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美怡
我國的農業發展近幾十年來取得很大進步,這與化肥的有效利用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農業就未離開化肥的使用,但是長期施用化肥也帶來了一些影響。目前,我國正大力推廣生物肥的使用,雖然眼下其產能每年僅在1000萬噸左右,但由于其具有既肥地又養地的特性,因此我們相信其一定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在此,我們對生物肥進行全方位的介紹,使讀者對其發展狀況有進一步了解和認識。
昨天:重化肥輕生物有機肥
目前來看,肥料品種結構有一定的改善,配方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的比例逐年提高,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品種發展很快。但長期施用化學肥料也存在一些問題:結構不合理,重化肥輕有機肥和生物肥料、重大量元素輕中微量元素、重氮肥輕磷鉀肥;用量大,我國的化肥用量多出發達國家50%以上,施用技術粗放;利用率低,氮肥利用率僅10%~35%,磷肥當季利用率不到10%,資源浪費嚴重;破壞土壤,土壤板結、結構被破壞、生物肥力下降、土壤生產力下降;環境污染,水體富營養化、重金屬污染現象嚴重;農產品品質下降等。
對于這些過度施用化學肥料帶來的影響,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技術促進處處長周澤宇認為,提高化肥利用率,減少用量,施用生物肥料、有機肥料可以改善施肥過多帶來的危害;化肥的性質要改變,如采用緩控釋肥料、聚氨酸類肥料、多功能肥料等;化肥的使用方法要改變,大量的使用生物肥料,可以平衡協調植物、土壤、微生物三者的關系,發揮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不可替代作用,走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那么,我們不禁要問,到底什么是生物肥料呢?
狹義的生物肥料,即指微生物(大部分細菌)肥料,簡稱菌肥,又稱微生物接種劑。廣義的生物肥料,泛指利用生物技術制造的、對作物具有特定肥效(或有肥效又有刺激作用)的生物制劑。生物肥料品種眾多,常見的有生物有機肥、有機物料腐熟劑、微生物接種劑、光合細菌肥料、復合微生物肥料、EM菌劑、乳酸菌有機肥等。常見的一般分為三類:微生物菌劑、生物有機肥、復合微生物肥料。生物肥的特點是無污染、無公害、低成本、提品質。它能夠為作物提供營養、促進生長;提高肥料利用率;活化土壤養分、改良土壤;抗病、抗蟲、抗逆;同時還能夠修復土壤,保護環境,凡是用到了生物肥的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相對較強。
今天:生物肥得到示范應用
目前,國家高度重視生物產業的發展,并給予其很多政策上的支持,在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國務院關于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和農業部2012年土壤有機質提升試點補貼項目等文件中均有提出,為生物肥料進行規范管理,建立標準體系。現階段,有近1000家企業生產生物肥,年產量達到1000萬噸左右,產值在150億元左右,并有少量的出口產品。同時,現在的農民對生物肥的認識也有所提高,環保健康意識也愈發提高,無公害產品概念深入人心,選擇生物肥料的農戶越來越多,生物肥料的市場前景呈現大好勢頭。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在生物肥料的推廣研究上做了許多工作,篩選出了較好的企業和產品,而且布肥點也很廣泛,基本在全國主要的農區做了大量的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主要有河北、內蒙古、遼寧、黑龍江、湖南、廣西、海南、河南、貴州、云南、陜西、甘肅、新疆等多省市區。進行的推廣活動,主要是根據微生物菌劑在水稻、玉米、大豆上的示范應用,生物有機肥在番茄、葡萄上的應用和復合微生物肥料在瓜果蔬菜等作物的示范推廣。試驗表明,施用生物肥料的作物長勢旺盛且茂密、果形周正、大小均勻、外觀和商品性好、口感純正、內含物含量高、耐儲性提高,在提高產量和品質方面有明顯的優勢。
另外,在這些試驗示范過程中可以看出,施用生物肥料,減輕了由于化肥過量施用對土壤結構、地力等方面的不良影響,同時固氮和解磷解鉀微生物活動能力增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狀,提高了土壤養分的含量和有效性,并且生物肥料的施用還能夠使果實提前成熟、延長采摘期、抵御病蟲害。簡單來說,生物肥料在修復土壤、節約資源和農業環保建設上功不可沒。
明天:做大做強生物肥
對于生物肥未來的發展前景,不管是從國家政策支持層面看,還是從市場前景和實際施用效果講,其發展前景值得期待。具體,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第一,行業規范、產業升級方面。政策管理要規范,國家將完善發展生物肥料的有關政策,同時通過行業標準,市場準入規范等政策措施,把住入門關和產品質量關等;發展龍頭企業,鼓勵合法競爭,淘汰弱小或落后企業,采取兼并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生物肥料行業。第二,產品提升、方法改進方面。要豐富產品的多樣性,針對性要強,在土壤生物修復、抗重茬、工農業廢棄物、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快速腐熟秸稈等方面要提高,保證肥料的高效性、活性強且長,使用方法上要方便、適用、?;?。第三,市場拓展、國內國際并行。擴大應用地區和作物,開拓國際市場,向周邊國家或對農產品質量比較重視的國家出口,潛力較大。
可以相信,生物肥料在得到國家、農業及各相關企業部門的重視后,在未來將有很大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