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秀芳
摘要:語文教學是非常傳統的教學,其所傳授的主要內容便是我們日常所能應用到的字句等,而通過字句的教學一點點向學生揭開語言的面貌,可以說語文教學是循序漸進的。在新課程理念到來后,語文教學不僅僅需要進行知識的傳授,更加需要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文學素養,因此,本文主要探討的就是新課程理念下中學語文教學應該如何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 語文 語言藝術
新課程理念中,以素質教育作為第一位,將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作為教育的主要目標,通過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幫助其成為綜合性人才。新課程目標將傳統教學中的應試教育的缺點進行了改善,也對后續的教學目標做出了認定。在現代的教學理念下,語文教學作為我國基礎語言教學,肩負的任務也越來越重,更加需要其做出自我改善。
一、通過情景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1、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信息時代,多媒體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多媒體課件將聲音、圖像、文本、動畫等媒體融為一體,將抽象化為具體,呈現視覺,營造生動的教學氛圍,提高教學興趣,激發學生新穎性、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促進積極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教師創設適當情境,引導學生把握整篇文章
整體認知包括對文章結構的整體把握和對圖像分析的全面把握。文學作品的整體認知對中學語文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它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感知和理解,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文學氛圍的營造需要教師以教材為基礎,不局限于教材。不要盲目提高高度,不要降低要求。可以說,通過整體認知的建立,將會建立學生一種文學思維,此種思維模式在語文的學習中十分重要,尤其是針對中學生而言,文學思維的建立將會對其日后的語文學習有著重大幫助。
例如,在魯迅的小說《故鄉》教學中,我十分重視學生整體認知能力的培養。家鄉是著名的優秀作品。它講述了1911次革命和人生哲學的不完備性。“生命”和“希望”這一主題在理解小說中起著重要作用。引導學生教學:“我”為什么回到遠離家鄉的故鄉?小說確立了這樣一種結構:返鄉一一故鄉一一離家。也可以理解:離開一一返回——離開。小說講述了“我”和“跑地球”的故事。什么是“我”從塵土中回來?回來后,我選擇離開。為什么?因為沒有這樣一個家的希望,只有一條新路。在具體的分析中,需要讓學生明白家所代表的具體含義,包括故鄉和離開后的心理變化,讓學生一方面了解當時的社會現實,另外一方面能夠體會作者的心態。
二、師生互動教學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必須充分理解學生是中學語文學習的主人翁,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精心選擇教學內容,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構建師生互動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自己的探索和探索中獲取知識、理解真理、掌握學習方法。在課堂上,教師應該讓學生大聲朗讀,獨立理解,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在背誦中理解文章的內容,體驗作者的情感,在深層背誦中升華情感。最后,學生也可以學習如何激發和寫感情。良好的互動將會幫助學生和教師相互理解,同時針對現代學生而言,學生的思路和觀點更加開放,他們需要教師能夠理解他們的觀點,并且在過程中評價且糾正他們的觀點。
三、提高教師語言藝術
語文課堂教學最基本的手段是教師運用自己的生活語言引導學生學習、掌握知識,培養學生感受、理解、積累和使用語言的能力。同時,受情感影響,受思想啟發,享受審美愉悅,豐富精神世界。學漢語,學會做人。因此,中學語文教學是語言運用的藝術。事實證明,一個語言表達豐富的語言教師對學生的語言素養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甚至會使學生終生難忘。因此,中學語文教師必須開始學習和改進教學語言,注重語言的藝術,使自己的教學語言能夠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語言藝術所帶來的形象收益非常大,因此,也將會是中學教師的重點研討思路之一。
四、展開多種形式課外活動
運用語文知識,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語文課外活動是中學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語文課外活動中,應根據年級和層次進行有計劃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中學語文教育是塑造人的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優化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綜上所述,新課程理念帶來了教學的全新要求,也帶來了全新的教育目標,伴隨著時代變遷,觀念和理念不斷受到現代思維的沖擊,教學也是如此,更加需要順應時代做出自我的改變,筆者認為,在未來的發展中,語文教學也會不斷的自我改善,進而滿足全新的教育需求。
參考文獻
[1]季成林.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5(10):96- 96.
[2]彭麗霞.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4):78- 79.
[3]李迎春,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語文個性化教學研究[J].語文學刊(教育版),2012(5):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