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竹
摘要:大家都知道,一個企業的運營都會包括經營和管理這兩個主要環節,經營是指企業進行市場活動的行為,而管理是指企業理順工作流程、發現問題的行為。我們也經常把經營管理放在一起講,實際情況是經營中的科學決策過程就是管理的滲透,而管理中的經營意識也可以說是情商的體現。
關鍵詞:經營 管理 方式
目前主營業務為電影發行放映的國有企業的主要業務有兩塊,一是電影發行,二是電影放映。有的院線公司有直屬自投的影院,屬于公司的分支機構,大部分為加盟性質。簡單意義上講影院的經營無非有兩種性質:一是法人單位性質,獨立承擔社會責任;二是屬于分支機構,由上級實施管理。影院的性質不同,影院經營管理者的職責和任務也就不同。下面,我簡單圍繞怎樣做好影院的經營管理工作,講講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謀劃全局的能力
古人說:“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這句話說得很好、很深刻。意思是說,一個領導干部,必須具備洞悉形勢、謀劃全局的能力,這樣才能把工作做好。那么,怎樣才能具備這種能力呢?我認為,應該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一是要有敏銳的洞察力,這是領導者的第一要素。洞察力是說,當看到事物剛剛出現的端倪,就預知了它的結果。人們常說的“見微知著”、“拂塵知降”等等,就是這個道理。這個問題說起來似乎很空洞,但做起來卻很具體。有一個階段,在影院的經營中有各種各樣的違規現象,由于缺少監督,在利益的驅動下,產生了許多私弊。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勢必會下大力量監管的。
一個成熟的領導干部,就是要善于觀察形勢、判斷形勢,在大家還沒有認識到,或者模糊不清的時候,感知它的存在,認識它的本質。
二是要有寬廣的眼界,這是領導者決策的基礎。只有擁有了大量的信息,才能對此進行甄別判斷,去偽存真,之后才可能有正確的決策。
多年以來,如果在工作中沒有形成一個主導思想,那么在如何看待全國的電影市場以及我們公司的工作等方面,沒有一個標準,也沒有一個尺度,成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情。對如何判斷一個省或一個區域的電影市場,或者說決定一個省或一個區域電影市場的核心因素是什么,至少應該考慮一個城市的GTP水平、城市的城市規模和城市人口、城市的人均收入、城市的文化消費意識和城市影院建設的檔次和規模等等綜合因素,才可以下判斷。
以上這些問題,歸根結底是眼界問題。
三是要有完整的工作思路,這是領導者最重要的能力。什么是謀劃全局,謀劃全局體現在哪里?
首先,一個企業有宏觀層次的思路問題。作為以發行放映為主業的院線公司,成員單位也都是加盟性質,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這種松散型的加盟性質的弊端日漸顯現。因此,加大自行投資以及合作入股等形式建設影院的步伐,采取資產聯結的方式,加大與公司與影院的粘合性,讓發行與放映并行,實現兩條腿走路。這就是宏觀層次的思路問題。
其次,一個企業有微觀層次的思路問題。在影院的管理中,我們提出了很多細節的東西,到了能夠操作的程度,比如,服務人員的規范用語,機務人員的規范操作流程等等。這就是微觀層次的思路問題。這些宏觀、微觀的思路,綜合起來就是上面所說的一套完整的、系統的工作思路。
二、要有“事必躬親”的工作作風
親歷親為,力戒浮華之風。現在流行一種認識,認為一個領導不應該事必躬親,把自己混同于老百姓,這樣就不能集中精力謀劃大事,從而做了“越俎代庖”之事。我認為這種觀點是十分錯誤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它把宏觀問題和微觀問題對立了起來,把全局工作和具體工作對立了起來,擾亂了思想,混淆了是非。在這種觀點的作用下,社會上的浮華之風愈演愈甚。有了浮華之風,就不可能深入群眾,深入實際,掌握第一手資料;而沒有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決策。
親歷親為,做每一個崗位的技術權威。1993年電影行業進入改革時期以來,特別是電影院線制改革以來,電影行業完全地走進了市場,這就需要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同舟共濟,搏擊風浪,勇敢向前。一個領導干部,只有把自己工作范圍之內的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能了然于胸,才能夠成為權威;成了這樣的權威,才能夠有鐵的手腕;有了鐵的手腕,才能夠有過人的魄力;有了過人的魄力,才能夠有“搏擊風浪”的本領。
將軍不去前線,就無法正確指揮戰役;影院經營管理者不去前線,不參與策劃,不搞市場調查,不親自放映,就不能有正確的決策。因此,作為影院的經營管理者,能否親歷親為,事必躬親,特別是能否養成這樣的工作作風非常重要。
三、要有“以影院為家”的精神境界
由于影院經營的特殊性,作為影院的經營管理者,應該是最累的,一年365天沒有休息的時間,越是節假日越忙,別人都在休息的時候,影院的經營管理者是最忙最累的時候。從實踐經驗來看,一個影院的經營管理者能否“以影院為家”,對經營的結果非常重要。俗話講,“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一個單位、一個地方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帶頭人,就不可能把工作做好。
四、要做管理上的大內高手
毛澤東同志說過,領導的本質就是管理與協調,這一原則成為各級領導干部的工作指南。不論大小,作為一個領導,無外乎兩件事:一是拿主意,二是用人才。這兩方面都做好了,便成了“大內高手”。
我所說的“大內高手”,就是把現在已有的、躺著的文字,變成活生生的經營實踐,以此來發揚成績,修正不足,不斷把事業推向前進。
五、具備一定的財務知識技能
俗語講“當官不理財,等于瞎胡來”,此話有一定的道理,作為一名合格的經營管理者,必須具備一定的財務知識,這是最基本的常識。實際經營中對經營數據的分析,各類財務表格的制定意味著什么,是對一個經營管理者最初的考驗。
毋庸置疑,在經營管理中,用“數字”說話,最讓人信服。在現在的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從很多渠道都可以獲得你想得到的數據,這就要求經營管理者能夠具備一定的財務知識,學會數據分析能力,從眾多的數據中發現商機、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完善管理,以進一步提升經營單位的抗風險能力和盈利能力。
因此,做好一個經營管理者,仍然需要具備以上技能,以求在不斷學習中完善自我,為整體企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核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