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燕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蘇州 215009)
工學結合教育模式中兼顧“校企生”三方利益的幾點思考
張梅燕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蘇州 215009)
當前,職業教育工學結合實踐中存在的“工”、“學”脫節現象,究其原因,是缺乏兼顧“校企生”三方利益的工學結合教育模式。本文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為例,介紹了該專業秉承工學結合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原則,在凝練與執行兼顧“校企生”三方利益的工學結合教育模式過程中的經驗與做法,總結出兼顧三方利益的“課證融通、師徒結對、基地示范、四技支企”式工學結合教育模式。
“校企生”三方利益;工學結合教育模式;構建環節;構建過程
目前,國內針對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研究取得了諸多成果,如工學交替模式、訂單培養模式、“2+1”模式、頂崗實習模式等,很多工學結合模式在實踐中還存在“工”、“學”脫節現象。其具體表現:一是職業院校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設置上,缺乏基于針對職業崗位要求的工作流程、操作內容、職業素質的分析;二是學生在工學實習時難以接觸到高技能崗位,無法實現“學”的認知在“工”時實踐,“工”的體驗在“學”時升華。究其原因,還在于目前很多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缺乏基于兼顧“校企生”三方利益的考慮,從而導致學校人才培養過程得不到企業的大力支持。針對此問題,筆者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為例,介紹該專業在秉承工學結合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原則的基礎上,凝練與執行兼顧“校企生”三方利益工學結合模式過程中所取得的成果與經驗,以期與業界共勉。
(一)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課程體系,是實施這一模式的突破口
為更好地培養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本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大膽創新,根據學生個體的特殊性,以企業職業崗位要求為依據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方案突出“三個導向”:以企業崗位標準為導向、以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水平為導向。圖1為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與優化流程圖。

圖1 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與優化流程圖
此外,本專業還通過調研,以企業標準為主線,重構了專業課程體系。以網絡營銷課程為例,本專業對網絡營銷崗位群進行了細分,緊扣校企合作、企業標準這個主線,遵循“根據崗位定技能,依據技能設課程”的原則,來架構“企業標準、任務驅動”的專業課程體系,并對具體崗位職能進行分解,以此制定教學目標,將電子商務技能集中提煉出核心技能,如圖2所示。

圖2 基于網絡營銷崗位群的技能分析圖
(二)選擇穩定、優良的合作伙伴,整合“校企生”三方資源,是實施這一模式的關鍵
本專業自2008年被遴選為江蘇省品牌專業建設點以來,堅持以質量和特色求生存、求發展,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主線,大力加強校企合作,選擇了一批基礎設施硬、行業影響力強、文化氛圍好的企業戰略合作伙伴,通過整合學院的場地、設施、知識成果資源,企業的資金、技術、崗位資源,學生的人力資源,目前已建成了“校中園”、“園中校”模式的實訓實習基地,基地現已成為集人才培養、創業孵化、產業集聚于一體的電子商務特色基地。不僅提高了學院的辦學水平,降低了學生的就業成本,還保證了企業的人力資源供應,兼顧了“校企生”三方的利益需求。
(三)建立“政、行、企、校”優勢互補、共生共長的合作機制,是實施這一模式的支撐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政府切實履行發展職業教育的職責”,“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規劃綱要指明了高職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即“政、行、企、校”四方聯動,合作辦學。因此,本專業堅持“政府推動、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學校主體”的辦學方針,不斷加強“政、行、企、校”合作,于2009年正式實施基于“政、行、企、校”優勢互補、共生共長的專業建設方案。方案經歷了從提出、論證到實施的過程,并在2011年江蘇省示范院校重點專業、2011年中央財政支重點專業建設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最終形成了目前較為成熟的專業建設模式。
“政、行、企、校”優勢互補、共生共長的主要思想是: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學校主體,四方以協議形式建立相互聯系、相互開放、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利益集團。主要合作單位有蘇州市商務局、蘇州市經信委、蘇州市橫塘街道等;蘇州市電子商務協會、蘇州市物流商會、蘇州市街道建材商會等;蘇州同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仕德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蘇州金楓電子商務產業園等。
(四)建設校企共培共享共發展的優秀教學團隊,形成“校企生”三方共評的質量評價體系,是實施這一模式的保障
與企業聯合培養專業教師,提高“雙師”素質教師比例,是提高工學結合實踐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為此,本專業在3年內培養了1名電子商務企業專家作為專業帶頭人,建成了100名以上由行業企業能工巧匠組成的兼職教師庫,并選派專職教師參與大中型企業的項目研究,提升專職教師“雙師”素質的含金量,從而打造了一支校企共培共享共發展的專兼職教師結合的優秀教學團隊。
此外,本專業還通過組建專業教學質量監控小組,深化工學結合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建設,通過制定校內實訓基地管理人員崗位職責、校內實訓室管理辦法、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管理辦法等各項規章制度以及實訓管理規范、實訓教學大綱、實訓教學實施細則等管理性文件,形成了包括學校、企業、學生評價在內的“三位一體”的教學質量考核評價體系,保障了工學結合實習的效果和質量。
本專業在充分考慮工學結合執行效果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如穩定優良型合作伙伴的選擇;高技能型教學團隊的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工學結合的方式、方法;實訓基地與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校、企、生溝通與協調機制等),以開放與合作理念為指導,結合“校企生”三方在工學結合中的期望與利益訴求,凝練了“課證融通、師徒結對、基地示范、四技支企”式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如圖3所示。

