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雅潔
(華東理工大學,上海200237)
校園食品存在的問題及法律監管建議
何雅潔
(華東理工大學,上海200237)
近年來,校園食品問題層出不窮,存在著食品添加劑嚴重超標、使用不合格原料、生產環境不達標、缺少必要的標簽等問題,嚴重威脅到青少年的生命健康。兒童的身心狀況關系到國家、社會未來的發展,若不建立有效的監管體制,勢必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提出具體的解決建議如下:對原料和生產環境進行監管;對銷售過程進行監管。
兒童食品;監管;問題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梁啟超在其著作《少年中國說》中是這樣描述青少年的成長與國家社會發展關系的,毋庸置疑,青少年是國家繁榮和社會發展的基礎,而兒童時期的成長對于人的一生而言都是舉足輕重的。根據新浪微博2014年發布的《2014年微博315消費者報告》[1]顯示,食品安全首當其中成為最容易被投訴的行業,占所有投訴比例高達45%,其中上海地區對兒童食品的關注度最高。如今中小學校園周圍的商家銷售著五花八門的零食,而這些小零食在缺乏有效監管的情況下,已經演變成了危害兒童身體健康的“隱形炸彈”。
兒童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基于我國在關于拐賣兒童問題上兒童年齡一問題的探討,可以認為在我國兒童是指六歲以上不滿十四歲,不滿一歲稱為嬰兒,一歲以上不滿六歲稱為幼兒。由于我國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因此在我國大多數的兒童的主要生活區域是家庭和學校。
在學校周圍通常存在數量眾多的零售小賣鋪,為滿足學生的需求販賣各類的小零食、小玩具和學習用品等,而這些“具有特色”的小零食因其價格低廉又被戲稱為“五毛食品”。為了獲取高額的利潤,許多商家購進的產品中存在著眾多的安全隱患,例如,廠家在生產時使用了不合格的原料,是沒有必要標簽的三無產品,生產環境達不到安全衛生標準,保健極其簡易甚至沒有生產日期,同時為了吸引兒童的興起,“五毛食品”多是色澤鮮艷、口味香辣,其中含有不少的添加劑、人工著色劑等,對兒童的的身體健康產生極大的危害。
目前雖然我國已經建立了一套相對完整的食品監管體系,但對于校園食品的特殊監管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法律部監管缺失,監管機構失責,缺乏明確的實施標準。在立法現狀方面,雖然目前現行的法律規范中,雖然已有《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以及大量的法規規章存在,同時我國從“三鹿奶粉”問題發生之后,對國內奶制品行業進行整頓,出臺一系列嚴格的嚴控措施,包括有《乳制品加工行業準入條件》《關于加強奶粉生產加工環節監管的通知》《關于發布企業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許可條件審查細則(2010版)和企業生產乳制品許可條件審查細則》等,但針對校園食品或兒童用食品尚未有系統的、明確的規定,也沒有專門的食品安全標準,因此,通常與成人食品一樣適用《食品安全法》的原則性規定。
除了法律的缺失之外,帶有“兒童”字樣的食品標簽也被隨意的使用。超市、商場等購物中心也出現越來越多打著“兒童”標簽的食品,與面向成人的食品相比,大多數的兒童食品存在著配料與普通食品相同,卻因為標有“兒童食品”的標簽就賣出更高的價格。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表示,很多食品都會標明“兒童”二字,其實國家并沒有相關的兒童型食品的標準要求,這兩個字幾乎是可以隨心所欲使用的。[2]
此外,我國于2014年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4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中,雖然明確要求開展兒童食品、學校及周邊食品的安全專項整治,但是除了集中整治之外也需要配合建立有效的監管體系,才能徹底改變兒童食品市場出現的種種問題。另外,在各項整治中,農村也時常成為監管的盲區。
(一)對原料和生產環節的監管
在原料和生產環節中,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使用不合格食物作為原料、生產加工場所不達標、生產標簽不達標、包裝不達標、生產食品中添加劑超標、商品中含有的玩具不達標等問題。對于其中的不合格原料、生產場所衛生不達標、食品包裝上缺少標簽的問題,可以通過現行的《食品安全法》《食品標識管理規定》等進行規制,監管部門應該嚴格依法執法,嚴查生產企業的衛生資質,同時對于原料市場的監管和原料的購入渠道進行核查。另外,筆者建議制定《兒童食品衛生法》作為特殊法,針對兒童食品的原料、制作方式、生產場所的衛生環境、包裝容易的標準等設立更為嚴格的標準,以對兒童食品進行監管。
食品中的添加劑問題。為了吸引兒童的注意,通常會將食品做得顏色鮮艷、口味濃重,為此常在事物中添加大量的調味劑、糖精、色素等,根據相關調查顯示,除0-3歲嬰幼兒食品外,其他兒童食品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量竟然超過了成人食品。[3]我國在添加劑的監管方面的法律依據主要是《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其中衛生標準中規定了可以使用的添加劑種類,以及每一種食品中能夠使用的添加劑及其劑量,但是這種劑量的規定均是以成人的身體狀況為參考依據而設立,對于兒童而言,添加劑對身體發育的影響極大,因此應在現行的衛生標準中增加與成人食品相比更加嚴格兒童食品中添加劑的使用標準,同時對于兒童身體有極大影響的添加劑應該被禁止。
“兒童”標志的問題。由于我國的《商標法》《食品標識管理規定》等均沒有對此類特殊標志的問題進行規制,因此造成了市場中許多的商家依靠“兒童”的標簽來獲取高額利潤,因此,應在《兒童食品衛生法》中對此標簽的使用范圍和方式進行規定。建議此標志的使用應該實行許可制,由商品的生產廠家向食品藥品監督委員會提出申請,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許可其使用,若為獲得許可則不可在其商品包裝上標明此為“兒童食品”。
商品中含有不達標玩具問題。在食品的包裝中放入小玩具、小卡片等方法是吸引兒童購買的高效手段,但是有許多附贈的玩具是不符合衛生要求的,甚至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制作,長期與食物混合后會造成食物污染,產生細菌、病菌等。因此建議在《兒童食品衛生法》中規定,附贈玩具的食品應在包裝時將食品和玩具分別包裝,同時應要求玩具使用的原材料為安全無毒且適合兒童使用的玩具。
(二)銷售過程中的監管
對于兒童食品流通過程中的監管,重點在于應該明確其監管機構。對于學校周邊商店、超市、小賣部的檢查和監管,在我國主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而針對兒童食品的監管主要是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負責。但由于目前還沒有法律明確規定兒童食品監管機構的職責,因此在實踐過程中容易出現發生問題之后互相推諉的情況。而政府其他職能部門,如農業、肉業在相同的監管范圍內也有各地獨立的法律法規,法條沖突的情況時有發生,更加重了職責不明導致的監管混亂。[4]
