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才
摘要:分層教學通常是按照學生自身的智力情況以及學習興趣,將其進行合理分級的方式。而正是因為學生缺乏該方面的能力,因此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并且,由于小學六年級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學環境以及家庭教育背景不同,小學生對于數學認識層面不高,且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參差不齊,不能對數學知識進行充分的認識與運用。因此想要解決小學六年級數學存在的問題,需要改變數學教學的方法,以數學分層教學的方式提高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
關鍵詞:小學六年級 數學分層教學 策略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為了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速度,對教育進行改革刻不容緩,其中小學六年級分層教學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善于發掘學生的長處,將學生的長處發揮到最大化,進而能有效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同時,數學分層教學還能在學生差異的基礎上對其實施教學,以此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運用科學有效的策略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該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選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對自身進行校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1、堂教學知識的分層
1.1具體實施策略
通常而言,小學數學知識為了能夠適應大多數學生,因此其內容的難易程度是以中等生的水平作為參考。如此便導致思維發展較快的學生對于課堂內容不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引入一些超綱的課外知識,以此激發此類學生的思維,促使其能夠保持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1.2具體案例分析
例如教師在課堂中進行“百分比”知識的教學時,可以在合適的時間提出這樣的問題:“現如今我們國家的銀行一直在加收額外22%的利息稅,銀行為什么要這樣做,將其下調至20%不就會更方便于計算嗎?”這個問題由于涉及到了當前的金融知識,而且與學生們的生活有所關聯,因此很容易便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引發了激烈的討論,整個課堂的氣氛立刻火熱起來。
2、小學六年級數學分層教學策略
2.1對學生個體情況進行分層
由于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內容作為與初中的銜接內容,該教學內容屬于數學教學中重要的過渡性知識,教師需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基礎,對數學知識進行針對性的分層,為數學分層教學所實施的策略奠定基礎[3]。因此,在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認識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學習差異,從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法等方面出發,將學生分為優等生、普通生以及學困生三個層次,教師不能將該分層結果公開給學生,以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自尊心。
例如,在教授學生《圓的周長和面積》時,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使學生理解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能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理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的面積公式,并能正確的計算圓的面積。教師可結合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情況,通過復習導入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檢測,出示問題:一個圓形花壇的直徑是30米,這個花壇的面積是多少?周長是多少?通過對學生所匯報的結果,教師能夠基本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知識掌握水平,結合該因素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促使數學分層教學能夠順利的展開。
2.2對數學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教學的目標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分層,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還需要對難度進行控制,如果教學目標的制定較高,則學生難以實現,且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不利于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高;但教學目標設置得較低,則學生較易產生自滿心理。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設置教學目標,對于優等生而言可以適當提高教學目標,而對于學困生而言可以適當降低目標,從而讓所有學生都能共同進步與發展。例如,在教授學生《扇形統計圖》時,教師需要以學生對于統計知識的掌握程度為立足點進行分層,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對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對于優等生而言,需要讓其了解扇形統計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與作用,并從中了解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價值;對于普通生而言,需要讓學生通過對扇形統計圖進行分析后,形成統計素養;對于學困生而言,需要讓其通過對實例的觀察認識扇形統計圖,并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相關知識。基于此,教師對于數學目標進行針對性的分層,以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基礎,進而促使各個層次的學生能夠更好的認識相關的數學知識。
2.3對數學評價體系進行分層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常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其的標準,這樣會使一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而學習能力較優的學生容易產生自我滿足的心理。因此,在小學六年級數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時,需要對數學教學評價進行科學的分層,教師不僅要從成績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還需要融入成績以外的評價,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手段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取得很好的進步與發展[4]。例如,在一次數學測驗中,甲同學的成績為92分,乙同學的成績為78分,但是乙同學平時學習中十分努力,雖然天分不高,但是相對于上次的成績而言具有很大的進步;而甲同學雖然有著良好的學習基礎,但是近段時間產生了自滿心理,相對于上一次成績有明顯的退步,對于這兩個學生而言教師需要予以乙同學表揚與鼓勵,同時督促甲同學盡快將心思放在學習上。如此,教師采取合理的分層評價方式能讓學生都能感受到關懷,并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從而促使所有學生共同進步。
結語
由此可知,在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中采取分層教學的策略,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結合教材中的內容展開數學分層教學,從學生個體、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突出教學的層次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共同進步與共同發展,幫助學生更好的提高學習能力,從而促使教師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左達超.數學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解析[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4 (4): 48.
[2]文祥民,小學六年級數學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5( 17):185.
[3]王書琴.小學六年級數學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 (19):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