圖3 “課證融通、師徒結對、基地示范、四技支企”式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圖
(一)課證融通
首先,開發“課證融通”的專業主干課程,學生根據所學課程,可以有選擇地參加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專員證書、助理電子商務師證書等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證書考試。針對“課證融通”開設的專業主干課程如表1所示。

表1 課證融通電子商務專業主干課程示意表
其次,大力推行“雙證書”制度(即學歷證書和職業證書),將體現職業能力的證書教育融入學歷教育之中,并針對學生考證需要開展培訓,基本實現了技能考核與社會職業資格證書接軌,融通方式如圖4所示。
(二)師徒結對
“師徒結對”,即在工學結合中,學校聘請企業高技能員工作為學生的“企業師傅”,由師傅指導“學生徒弟”實習,帶領學生完成工學結合的整個實習過程。師徒結對人才培養模式如圖5所示。參與師徒結對的企業如表2所示。
企業規模、人力資源配備等情況不同,對師徒結對的需求也不同。為此,我們設計了三種合作方式,被企業廣泛認可,具體如下:一是個人對個人,適用于二、三年級學生。學生處于崗位能力提升階段,企業導師通過學生工學交替、頂崗實習、業余實踐等方式給予學生全方位的指導。二是團隊對團隊,適用于一、二年級學生。學生初步具有一定的崗位技能,通過團隊協作方式完成能力培養。如江蘇仕德偉公司網絡營銷一部6名員工帶8名學生,具體培養計劃由部門經理提出,由部門成員共同實施完成。三是企業對班級,適用于一年級學生。處于崗位認識階段,對應電子商務規模企業,如蘇州同程旅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員工近兩千人,電子商務部門架構齊全,人才需求量很大,由公司人力資源部確定培養計劃,綜合統籌安排。

圖4 課證融通證書認證示意圖

圖5 “師徒結對”人才培養模式示意圖

表2 參與師徒結對企業一覽表
在“師徒結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過程中,由學院專業指導委員會對其進行規范管理。委員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專門會議,總結以往經驗,研討以后運作模式。“師徒結對”的規范操作流程如圖6所示。

圖6 “師徒結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操作流程圖
(三)基地示范
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是工學結合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專業技能訓練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保證。為此,本專業不斷加強硬件設備投入,優化實踐教學環境,制定實訓基地建設標準,完善各項管理制度與規定,建成了“校中園(蘇州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園中校(蘇州金楓電子商務產業園)”格局的工學結合教育實習實訓基地。
1.“校中園”實訓基地
本專業以培養社會急需的電子商務高端技能型人才為出發點,打造了一個全新的人才共育共享平臺。“校中園”實訓基地主要有兩個,具體如下:
(1)蘇州市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基地。蘇州市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基地是在蘇州市政府領導下,由蘇州市商務局主管,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負責建設,“政、行、企、校”共同打造的一個“實用、高效、具有地方影響力”的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基地。其合作框架如圖7所示。

