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國信
電視盒子會成“磚頭”嗎?
● 劉國信

豐富的網絡視頻資源,強大的節目直播功能,海量功能各異的APP應用,讓小小的電視盒子自誕生之日起便受到用戶青睞。但今年以來,廣電總局連續發文對其進行規范,最近更是發布了極為嚴格的229號文件,不但屏蔽了81款非法應用,而且還公布了包括“禁止USB安裝應用”等4條禁令。那么,新規執行后,盒子還有什么用?真如網友說的變成“磚頭”了嗎?
仔細觀察這81款非法應用不難看出,這次圍剿的,主要是非法應用在盒子上提供的境外電視臺節目、沒有取得版權和播放權的節目以及非法血腥暴力色情視頻節目,名單里每一款涉嫌違規的應用都有詳細說明。筆者親測一款搭載YunOS的盒子發現,廠商提供的正版自帶內容目前仍然可以觀看;而像愛奇藝、優酷點播平臺等得到廣電總局“純凈認證”的第三方應用的視頻服務也運轉正常;一些取得版權和播放權的熱門電影、電視劇也可以正常收看。
據了解,盡管此次規定極為嚴格,但仍有部分廠家在繼續打擦邊球。比如,使用工程模式屏蔽盒子的系統升級,避免之前安裝的應用被卸載;不允許USB安裝應用,可以通過WIFI在PC端安裝;廠商把電視盒子功能模塊集成到音箱里當音箱賣等。近來,在一些知名電商網站發現,多家電商仍然在售不合規的互聯網電視盒子,涉及幾十個品牌,讓不少用戶遭遇買后不能正常使用的窘境。其中一款電視盒子聲稱,他們的電視盒子里有2 000部影片、16萬小時的電視劇、1 200檔綜藝節目、2 800小時的紀錄片,有網線接口和USB接口。客服稱,目前這款電視盒子售價199元,是最低的促銷價;另外,“雙11”期間,也有不少網友網購了互聯網電視盒子,現在因為廠家停用而想退貨,但是卻遭到一些阻礙。
事實上,廣電總局早在2011年便發布了181號文對互聯網電視行業做出了相關規定。但因為廣電沒有執法權,所以此前無論廣電系的牌照商,還是合法或違法的內容提供商,都在不同程度上或大或小的有違規行為發生。從去年6月開始,廣電總局對互聯網電視行業進行了愈加嚴厲的監管,除了杜絕在電視屏幕上看互聯網視頻內容的可能外,還表示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的牌照不再發放。而最近229號文件的發布則意味著,對互聯網電視行業的監管,已經不再是廣電總局自己的事情。據悉,目前廣電與工商等部門已在貴州、浙江等地聯合執法,查抄電子市場里非法授權的直播星等電視接收設備。聯合執法體現出相關行業管理機構,加大了對不遵守游戲規則的企業的打擊力度。
業內人士表示,對于廣電總局來說,之所以頻繁的打壓盒子主要是因為利益蛋糕被瓜分。目前在電腦、手機和電視3塊屏中,電視屏是廣電總局唯一還可以管控住的屏幕,而盒子的影響已延伸到有線電視業務,對廣電的沖擊無疑是非常明顯的;另外,廣電總局想借此給自家智能化道路探索留有充足的時間,以求拉小差距甚至反超。
然而,廣電總局現在仍然面臨幾個比較大的困難。首先,雖然廣電總局擁有非常雄厚的資源優勢,但是內容卻沒法做到大而全,且目前廣電有很多內容都是收費的,而用戶追求的是內容全、更新快、免費,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供需矛盾;其次,即使廣電下決心要花大力氣整合內容資源,但是體制決定了其響應速度過慢,不可能在短短一兩年整合完成,而現在互聯網企業,擁有內容整合力的公司太多,今年廣電總局下大力氣封了盒子的“喉”,保不齊會有其它形態的產品出現。
業內人士指出,盒子前幾年之所以賣得好,是因為沒有牌照限制,沒有內容限制,用戶只需裝一個聚合軟件就可以解決所有需求,且價格便宜。現在廣電總局禁令一出,把內容這條路徹底堵死了,最近一些互聯網電視盒子廠家為響應廣電總局相關政策決定進行系統升級,升級后,廣電總局首批公布的81個非法違規第三方應用將會被全部屏蔽。因此,雖然說廣電不是封殺盒子,而是對盒子里安裝的應用軟件進行清理,但對于用戶來說,盒子的使用價值已經大打折扣,人們再購買互聯網電視盒子也需要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