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蕓,劉玉梅(新疆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46)
核桃青皮又名青龍衣,為胡桃科植物核桃楸(Jugland mandshurica Maxim)和核桃(Juglans regial)的未成熟果皮,主要分布在東北的南部、華北、西北、華中及華東地區[1]。我國每年核桃采收季節均有大量的核桃青皮產生,除少量藥用或作為燃料使用外基本被廢棄,若能對其加以利用,不僅可使核桃青皮變廢為寶,還能減少環境污染[2]。已有研究表明,核桃青皮中主要有效成分是醌類、多酚類、多糖、二芳基庚烷類[3],此外還含有甾體、萜類、脂肪酸、多種礦物質元素、維生素等成分[4]。蒽醌類化合物廣泛存在于多種植物中,自古以來就是一類重要的天然染料,也是核桃青皮中的主要色素成分[5-6]。
隨機質心映射優化程序(randomcentroid optimization,RCO)是一種全局性的優化程序,是由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Dr.Nkai于1981年設計的[7]。該方法與常用的正交設計法(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OED)和響應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相比,能以最少的試驗次數,得到良好的試驗結果,尤其適用于影響因素較多的情況[8-9]。該程序每次循環包括3個步驟:隨機搜索(random search)、質心選擇(centroid search),及映射優化(mapping optimization)。筆者采用隨機質心映射優化法研究核桃青皮中蒽醌類色素提取工藝,考察了提取溫度、提取時間、超聲時間、料液比、粉碎粒度和乙醇濃度6個影響因素,旨在為核桃青皮進一步利用提供理論參考。
1.1 材料 原料:新疆當地核桃青皮,烘干后備用。主要試劑:1,8-二羥基蒽醌標準品(質量分數96% ~98%),Sigma-Aldrich公司;乙醇、甲醇、醋酸鎂,均為分析純。主要儀器:電子天平,德國賽多利斯,型號:BS210S,精度0.1 mg,稱重范圍0~210 g;超聲波清洗器,型號KQ5200B,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離心機,型號Anke.TGL-16G,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UV-5300PC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元析儀器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標準曲線的繪制。精確稱取1,8-二羥基蒽醌標準品10 mg,加入幾滴乙醚,振蕩使其溶解,用甲醇定容至50 ml,取5 ml稀釋至25 ml容量瓶,配成0.04 mg/ml蒽醌標準溶液。分別移取 1.0、2.0、3.0、4.0、5.0、6.0 ml標液置于 10 ml容量瓶中,加0.5%醋酸鎂-甲醇溶液至刻度,以0.5%醋酸鎂-甲醇溶液為空白對照,在200~800 nm波長范圍內進行全波長掃描,確定最大吸收波長。以蒽醌質量濃度c(mg/ml)為橫坐標,吸光度值A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
1.2.2 待測液的制備。稱取適量粉碎后的核桃青皮,選擇提取溫度、提取時間、超聲時間、料液比、粉碎粒度和乙醇濃度6個影響因素,按表1中給出的各因素的上下限范圍,輸入隨機質心映射優化程序進行隨機設計,分別在給出的對應參數條件下進行提取。提取完成后,抽濾,將提取液定容至50 ml,測定各自的含量,試驗結果以提取液中蒽醌含量來評價。
1.2.3 蒽醌含量的測定。吸取1 ml待測樣品液測吸光度,由標準曲線得出待測樣品液中的蒽醌濃度,再按以下公式計算出提取液中蒽醌的含量。
X=cVN/m
式中,X為含量(mg/g),c為質量濃度(mg/ml),V為總體積(ml),N為稀釋倍數,m為稱取核桃青皮的質量。
表1 待優化因子的上下限范圍
1.3 數據處理 每組試驗的測定次數均為3次,試驗數據采用Microsoft Excel來處理,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偏差(means±standard deviation)來表示。