因此為了防止以上的狀況發生,筆者建議應當在《兒童食品衛生法》中對監管機構進行明確的規定,將所有的兒童食品監管都交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而工商行政部門主要負責學校周邊商店、超市、小賣部的營業資格審查。同時還應該加強健全的強度,將兒童食品、學校及周邊食品安全的專項整治變成常態。另外,還規定信息公開制度,定期公布監管情況,將不合格的食品和企業名單向社會公開,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兒童食品安全問題關系著我國未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狀況,若得不到有效的監管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保證兒童食品的安全,不僅是社會和政府的責任,同時也要求家長消費者應當多補充營養方面的知識,在選購食品時具有一定的甄別力。期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為兒童創造健康的成長環境。
[1]《微博315消費者報告:那個行業被投訴最多》,新浪財 經 ,http://finance.sina.com.cn/c/t/20150318/193290. shtml.
[2]《兒童食品,多花錢就能放心嗎》,人民網-人民日報,http://health.people.com.cn/n/2014/0530/c14739 -25085477.html.
[3]龐麗娜.無錫兒童食品監管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2.
[4]金 佳.上海兒童食品安全監管的障礙因素及對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0(2).
[責任編輯:蘭欣卉]

表2 回歸方程殘差的單位根檢驗
由回歸結果可以看出,經濟發展水平、人力資本對南寧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有促進作用,表現在人均GDP每增加1%,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平均增加1.9%;大專以上學歷人數每增加1%,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平均增加0.58%。而城鎮人口、外商直接投資對南寧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影響不顯著,說明南寧的城鎮化水平對其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不明顯,實際利用外資水平不高,經濟開放度對其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沒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一)加快經濟發展,提高城鎮化水平
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必然會對南寧的生產性服務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南寧市轄六城區和六個縣,加快城鎮化進程要統籌兼顧。
對于南寧市城區來說,要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必須加快以五象新區為核心的重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一些重點區域的項目建設。此外,還要完善交通網絡,加快邕江兩岸整治開發、城市立交橋、機場高速公路等重大項目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從而提高城市化水平。
對于南寧市六個縣來講,要推進縣域新型城鎮化建設。目前,南寧轄區下六個縣的城鎮化率平均還不到35%,城鎮化水平比較低,說明南寧市各縣還需進一步推進城鎮化建設。為此,要把握好發展機遇,將縣城和重點鄉鎮作為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重點區域,支持其利用自身優勢,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鄉村旅游等為主的縣域經濟;通過提高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來帶動新型城鎮化水平的提升。
(二)重視人才培養,提供人才支撐
人才對于南寧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要,因此必須重視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對人才教育的資源投入,如提供更好的基礎教育設施,配備專業化的師資力量,引導專科、本科等高等教育人才向專業對口的生產性服務業行業流動。企業要對內部已有人才適時進行知識更新與技術改造,不斷提高其技術創新能力,從而為企業發展提供足夠的人才和技術支撐。
(三)提高經濟開放水平,充分利用外資
目前,南寧市的發展面臨很好的歷史機遇,如東盟自由貿易區、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等,南寧必須充分能利用好這些發展機會,加大對外開放合作。一方面,需要進一步招商引資,提高實際利用外資水平,幫助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拓展東盟市場。另一方面,要促進南寧與區內外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對區外來講,加強與東盟十國如泰國、越南等國家的貿易合作;對區內來講,要深化與柳州、桂林、北海等經濟發展程度比較好的地區的合作,加快產業轉移,形成以南寧為核心,其他大城市為依托的發展模式。
(四)加大政策支持,完善市場環境
一是政府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建立專項的生產性服務業扶持基金,并增加資金用于支持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電子商務及會展(中國—東盟)、扶持生產性服務業龍頭企業等。二是實行稅費優惠政策。積極爭取生產性服務業項目列入國家西部大開發鼓勵類項目,享受企業所得稅減按15%稅率征收的優惠政策。
參考文獻:
[1]南寧統計局.南寧統計年鑒(1998~2012)[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8-2012.
[2]龐 皓.計量經濟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高 瑞]
DF052
A
1005-913X(2015)07-0089-02
2015-05-12
何雅潔(1991-),女,貴州六盤水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