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慶軍
河南省延津縣位于河南省北中部,轄12個鄉鎮,面積886平方公里,人口51萬,耕地96萬畝,良種覆蓋率在98%以上。延津縣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優質小麥生產示范基地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中國優質小麥產業化示范縣。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現狀
目前,延津縣已初步形成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骨干、種糧大戶和家庭農場為紐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支撐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農業經營主體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
一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截至2015年6月底,全縣共注冊登記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075家,入社成員達1.8萬戶,帶動周邊農戶7.5萬戶。全縣3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4家、市級26家。二是種糧大戶茁壯成長。截至2015年6月底,延津縣100畝以上種糧大戶共75戶,共承包土地面積18195畝。三是家庭農場方興未艾。目前,延津縣有家庭農場10家,均已登記注冊。四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力不斷增強。延津縣共有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3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2家,市級19家。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目前,延津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態勢總體良好,但也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亟待解決。
(一)土地流轉難是最需化解的矛盾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經營,必須以成片規模的土地供應為前提。建立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基礎上的分散經營制度已經嚴重制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相當一部分農民抱著寧可拋荒不可失地的思想,害怕失地失權,不愿意把土地流轉給他人耕種。
(二)基礎設施差是最需落實的環節
種糧大戶承包的耕地農田基礎設施較差、抗御自然災害能力較低的地塊,加大了生產成本。突出表現在路網不配套,機耕路少,路面狀況差,不利于機械運輸與作業;排灌設施少,動力低、機械老化;沒有曬場,倉儲條件差,當農作物收獲后一時難以銷售時,因含水量高,易霉變,如收獲期遇陰雨天往往損失更大。
(三)服務到位難是最需解決的困擾
農業生產周期長,面臨的各種自然風險也大,更需要精心的服務。各級部門雖為扶持農業產業出臺了不少政策和服務措施,但是還存在缺位現象。如保險服務和公益性技術服務缺位等問題。
三、加快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對策和建議
加快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農村改革和發展的必然形勢,當前要著力從三個方面加強推進。
(一)創新方式,有效解決生產要素的瓶頸制約
首先是創新方式加快土地流轉。要按照“穩定所有權、放活經營權”的總體思路,創新方式加快土地流轉。其次是創新方式提高融資能力。農業是弱質產業,投資周期長、風險系數高、比較效益低,融資十分困難。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解決融資難題很關鍵。最后是創新方式保障人才和技術供給。
(二)多管齊下,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政策扶持
一是出臺財政扶持政策。要設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專項資金,通過貼息、補助、獎勵等形式,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興建生產服務設施、建設原料生產基地、擴大生產規模、推進技術改造升級、建立科技研發機構等。二是實行支農項目傾斜。要擴大農村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農技推廣等涉農項目由新型經營主體承擔的規模。三是鼓勵發展糧食專業協會。從長遠看,發展糧食專業協會,也是保證糧食產業穩步發展的重要手段。
(三)加大投入,強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良好的生產條件是糧食生產的基礎,也是降低風險、增產增收的重要保證。將種糧大戶和合作社承包的農田納入農業綜合開發、標準糧田建設等農業項目的范圍,集中投入,實施路、田、水、溝、林綜合改造,切實增強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將其線路納入農電網改造項目中,加大土地整理、高產創建、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建設力度,在有條件的地方推進集中連片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