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穎 田春
在實踐中,我們越來越能夠體會到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所帶來的有效價值。學生主動性被充分地激發出來以后,他們內在的潛能也參與到課堂教學和學習中來,帶動了教師教學的熱情,提升了課堂互動教學的效果。當然,最重要的是,學內在的學習欲望被充分激發。這些都使得小學生能夠高效學習,也提升了自我價值感和成就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引入到教學中來,并積極啟發、誘導學生質疑,引導學生多問幾個“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使學生從不敢問到想問,從不想問到多問,從不會問到善問,以此來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所以,在下面的內容中,我將主要圍繞小學語文探究式教學的開展,分享自己的幾點經驗。
首先,打造與學生認知經驗相沖突的情景,促使他們提出自己的疑問。學生什么時候會感到奇怪呢?那就是現在所呈現的場景與自己的原有知識經驗相沖突的時候。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創設情境,引起學生這方面的沖突,從而提高他們學習中的探究積極性。例如,在下大雨的時候,人們通常的表現是什么?可是在這篇課文當中,人們反其道而行之,這又是為了什么?充分勾起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從課文中搜集信息來解答這樣的問題;另外,根據教學的需要,積極開發探究式的問題。教師的問題要非常巧妙,要充滿智慧,這樣才能起到積極的效果,我們要讓問題來勾起學生的探究欲望,所以,對每一篇文章,教師都要反復閱讀,深入理解,靜下心來深入思考,提出哪些問題,可以挖掘出哪些寶貴的內涵。只有前期經過認真的準備,才能在教學時有更加優秀的表現。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善于引導學生對課文的題目進行解讀并針對課文題目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研讀文章內容,在文章中找出答案,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導讀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到較深的層次提出問題,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發散式的思維思考。這些都會有助于打開教師的思路,與常規的思路有很大的不同。學生對問題的提出也開闊了教師的視野,幫助教師拓展了思路,尤其在促進教師的教學創新方面,在促進教師不斷反思和完善教學水平方面,都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要在課后的練習題中深入挖掘探究性問題,課后的練習題是對課文的擴展及補充,能夠體現文章的重點。因此,教師要提高對課后練習題的重視,從練習題中挖掘探究性的課題。所以,精心設計每一個練習題,讓練習題起到更好的補充和完善。
簡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為中心的理念的指導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用探究的方式啟發引導,勾起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能夠在探究式的學習中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增強自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