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河
摘要: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語文閱讀可以學習祖國的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的精神,拓寬小學生的眼界與知識,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不斷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以及思維能力。與此同時,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也是是學生識字,認詞的關鍵途徑,是學習作文寫作的正確方法。因此在實施閱讀教學時需要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有效性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現狀分析
1.1閱讀教學目標流于形式
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新課標標準中的三維目標,同時這也是教師教學的整體目標。三維目標不應該割裂開來,有的教師為了學生能考取高分,只注重“知識與能力”這一目標的達成,而忽略了“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能力培養;其次,存在教學目標盲目參照教學參考和網上教案的現象,有些教齡較大的教師,教學目標沒能與時俱進,沒有根據實際情況來設計自己的教學目標,甚至設計教學目標只是為了應付檢測,教師在課程結束后無法述說自己的教學目標;部分教師為了凸顯自己教學的“獨特性”,會將目標設計的過大和過于抽象,在教學完成后,無法通過學生的學習結果來判斷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1.2學生學習興趣減弱許多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之前,會提出關于關鍵段理解和文章主題的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閱讀,但是在某種程度上會致使學生在閱讀時專注于尋求問題答案,無法達到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從閱讀中獲取樂趣的目的,將閱讀變為了機械的做題訓練,在考察時可能會有好的閱讀成績,但是這會大大地降低學生的閱讀樂趣,不利于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同時這也會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集中注意力學習的現象,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會受到同輩極大地影響,一旦沒了課堂學習的氛圍,學習的積極性會急劇降低,因此一旦課堂上的學習內容不能吸引小學生,也會致使學生學習興趣減弱。
1.3教師閱讀教學方法單一
不同的教學手段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有直接影響。好的教學手段應該在課堂中讓學生積極的參與進來,而不是讓學生游離在課堂之外,一味地被動接受老師的輸出。談話法和講授法這種低效的教學手段很難讓學生參與進來,小學生是無法長時間高度集中注意力來聽教師講課的,因此這種教學方法會極大的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閱讀積極性,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課堂中進行課文朗讀和關鍵段落分析這些方面,導致了閱讀教學枯燥無味,長此以往,由于體會不到閱讀的樂趣,學生自然會產生厭惡閱讀的情緒,導致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效率低下。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
2.1提高學生字、詞、句的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
小學生的字、詞、句的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差,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要提高學生看文識字的能力,和對句子、段落的理解能力。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以激勵的方式鼓勵大家積極識字、積極理解和交流。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開展識字大會、昕寫大會等,挑出學生閱讀材料中較難的字來讓學生辨別,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準確認識、記憶這些字,還能提高學生在閱讀中的注意力,讓學生認真地投入到閱讀中去。
2.2完善閱讀教學整個過程
小學語文的閱讀目標應包含合理的教學目標、豐富的教學內容、合適的教學方法以及正確的教學評價。閱讀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到教學的有效性,只有關注閱讀教學中的整個環節,完善每個環節的教學步驟,閱讀教學才能更加高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只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下功夫,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會陷入瓶頸。因此需要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力求明確具體,不應將描述教學內容或者教學過程作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應明確地表述出預期的教學結果,描述學生在結束閱讀教學課程后可觀測的反應和現象。閱讀教學的內容直接影響到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所有的知識點都是通過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的。因此需要語文教師謹慎地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同時教學方法應該積極參考教學的情境,不要為了追求“新”而忽略學生實際情況,也一味地使用同一種教學方法,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地應用多種教學方法,達到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2.3明確語文閱讀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閱讀
明確閱讀教學目標是實現有效閱讀的保障。只有學生明確了閱讀方向和目標,才能真正體現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教學的價值。找到閱讀和學習的方向。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應讓學生在閱讀本文時清楚地了解應考慮哪些問題。他們應該提取文章中暗示的因素,并應使用這些文本信息來挖掘作者的情感。 因此,才能與自己的情緒共鳴,并提高學生的閱讀體驗。通過建立這樣一個教學目標,學生可以在實際閱讀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并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在閱讀過程中,他們更加關注閱讀的內容,不斷提高小學語文的閱讀效果,提高閱讀教學水平。
2.4引導學生展開交流,在交流中升華認知
在學生充分閱讀和積極思考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講話,發表意見和看法,充分將自己的見解與看法表達出來,讓學生真正實現個性化閱讀。教師應該為學生創建一個交流和互動的平臺,讓學生學會表達,學習說話,學會傾聽,學會總結,讓學生在交流與討論中拓寬學生的認知空間,擴大深度和廣度,引導學生向著更深層次探索。當學生的看法發生偏差時,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加以糾正:當學生的意見不同時,學生可以通過激烈的討論達成共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打破傳統的以教材為中心,以教為中心,一切以標準答案為中心的封閉教學理念。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放學生的思想觀念,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和思維。這樣課堂才能出現更多的“標新立異”,擁有更多不同的聲音,才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這樣的閱讀教學才是我們所追求的。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語文閱讀綜合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持續的動態過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提高閱讀有效性是一線教師永恒追求的教學目標,而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技巧把握是關系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各年級階段學生的差異性確定教學設計及目標,從教學實踐中總結能切實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參考文獻
[1]陳明貴,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3(07):39-40.
[2]田春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4(06):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