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35歲的耿得春是山西省鄉寧縣昌寧鎮柳閣原村一名普通的農民,他創辦的快樂波爾山羊飼養有限公司是鄉寧縣唯一圈養山羊成功的“小微”企業,從放養到圈養的突破中,除了勤快肯吃苦外,所有飼養經驗全部來源于實踐。
不當“老板”當“羊倌兒”
由于家庭困難,耿得春十幾歲就進入社會,在當時縣城最火的糧食大酒樓跟著四川師傅做學徒,眼明腳勤又聰明的耿得春很快引起酒樓重視,后來成為糧食大酒樓的頂梁柱,20世紀90年代末,月薪已能掙到1000多元的大廚工資。
耿得春不滿足一輩子做廚師角色,他堅信創業是最好的出路。2000年,他看中毗鄰兩所學校的一家商鋪,做起了文具精品店生意,獨具生意眼光的他4年凈賺20萬,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所有人認為理所當然應該繼續做掙錢的好買賣時,耿得春卻將店面轉讓了10萬元,拿著30萬元回村創業,幾乎沒有任何經驗的他這一次選中了“養羊”。
圈養成功重在技術
耿得春自己雖沒有經驗,但父母卻是村里有20多年經驗的養羊高手,耳濡目染下,學習養羊技術自然有優勢,唯一不足之處是羊的品種單一,科學飼養圈舍條件達不到。耿得春要做的就是要引進新品種、轉變飼養方式、擴大養殖規模。
2007年,耿得春開始專心學習飼養技術,2008年投資擴建飼養基地,從最初占地面積3000余平方米到現在的18670平方米,僅圈舍面積已達到13067平方米。羊的品種在逐漸篩選過程中,耿得春經過考察選中遼寧省蓋州市大廟溝的純種絨山羊,2009年引進一批,羊的總數已從165只增至1200余只。
耿得春總結圈養絨山羊的成功經驗:一是飼料科學營養搭配,二是預防疾病與日常護理。通過幾年的潛心研究、不斷試驗,耿得春得出了獨門“秘方”,使絨山羊的長勢良好,10個月一周期就可以“出”羊。在國家規定注射疫苗外,耿得春根據經驗還要再注射防治口瘡等幾種疫苗。在護理方面,耿得春的絨山羊真正能夠“快樂”成長,不僅“吃得好”“作息有規律”,還有專門的“飲水設備”“運動場”和“游泳洗澡處”。
助更多“取經人”同致富
由于純種絨山羊的肉質好、絨毛長,經濟價值極高,耿得春飼養的絨山羊遠銷廣州、延安等地。每年2月每只羊僅剪羊毛的利潤在100~200元之間,現有規模下每年出售絨山羊的純利潤可達四五十萬元,耿得春貸的款在一年規定時間內連本帶息還清。
靠雙手致富的耿得春成了遠近聞名的能人,很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返鄉回來跟他學習飼養技術,縣城各地慕名而來“取經”的人越來越多,耿得春都毫無保留地耐心教授。
耿得春說:“我懂羊,能一眼看出羊的喜怒哀樂,尤其是羊出現各種不舒服的癥狀時,都能找到原因并及時處理。”兼職“獸醫”的耿得春經常被其他養羊戶請去“瞧病”。
采訪結束時,耿得春忙著在電話中叮囑山水村養羊戶建造養殖場的注意事項……這位摸著石頭過河的“羊倌兒”正在用他的知識帶領著養羊戶們奔向共同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