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 唐清萍
新形勢下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路徑探析
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 唐清萍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人民幣匯率也步入穩態波動的狀態,人民幣離岸中心在全球逐步展開布局,人民幣離岸市場不斷完善,對人民幣國際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由于資本項目尚未全面開放,人民幣回流至國內缺乏有效的途徑,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的持有意愿降低。同時國際市場變化美元走強,導致人民幣等新興市場貨幣出現貶值預期,對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產生了消極作用。本文選擇目前人民幣離岸業務發展最為成熟的香港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目前人民幣離岸業務所遇到問題的解決措施。
離岸人民幣 資本項目 金融合作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體制的改革和完善,與世界各國的經濟往來不斷增強,為降低貿易中美元所帶來的風險,完善國際經濟往來結算方式,建設人民幣離岸市場成為了必經之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又背靠中國內地這塊巨大的經濟腹地,是推進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最佳選擇。近年來兩地為推動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的發展出臺了多項相關政策措施,以促進兩地經濟金融合作交流。自2004年1月1日起,中國內地與香港簽訂的《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正式生效,這標志著內地與香港進入了一個經濟融合發展的新階段。隨著該協議的不斷踐行,香港對開展人民幣離岸業務的需求日益迫切,2009年香港與廣東省4個試點城市之間建立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制度,至2010年6月,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增加至內地20個省市和海外其他國家及地區。2010年7月香港人民幣存款可在銀行間往來轉賬,企業以港幣兌換人民幣無上限。2011年8月在“國家‘十二五’規劃與兩地經貿金融合作發展論壇”上政府公布了推動離岸人民幣發展的八大政策措施,進一步促進了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走向成熟。
1.1 香港人民幣貿易結算額呈現不斷增加趨勢
2014年香港人民幣貿易結算額達到6.26萬億元,較2013年的3.84萬億元增長了62.94%,分別較2012年和2011年增長了137.73%和226.91%。香港成為了除中國內地外最大的人民幣結算平臺。從圖1中可以看出香港2011年至2014年各月人民幣結算金額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這也說明了香港在各項政策措施的推進下吸引了更多企業在經常項目下以人民幣結算和收付。
1.2 在跨境人民幣結算的推動下,香港離岸人民幣存款業務迅速發展
至2015年1月具有人民幣經營許可的機構中開設了427.64萬人民幣活期存款賬戶和104.38萬定期人民幣存款賬戶。而香港人民幣存款期末余額從2010年1月期末余額的639.5億元增長至2014年12月期末10035.57億元,增長了近15倍,期間各月香港人民幣存款余額如圖2所示。至2014年末,人民幣存款占香港所有銀行的11.39%,人民幣成為了香港市場上僅次于港元和美元的第三大貨幣。

圖1 香港人民幣結算金額2011.01~2014.12

圖 2香港人民幣存款期末余額與從事人民幣業務機構數
1.3 經營人民幣的機構日益增加
經營人民幣業務經認可的機構數由2010年的1月份的65家發展至2014年12月份的149家,如圖2所示,這些經營人民幣業務機構形成了覆蓋超過30個國家的人民幣結算網絡,有近800家境外銀行選擇香港的參加行,委托其處理人民幣業務。
1.4 人民幣融資業務不斷增加
2007年6月,國家開發銀行在香港發行了第一筆離岸人民幣債券,意味著香港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正式建立。經過多年的發展離岸人民幣債券的種類不斷增加,債券規模越來越大。2007年至2009年三年間債券市場發行規模分別為158億元、120億元和164億元,而2010年跨境貿易結算業務在國內20個省市得以開展,當年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也迎來了大規模增長,發行總額達到411億元,比2009年增長250%。2011年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量達到了頂峰,較2010年翻了兩番左右達到了1741億元。隨后隨著人民幣升值預期走弱,2012年至2013年離岸人民幣債券分別為1287億元和1128億元,而2014年香港離岸人民幣債券重新回到快速增長的軌道,截至9月份香港“點心債”已經發行到了1636億元。
綜上所述,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為倫敦、新加坡等地人民幣離岸業務發展提供了借鑒經驗,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起到極大的積極作用。然而,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發展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頸問題,而這些問題也影響著香港以及其他金融中心人民幣離岸業務的發展。
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取得了建設性的成果,但由于人民幣離岸市場機制不完善;在岸和離岸市場自由程度不同以及缺乏匯率和利率的聯動機制;以及國內外形勢變遷使得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遇到了困境。
2.1 人民幣離岸市場監管體系缺失
