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思遠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為了在服務發展、促進就業中贏得職業教育生機,促進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促進學生提升就業創業能力,職業院校必須強化教育教學及實訓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學生思想觀念、學習實訓、心理狀態等方面出現的問題,采取科學規范有效的方法做好學生管理工作。
一、把育人作為學生管理
工作的首要目標職業院校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意識和自尊心,強調師生平等、互相尊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育難度。學生管理工作必須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內在需要出發,引導學生把個人的成才目標與學校的教育目標統一起來,為學生成長成才創造各種條件,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內在成才動力。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尊重、關心、教育、引導好每一位學生,把學生管理工作的目標確定為教育人, 而不只是管住人。要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建良好的育人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還要根據學生特點和需要,積極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科技和體育活動,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充實他們的課內外生活,發揮正確的導向和宣傳教育作用,通過良好的育人環境,培養德才兼備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二、從學生特點入手,發揮積極因素的作用
職業院校學生有理想信念,精力充沛,朝氣蓬勃;自我意識、獨立意識強,參與欲望提升;有著強烈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希望得到認可與尊重,個性鮮明,情緒強烈而豐富;學習模仿能力強,對事物感知性強,興趣廣泛,辯證思維逐步發展,利于掌握知識、熟練技能。基于這些特點,職業院校學生的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便會明顯顯現。積極因素方面:心理日趨成熟,有自覺的自我塑造能力,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完成了成人準備,明確了生活目標。樂于接受新生事物,急于獲取大量的知識與信息,拓寬自己的視野,追求強烈的時代節奏。 把參加社會活動視為自身的權利,參與欲望高,在行動中對自己感興趣的社會性事物及社會實踐積極參與。社會交往多,民主意識濃,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要求更多的民主與平等對話。消極因素方面:生長條件比較優越,缺乏艱苦創業的精神,特別是吃苦精神較差。追求個性,過分強調自我,導致紀律上放松對自己的約束,行為上喜歡標新立異,對學校的管理有逆反心理。由于對事物的辨析能力不是很強,易受一些不健康事物的影響和不良風氣的蠱惑。因此,對學生的管理,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努力發揮其積極因素的作用,想方設法化解或消除消極因素的影響,才能促使學生健康持續發展。
三、從日常管理做起,抓好環節工作
職業院校學生日常管理要抓好四個環節的工作:一是入學教育環節。新生進校后,在思想上從中學到大學有一個轉變期、適應期,因此入學教育對他們來說非常關鍵,這也將是他們對學校的第一個總的印象,所以首先要抓好新生的入學教育工作。通過對學校的介紹,讓他們對學校產生親切感,對專業產生興趣,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做好應有的思想準備。入學教育后就是軍事訓練。要搞好軍訓工作,通過軍訓對高職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國防意識教育、組織紀律教育,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培養他們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的精神,加強組織紀律性,為形成良好的校風校紀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自我教育和自我鍛煉環節。組織學生參與校園活動和社會實踐,是他們自我鍛煉和自我教育的機會,同時也是培養學生集體意識、團結意識、創業意識和社會活動能力的機會通過校園文化藝術節、慶“五一”“五四”“七一”“十一”“元旦”文藝晚會、唱國歌、升掛國旗活動和寒暑假的社會實踐等活動,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法制教育、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及創業教育講座, 進行道德規范、 素質教育;通過早操、體育課、廣播體操比賽、春季田徑運動會、冬季越野賽、球類比賽、拔河比賽等活動,加強養成教育,強健學生體魄。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學生的實踐參與能力和創新精神、創業意識逐步增強。三是實施教育環節。 由于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是強調自我、喜歡標新立異,因此必須加強他們的紀律約束,嚴格校規校紀。對違紀學生要適時進行處理,對犯錯誤學生要堅持教育和處理并重、先教育后處理的原則,視其錯誤性質、情節及個人的認識態度給予批評教育和紀律處分。對受紀律處分的同學,要做耐心細致的教育轉化工作。要紀律嚴明,獎罰分明,以此引導學生走健康的成長道路。
四、綜合評價環節
為鼓勵學生勤奮學習、積極進取、講文明、樹新風,不斷加強思想品德修養,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力爭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專業人才,學校每學年都對表現突出的優秀學生予以表彰獎勵,授予他們榮譽稱號,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激勵同學們的學習、工作熱情,形成勤奮學習、積極進取、爭先刨優的良好風氣。評選優秀、 表彰先進必須公開公正, 使評選出的優秀學生、表彰的先進個人都名副其實,讓學生心悅誠服,學習有榜樣,趕超有目標,促進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