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杰
摘要:伴隨新時期下語文新課程改革工作的展開,初中語文教學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滿堂灌”方式已經轉變為新型的自主探究式學習。課堂是教師傳輸知識的舞臺,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實現“低負增效”,如何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基礎上,保障學生能夠進行高效學習,如何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之中,如何實現初中學生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為教學過程中的重點。所謂的“減負增效”并不是要減少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不是不管理學習,不要求教師的教學質量,而是要求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方式,講究教學藝術,進而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科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減負增效
引言
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目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主題,而“減負增效”式的教學是教師教學的最佳境界,減負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前提條件。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實現“減負增效”?是每位初中語文教師目前面臨的教學問題。所謂“減負增效”具體而言就是減輕目前學生過重的課業壓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語文老師也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以及專業素養,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方式,從而打造高效課堂,要與時俱進,轉變教學思想,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以學生為本,圍繞學生開展一系列的教學活動。
一、高效課堂的教學要求
(一)融洽的課堂氣氛
課堂教學氣氛的融洽指的是教師、學生在課堂中的關系。課堂氛圍的工作是由教師開展的,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的調動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在課堂教學中建立活躍而互動性較強的師生關系。
(二)明快的課堂氛圍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首先需要教師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從而建立互動性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快樂;其次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保持平和的情緒,不能夠有較大的情緒變化,因為教師的上課情緒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在上課時的學習狀態;最后,課堂教學中的節奏感和教學內容應該相符合,不能夠脫節。
(三)倡導多產少投入式課堂教學
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既定的教學內容,而如何在規定的時間內提高課堂效率成為教學研究的重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要自己給自己設置框架,要明確認知到實現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在最少的時間內圓滿的完成教學任務。
二、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建議
(一)落實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有目標感,要明確課堂的教學目標。教師只有明確了教學目標后,才能夠清晰的了解要教什么,如何開展教學活動,如何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總是將知識性目標列為教學重點,忽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過程與方法的引導。多數教師仍舊將分數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不會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也不會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只是單純的向學生講解知識。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不利于教學的長期發展,沒有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就不能夠激發學生對初中語文的學習熱情,在目標、理想以及人格養成等方面缺乏教師的引導,很有可能會出現不良的人格缺陷。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也需要引導學生走向健康的成長道路,幫助學生確立科學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具備健全的人格,通過思維訓練等方式讓學生能夠朝著更健康、更全面的方向發展。所誒“磨刀不誤砍柴工”,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落實教學目標的同時,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方式,不僅能夠促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現“減負增效”,還能夠對學生進行德育理論滲透,有利于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精英少年。
(二)通過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積極學習的熱情
目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負擔,不僅包含了課業負擔更是涵蓋了心理上的負擔。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減負”使,一定要注意對學生的心理負擔進行緩解。學生每天在課堂上要學習六七個小時,除此之外,還有早晚自習等學習時間,導致初中生整天都處于較為疲憊的狀態。教師如果不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只是呆板無味的進行灌輸式教學,而忽視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很有可能會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進而就不能夠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對學生而言,一堂生動而活潑的課必將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生也樂于享受課堂,相反一堂死氣沉沉、呆板無趣的課堂是對學生的一種折磨,學生很有可能厭惡學習厭惡課堂。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所采用的教學藝術顯得尤其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輕松而愉悅的教學情景,進而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能夠體味到課堂的新鮮感,進而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消除學生的心理負擔,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
(三)借助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是有效的,而單一的教學方式很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會因為感官疲勞而降低學習效率。因此,需要教師精心組織課堂教學,通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的不同感官,增強學生對信息的接受能力,借助多媒體所具有的傳播優勢,直觀的向學生講授知識。學生通過文字、圖片、音頻以及視頻等方式去學習知識,能夠解決傳統方式下教學內容展現效果較差的問題。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增強初中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總結
教師通過改變教學方式,改進思維方式,轉變教學觀念去優化課堂教學,為學生營造自由發揮的空間,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全面發揮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的輔助作用。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進而實現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獨立思考學習的新型課堂教學方式,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減負增效”。
參考文獻
[1]郭英.語文課堂教學如何實現減負增效[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2(17):90.
[2]錢蓉蓉.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如何實現“減負增效”[J].語文建設,2014(24):15-16.
[3]余岳云.優化評價選準教法精設活動——對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實現“減負增效”的幾點思考[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1(12):46-49.
[4]許晴.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實現教學減負增效[J],吉林教育,2010(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