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課堂是基礎教育課改實施的重要場域。為解決目前普通高中課堂教學實效性不高的問題,依據生態系統的研究視角,將課堂教學機會、教學管理及教學行為的具體實施策略的協同作為關鍵點,構筑師生共同經歷成長的“理想課堂”,力求提升和落實高中學段的學生核心素養。
[關鍵詞]普通高中;課堂教學優化;策略;學生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634(2015)060118030引言
《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指出,要發揮學校的主渠道作用就必須強化課堂教學,因為課堂教學的質量關乎到學校生存發展。有研究者認為,課堂教學是在一個特定的場所或環境中,以課程內容為中介,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共同組成的雙主體的活動[1]。由于高中是學生各項能力和行為發展向成人化過度最重要階段,在課堂教學更應加強師生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為此,本文從具體實踐的研究層面,構建出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以此為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提供思路與借鑒。
1課堂教學優化策略:研究趨勢與反思
早自20世紀90年代,已有教師關注到課堂教學的“優化”概念,優化課堂教學的研究開始起步。有論者稱:“優化課堂教學,符合當時的教學需要和教師心理需求,并概括出其‘三最好的一般特征:是從取得課堂教學效果與結果的最好到實現課堂教學諸因素的相嚙合,也是教法和學法的‘最優化組合。”[2]雖然這一觀念未在當時充分實現其實效性,但為優化課堂教學的探索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1999年8月出版的《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一書,明確了課堂教學策略的概念及五方面的具體策略,這為后期課堂教學策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在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的研究過渡期之后,相關研究已開始逐步細化到對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過程進行優化的探索與思考之中?;贑NKI數據庫2006~2012年的文獻計量分析表明,對該領域的學術關注度呈明顯上升態勢,文章收錄量從14篇激增至46篇,研究層面也拓展到優化課堂教學行為、教學評價、教學設計乃至心理環境等,并充分認識到課堂教學的優化對激發學生創新、提高教育教學成效,實現高效課堂具有重大意義。但通過對相關文獻整理和分析顯示,結合教學實踐而進行的課堂教學優化策略研究數目不多,而且該類研究多以小論文形式呈現,缺乏系統化和深層次的探究。
在日常教學實踐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加之教師容易忽視學生的心理活動及教學功能整體性,因此,突破傳統普通高中教育模式的藩籬,推進高中教學改革仍然面臨諸多問題。以課堂教學機會、教學管理及教學行為的協同為關鍵點而構建出的具體實施策略,既可益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又可實地指導課堂教學,這將為深化高中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實踐視角。
2優化課堂教學具體實施策略的體系建構
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仍是課堂教學優化的宗旨[3]。課堂是一個具有生命張力的生態系統,影響其有效實施的因素眾多。對普通高中學段的課堂教學進行實質性優化難度很大,筆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優化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進行了探究。
2.1探求課堂教學機會的均等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首次明確地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不僅受教育的機會和受教育的權利要公平,而且從屬于教育活動公平范疇的課堂教學的機會也要有公平有均等[4]。當然,該“均等”是一種大體上達到平衡狀態下的相對而非絕對的均等。造成課堂教學機會的“不均等”來自內外因兩方面。外因:教育資源投入不足等社會性因素、失衡的評價體系、家長的社會心理存在對校園環境的影響,“不均等”問題也在不斷突顯[5];內因:教師為課堂教學資源與機會的直接控制者,會因其自身教育教學能力及師德修養水平而有不自覺的情感偏移,而造成課堂社會結構、課堂資源分配、學生學業評價等方面缺失公平性。另外,在忽視學生差異的情形下,教師容易對教學資源做出過于簡單的平均分配,對學生有所“區別對待”造成事實上的不均等,這些因素弱化了實際課堂教學中的機會公平。
雖然教育活動的公平是相對的,但仍應以社會正義、公理尺度來對待存在差異的學生。注重“人的發展”,避免侵害學生正當的受教育權利。通過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優化,實現微觀層面上的教育公平。在日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對不同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養程度的學生一視同仁,讓自己的師愛陽光均勻照耀學生,使學生能在教育資源分配中得到相對均等的機會。雖然班級集體授課制加大了教師對教學資源進行科學公平分配的難度,教師既要“有教無類”,又要“因材施教”,還要盡量因克服個人喜好而隨意分配教學資源。但是無論從倫理立場,還是從羅森塔爾效應的心理視角來看,教師都應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對待,用高效的課堂教學使每個學生依其自身潛能獲得最佳優化發展。
2.2對主要教學行為進行理性的選擇和組合
課堂是連接世界與心靈的驛站,教師的課堂生涯是實現自我的旅程[6]。課堂教學是復雜的生態系統,因此僅掌握單一的教學行為,是很難保證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效的。然而在現今的普通高中學段中,課堂教學行為低效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受到自身和外部環境因素的共同影響,存在對主要教學行為的選擇和組合方面理解的偏差。雖然存在任教學科和年級差異,但教師對自身教學行為進行研究的職業要求是相同的。所以,在優化普通高中的課堂教學行為方面,教師應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遵循客觀教學規律,以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為依據,認真思考各種教學行為自身的功能和表現形式,多運用教學智慧控制自身教學行為,作出比較靈活的、理性的教學策略的選擇和組合。
