥材養”。
這是秦玉峰2014年提出的口號,也是東阿阿膠在全產業鏈理念上的突破。“全產業鏈”問題曾困惑秦玉峰多年,當“把毛驢當藥材養”出現后,他豁然開朗了。
養一頭驢,養殖育肥環節可以掙到1000-1700元。雖然利潤超過了養豬、養牛,但由于驢不是群居動物,無法大規模圈養,單體利潤雖然較高,養驢戶積極性還是不夠。如果僅止于一句口號,“把毛驢當藥材養”無法調動養驢戶的積極性。秦玉峰把口號當作了戰略,他要養“閉環的驢”,要把理念在邏輯和商業鏈上形成閉環。
“有了理念上的突破,毛驢的循環活體和毛驢活體循環開發計劃就出來了。”秦玉峰說,“毛驢的活體循環開發,就是驢奶、驢血、驢尿、胎盤開發,這些是活體的,可以循環開發。國際市場上驢奶價格是100多塊錢一公斤,歐洲和中國市場都是這個價。為什么這個價格呢?因為硒含量高,硒是長壽因子,這是世界公認的,土壤、空氣當中硒含量比較豐富人就長壽,帶硒的蔬菜水果賣得貴。驢奶含硒量是牛奶的8倍、人奶的4倍。一頭驢一個產奶期5個月,能產奶150公斤,價值是1.5萬元;除了驢奶,還外帶生了一頭小驢駒。驢的價值提升了,小驢駒也貴了,一頭驢駒生下來一年的時間可以賣到4000~6000元,去掉成本,一頭母驢一年創造的價值是10000元。這樣的話,毛驢價值提升了,養驢戶的積極性就解決了。農民只要掙到錢就愿意養,毛驢的商業化轉型也就成功了。這還只是驢奶的開發,如果加上驢肉開發,商業價值就更高了。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這是中國人的普遍認知,認知是最大的商業資源,一旦開發利用好,完全可以將驢肉火燒演變為驢肉漢堡。”
“驢肉漢堡”只是“閉環的驢”的一小部分,是一個遙遠的計劃,一個插曲,但“驢胎盤”計劃,秦玉峰們卻已經悄悄地實施了。他們與日本一家公司簽了協議,合作開發驢胎盤保健品和美容產品。
在秦玉峰主推的“閉環的驢”上,不可或缺的因素是互聯網。他多年來一直想進軍電子商務領域,然而因為阿膠是藥準字,受制于藥品法的限制,無法在電商平臺上銷售。“現在條件越來越成熟了,我們要在‘互聯網+的理念下推進”,秦玉峰說。他在北京組建了電子商務公司,試圖將其變成一個集傳播、品牌、消費者體驗和服務,以及商品銷售于一體的立體化平臺。“我們去年滋補保健品里有1.8億元是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的,今年要翻一番。”
2015年6月15日,全國現代畜牧業建設工作會議在聊城召開。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作重要批示,強調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對于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促進農牧民持續增收、提高居民膳食營養水平、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依靠創新驅動,強化政策支持和法制保障,注重農牧結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不斷提高畜牧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努力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中國特色現代畜牧業發展之路。
而就在11月,中國畜牧業協會于22~23日在東阿縣召開首屆(2015)中國驢業發展大會暨中國畜牧業協會驢業分會成立大會,會議主題為“優化養驢模式,促進驢業發展”。
在年初的《關于將草畜范圍由牛羊等擴大至毛驢的議案》中,針對解決驢待遇問題的具體方案,秦玉峰提出:
第一,要將毛驢與牛羊等一樣列入大型家畜扶持范圍,政策性支持農戶養驢致富。
第二,要建設驢資源普查和種質資源基因庫,加強對毛驢品種資源的保護。
第三,要確保農民初期養殖的資金需求。
第四,將發展驢產業明確列入國家發展規劃,單獨列入《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
第五,加快推進行業技術研究和標準的制定。
第六,切實加強商品驢產業的科技研發,最大限度地增加農牧民養驢收入。
第七,鼓勵驢肉制品加工、阿膠中藥保健品生產等關聯龍頭企業發揮資源整合及產業鏈接作用,帶動農戶發展養驢業,提高農民收入。
眼下,秦玉峰正實實在在地奔跑在為農民打造一頭“閉環的驢”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