圖7 “政、行、企、校”共建蘇州市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基地流程圖
(2)蘇州市電子商務示范基地。蘇州市電子商務示范基地通過搭建電子商務服務平臺,聚集了一批優秀的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在區域校企共建共享服務平臺、職業教育輻射服務平臺方面,實現了工學結合、社會服務、企業發展的深度融合。蘇州市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入駐企業與主要功能見表3與圖8。
2.“園中校”實訓基地
本專業與蘇州金楓電子商務產業園合作,共建了“園中校”人才共育實訓基地,并通過以下措施保證實訓基地高速有序地運行:一是成立專門管理機構。通過園、校、企、生共建“園中校”實訓基地管理辦公室,合理進行人、財、物等調配,保障“園中校”實訓基地高速有效地運行。二是組建校企教學團隊。通過對蘇州金楓電子商務產業園及其骨干企業的能工巧匠、兼職教師的聘任與培養,與專業骨干教師組成實力雄厚的校企教學團隊,保證“園中校”教學師資力量。三是開辟“園中校”專門工學結合場所。在金楓產業園內先后開辟了蘇州網絡營銷基地、大洋物流等專業工學結合實踐場地,保證“園中校”實踐教學得以有效開展。

表3 蘇州市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入駐企業一覽表

圖8 蘇州市電子商務示范基地主要功能示意圖
(四)四技支企
由骨干教師帶領學生技術團隊,通過“四技支企”(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方式輸出技術服務,不斷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在承接企業項目、開展企業培訓、助力企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1.承接企業項目方面
師生共同組成的專業技術團隊秉承“走出校園”戰略,不斷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的發展需求,并結合自身專業技能承接企業項目,如下頁表4所示,從而幫助企業在電子商務方面更好地轉型升級。
2.開展企業培訓方面
本專業借助師資優勢,進一步為蘇州中小企業提供社會培訓,開展了網站建設、網絡營銷策劃、網絡客戶服務、網絡品牌推廣等多項社會培訓服務。近3年已累計培訓電子商務技能人才12批次,累計社會培訓4527人次,社會培訓總收入50多萬元。

表4 近年來承接的主要技術服務項目一覽表
3.助力企業轉型升級方面
本專業組建了學生為主體的社會服務團隊,對外提供電子商務業務外包服務,幫助了很多中小企業得到快速發展,近幾年取得外包服務收入27.15萬元。其中,具有標桿作用的項目有:
(1)2011年起服務蘇州科沃斯電器有限公司,2012年“雙十一”網絡銷售收入達8 000萬元,2014年“雙十一”派駐近200名師生團隊實現網絡銷售收入1.5億元。
(2)2012年利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服務中國勁霸男裝有限公司,2013年“雙十一”實現網絡銷售收入5 000萬元,2014年“雙十一”實現銷售收入8 000萬元。
(3)2011年起通過提供社會培訓、設立教師工作站、學生工學交替等方式與江蘇仕德偉網絡科技股份公司實施緊密型合作,2012年企業成為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2013年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
[1]凌守興.基于“師徒結對”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3):46-48.
[2]沈曉燕.對工學結合、頂崗實習培養模式的探討和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2(40):228-229.
[3]彭輝.骨干校專業建設方案制定的幾點體會[J].遼寧高職學報,2012(1):17-19.
(責任編輯:楊在良)
Reflection on Working-learning Combination with Interests of Three Parties --Vocational Colleges,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Taken into Account
ZHANG Mei-yan
(S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uzhou Jiangsu 215009,China)
In current vocational education,working and learning are disjointed for the reason of the lack of balance in the interests among the three parties--vocational colleges,business and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conducts a case study of Trade E-commerce Professional of S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and introduces its practical,open and professional principles and its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implementing working-learning education mode with"Vocational Colleges,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tripartite interest taken into account.Finally the paper sums up a working-laerning education mode involving tripartite interests"Course Certificate Integration,Mentoring Twinning,Bases Model,Four Technical Support Level".
tripartite benefits of vocational colleges,business,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working-learning education model; building links;building process
G718
A
1672-5727(2015)10-0023-05
張梅燕(1978—),女,碩士,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電商物流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
江蘇省教育廳2014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兼顧‘校企生’三方利益的工學結合教育模式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14SJB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