雖然人民幣離岸市場業務在世界范圍內開始布局,2014年英國發行第一只人民幣債券,同時新加坡外匯市場也推出了人民幣期貨合約交易,但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清算和監管體系并不完善,跨境人民幣結算支付系統也尚未成熟。由于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監管缺失,在人民幣離岸市場中存在跨境洗錢、轉移非法資產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有損國家利益也降低了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的興趣,同樣不利于國內外金融市場的協調,最終影響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
2.2 人民幣離岸市場和在岸市場間被體制隔離
目前我國內地匯率和利率均為有管理的浮動制度,并未實現完全的市場化,而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處在一個高度自由化的市場。隨著人民幣離岸市場的不斷推進和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對在岸市場的匯率和利率的影響會逐漸明顯,從而對金融監管形成新的挑戰。
2.3 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規模有限、結構失衡
雖然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在各項政策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有了較為樂觀的發展速度,但是仍處在起步階段。截至2014年末香港人民幣存款占總存款的11.4%,占內地人民幣存
款的1%左右,極大地限制了人民幣離岸業務的發展。除了總量上的不足,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在結構上也有欠缺。2014年8月人民幣存款余額為9368億元,而同期人民幣貸款只有1935億元,貸款規模只有存款的1/5,存貸比率嚴重失衡。從產品種類上來說,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產品相對有限,衍生品市場發展滯后,目前香港人民幣市場主要業務是存款、債券和跨境貿易結算,其他人民幣跨境產品還有待發展。
2.4 全球經濟形勢的變遷,使得人民幣對境外投資者吸引力下降
國際投資者對離岸人民幣的青睞并不是因為債券收益率高,而是因為看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當今國際經濟形勢變幻,美元升值吸引了國際上大量的資金,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等新興市場貨幣產生了貶值預期,使得人民幣離岸需求下降。2014年上半年人民幣出現貶值,2014年2月份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出現了供過于求的情況。寶龍地產和珠江鋼管兩家公司均因為赴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的市場反應不理想而取消發行。另外,我國經濟步入轉型發展的新常態階段,經濟增速放緩,也使得跨國企業和投資者對人民幣的需求下降。
分析目前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所遇到的困境,其解決途徑主要集中在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制度設置和市場產品以及應用渠道的開拓上。
3.1 明確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目標,繁榮香港外匯市場
明確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機遇、挑戰和目標,從宏觀上把握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方向,規劃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的進程。香港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全球第五大外匯交易市場,已經有了非常自由和成熟的金融發展體系,與香港市區相近的新加坡與香港形成了外匯業務上的競爭關系。相對于新加坡而言,香港的一個巨大的競爭優勢在于背靠大陸的經濟腹地,同時又是目前內地以外的最大的人民幣交易中心。因此香港有序穩健地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有助于提升香港在全球外匯市場的地位。
3.2 進一步完善人民幣離岸市場和在岸市場的流通機制,特別是人民幣的回流機制
滬港通的正式開通為離岸、在岸人民幣流通開辟了一條新的重要通道。為保障滬港通開通后兩地的交易、貨幣的兌換順利進行,香港金融管理局委任了中銀香港、花旗等七家銀行做流動性回購安排,而這些銀行均以香港作為人民幣業務的平臺,從而推動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的發展。為了進一步支持離岸人民幣支付的有效和順暢運作,香港金融管理局還設立了日間回購交易機制。但是滬港通目前規模為5500億元,每日滬港交易額度分別為130億元和150億元,有限的規模對加快兩地人民幣流通的作用不明顯。因此為完善兩地人民幣流通機制,可擴大滬港通規模,加快推進深港通的步伐,從而拓寬兩地人民幣流通渠道。
3.3 豐富香港離岸人民幣金融產品,增強香港金融產品的吸引力
在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的初期,建立適當的回流機制有助于市場的發展,但從長期來看,香港人民幣還必須要形成良好的自我循環體系。由此看來,增強香港金融產品吸引力,豐富香港離岸人民幣金融產品就顯得尤為必要。建議在進一步開拓人民幣離岸債券市場的同時,加快推出人民幣離岸股票、ETF等業務。
[1] 巴曙松.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的現狀與挑戰[J].發展研究,2012(7).
[2] 陳波帆.香港離岸人民幣與在岸人民幣市場互動關系研究[J].新金融,2012(2).
[3] 喬依德,李蕊,葛佳飛.人民幣國際化:離岸市場與在岸市場的互動[J].國際經濟評論,2014(2).
[4] 嚴敏,巴曙松.境內外人民幣遠期市場間聯動與定價權歸屬:實證檢驗與政策啟示[J].經濟科學,2010(1).
[5] 修晶,周穎.人民幣離岸市場與在岸市場匯率的動態相關性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13(3).
F822
A
2096-0298(2015)04(a)-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