2.3以有預防性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管理
課堂的物質空間雖然狹小,但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的異化現象依然存在。首先,課堂教學管理主體的片面化,歸因于課堂教學管理的主體多限于教師的單一管理。其次,課堂教學管理氛圍的控制,受到教師自身教學風格的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也就有了差異。再者,教學組織形式的僵化、課堂教學評價機制的單一,也往往使教學評價成為教學管理者的專利,所以課堂教學的困境轉變較難。
為保障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成功的課堂管理者應以理解難點、預防偏差為主,以學生參與的原則,對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和教學環境三方面做出相應全面、細致的管理,另外要有一定的預防性的課堂教學管理手段。處理課堂教學突發事件時,除了要盡力避免存有恐慌心態,使用可控范圍內的懲罰手段進行所謂的“壓制”外,也要以平和、積極的心態去反思課堂問題的產生原因,采用正面的方法對學生做出有針對性的引導,培養學生自身對課堂教學管理所應具備的主體意識和自我監控能力。因為,現代課堂教學管理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有力保障。
2.4構筑師生共同經歷成長的“理想課堂”
“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育人的課堂教學應擯“演”棄“假”,求“簡”求“實”,教師并不需時時扮演著“社會代言人”的角色。要盡可能避免“懶惰教學”、“應付教學”、形體互動的“虛假教學”[7],因為思想是教師的風骨,激情的課堂教學才會更靈動。在特定的課堂交流空間里,教師應多一些教學哲學,避免自我教學思想的簡單、狹隘及目標化,弱化自我領導力度,做一個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引導者[8],因為指導學習是教學的本體,是教學本質的本質[9] ,師生間濃烈、融洽、協調的情感意識,更會使教學過程達到高度的優化[10]。內隱、寧靜、積極的課堂心理環境,容易引發師生對知識、社會生活與師生生命的深刻情感共鳴。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構筑有師生共同經歷成長的扎實、有效、平實、真實的“理想課堂”,是課堂教學的最終優化。
3結束語
課堂是不同層次教育的結晶,課堂是最利于促進學生成長的最優化的學習樂土。但是,現代教育理念下的課堂已不再是靜態的、永恒的,也不僅是給教師搭設的舞臺。課堂的教育功能,也不是自發的,而是需要教師去開發和創造的。此外,面對網絡世界的現代課堂早已不再寧靜,若單一做片面的阻止是無效的,時代也是呼喚教師能探索可行性策略。故此,從理念到行動的轉變優化課堂教學,達至教與學的完美融合的“理想課堂”,是需要課堂的實踐主體再多些耐心和智慧的。
參考文獻
[1] 栗洪武.學校教育學[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26130.
[2] 朱由勤.優化課堂教學初探[J].青海師專學報,1990,(4):1922.
[3] 永春.論高師公共心理學課堂教學的優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1):6264.
[4]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N].中國教育報,20100730(13).
[5] 郝玉梅.教育公平視閾下的課堂教學機會均等問題探析[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11,(6):5557.
[6] 于忠海.教師教育的機理與學生共生[M].北京: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67.
[7] 張建瓊.課堂教學行為優化研究[D]. 蘭州:西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8] 陳虹.論課堂教學優化策略[J].福建建筑高等??茖W校學報,2002,(4):147148.
[9] 張立昌,郝文武.教學哲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35.
[10] 許友金.關于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的思考[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1999,(2):3438.
Practical explorations on the strategy of optimizing
classroom teaching for senior high school
WANG Jing
( Tongchuan NO.1 Secondary School,Tongchuan, Shaanxi727031,China)
AbstractThe classroom is an important field of reformation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course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cosystem theory,and puts the set of key point of the strategy of optimizing classroom teaching is composed by three aspects to opportunities,management and behavior.Note carefully that the classroom is created jointly by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and we are striving for the core literacy of student can be implemented and consolidated.
Key wordssenior high school; optimizing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y; core lite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