2.1 最大吸收波長的選擇及標準曲線的制備 由圖1a可知,標準溶液在波長510 nm處有一特定吸收峰,因此選擇510 nm波長作為測定波長。以樣品的吸光值為縱坐標、蒽醌濃度為橫坐標,制備標準曲線見圖1b,標準曲線的回歸方程為 A=45.592 9c+0.020 9,R2=0.999 6,表明濃度在 4 ~24 μg/ml范圍內,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2.2 隨機質心條件的設計 表2為依據RCO程序設計出 的隨機試驗點,進行第1輪循環的試驗條件及測定結果。
表2 第1輪隨機試驗方案及試驗結果
對第1輪的試驗結果采用RCO軟件進行優化條件映射,圖2中箭頭所指為每個因素的最佳映射條件值,由圖2可以看出,蒽醌類色素第1輪的較好條件為:萃取溫度為76℃,萃取時間為87 min,超聲時間為15 min,料液比為0.08 g/ml,粉碎粒度為20目,乙醇濃度為53%。
由圖2可以看出,箭頭所指方向并不是很明確,映射結果較分散,需要進一步驗證。因此,又在第1輪試驗的基礎上,在RCO程序中輸入第2輪試驗中各個因子的上下限范圍,所得第2輪的試驗的因子水平及結果見表3和圖3。圖3顯示,蒽醌類色素第2輪的優化條件為:萃取溫度50℃,萃取時間103 min,超聲時間23 min,料液比 0.09 g/ml,粉碎粒度80目,乙醇濃度為51%。
表3 第2輪隨機試驗方案及試驗結果
表4 第3輪隨機試驗方案及試驗結果
經過上述2輪試驗優化后,各試驗因素的參數上下線范圍已明顯減小,且第2輪試驗所得提取液的蒽醌含量也已有了明顯的提高,但各因素的最佳試驗點尚不明確,因此,又通過第3輪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試驗結果見表4、圖4。表4數據表明,經過此輪優化,影響蒽醌類色素提取率的各因素最優提取工藝條件已基本明確:分別為萃取溫度為64℃,萃取時間為114 min,超聲時間為24 min,料液比為0.09 g/ml,粉碎粒度為20目,乙醇濃度為60%,此最優組合即為表4中的第30號試驗。從圖4中也能非常直觀地看到優化的試驗結果,此時,蒽醌類的提取率可達(4.84 ±0.14)mg/g。
研究通過3輪的隨機質心映射優化試驗對影響核桃青皮中蒽醌類色素提取率的6個主要因素進行了優化,結果表明,最佳提取條件為提取溫度64℃,提取時間114 min,超聲時間24 min,料液比0.09 g/ml,粉碎粒度20目,乙醇濃度60%,在此工藝條件下,蒽醌的提取率可達(4.84±0.14)mg/g。該方法與響應面法和正交設計相比,在影響因素較多時可以在更少的試驗次數內得到最佳的試驗方案。
[1]郗榮庭,張毅萍.中國果樹志:核桃卷[M].北京:中國林業科學出版社,1996:28-83.
[2]潘富赟,張培正.核桃青皮的綜合利用及開發前景[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0(12):21-24.
[3]李海洋,韓軍岐,李志西.核桃青皮有效化學成分提取分離研究綜述[J].現代園藝,2012(15):9 -11.
[4]王紅萍,尹江艷.核桃青皮的有效成分及綜合利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24):10129 -10131,10133.
[5]單國華.萘醌類天然染料的研究現狀與開發設計[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07:4-13.
[6]仲軍梅,徐健新,劉玉梅.核桃青皮中蒽醌類色素提取及穩定性[J].精細化工,2014,31(4):458-462.
[7]NAKAI S.Comparison of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for application to food product and process development[J].Journal of food science,1982,47(1):144 -176.
[8]NAKAI S,DOU J,LO K V,et al.Optimization of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1.New random-centroid optimization program for Windows useful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1998,46(4):1642 -1654.
[9]蔣莉,祁英,劉玉梅.隨機質心映射優化法對新疆雪菊中黃酮和多酚提取工藝的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14,35(17):258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