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渾天傘又稱鐵傘,是鐵傘門武術的獨門兵器。渾天無影傘是渾天傘的演練套路。渾天無影傘共分3套,每套9路,共27路,243個演練動作。
宋朝名將呼延慶之子呼延云龍于北宋末年創建武術門派鐵傘門,以鐵傘作為主要兵器,傘法獨特,武藝超群,傳于其子呼延三絕、徒弟谷風春和蓋九霄。呼延三絕、谷風春傳于鐵傘怪俠古來稀。古來稀傳于岳霆,鐵傘門歷代門人都稱鐵傘怪俠。南宋年間,奸相秦檜設計陷害抗金名將岳飛,又派人追殺岳飛、高寵的后人,幸得武林高手拼死相救,岳霆、高風才免遭毒手。幾經輾轉,岳霆跟隨武當鼻祖張三豐、鐵傘怪俠古來稀、師爺古風春、呼延三絕習武練功,高風也被劍圣瘋僧收下為徒。十幾年以后,岳霆習得一身蓋世武功,以鐵傘怪俠第四代傳人的身份闖蕩江湖,尋機為父洗冤,清除奸相。在木劍先生高風、奪命竹刀楊虹及眾多武林英雄的幫助下,岳霆保大宋收復了國土,暗查奸相叛國的證據,鏟除了武林中的邪惡勢力,最終使父親岳飛的冤屈得以昭雪。這是單田芳老先生的評書《鐵傘怪俠》的故事梗概,雖然這是評書中的武俠故事,但在宋代以來真實的武林中確有鐵傘門武術的傳承,鐵傘門武術傳人使用的主要武術器械就是鐵傘,又稱渾天傘。因為鐵傘門收徒嚴格,歷代傳人都是以俠客劍客的標準選擇弟子門人,加之鐵傘門的獨門兵器——渾天傘部件較多,部件之間配合嚴格,開關鎖緊機構較多,在當時農耕時期,手工制作加工比較困難,所以鐵傘門傳播不廣,很多時期都是師徒單傳。
鐵傘門從南宋初年經過七百余年的傳承到清同治13年(1874年),鐵傘門的武術傳到了四川峨眉山前山頭關帝廟人稱“醉仙劉”的劉浩然道長手中。民國8年,“醉仙”劉浩然道長赴直魯豫巡閱使曹錕府上化緣,得遇時任曹錕衛士長的郭壽臣。當時劉道長,身著黃色青領道袍,足穿云鞋,頭戴壓發銅箍,雖然身高四尺軀干瘦小,年逾七旬,然長髯過胸,相貌巍然,身背竹籠,內插綠鯊魚皮青鋼寶劍,杏黃劍穗。郭壽臣見道長身背寶劍,知是武林中人,即欲與之比較武藝。郭身材魁梧,道長瘦小干枯,豈料轉瞬間,郭三次被道長跌出丈外,郭心悅誠服拜在道長門下,習練醉八仙拳、醉仙劍、太陽掌、太陽散手,特別是學得道長獨傳的渾天無影傘、秦皇長劍、鐵手鴛鴦鉤等鐵傘門功夫和武術器械。
1925年當時在天津鐵路工作的趙玉芝(字潤之)慕名拜郭壽臣為師,學少林功夫、如意拳、綿粘拳、三十六路天罡拳、迷魂掌、醉八仙拳,以及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等武術兵器90多種,特別是得到了鐵傘門武術的真傳,掌握了長劍(秦皇劍)、渾天無影傘等絕技。1937年趙玉芝由于參與炸毀日寇軍車的行動,遭到日軍追捕,只身逃到東北。解放后趙玉芝將所學武術傳給其子趙興華。經趙興華介紹李洪林于1980年拜其父趙玉芝為師,趙玉芝去世后,李洪林又隨義兄趙興華學習如意門、鐵傘門武術30余年,系統掌握了少林派如意門武術各種徒手功夫和武術器械,如:如意綿粘拳、神俠拳、三十六路天罡拳、迷魂掌,以及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等90余件武術器械的使用技法和演練套路,特別是得到鐵傘門的獨門兵器渾天無影傘、秦皇長劍、鐵手鴛鴦鉤等獨門兵器真傳。
歷史上各朝各代都沒有以鐵傘為兵器配備軍中的記載。在各門派武術中除鐵傘門外很少有以鐵傘作為武術器械的傳承。裴錫榮等人合編的《中華古今兵械圖考》中有少林八寶避云傘的記載,其傘“全長五尺三寸,明代洪榮,清代靜修精此術”,并有附圖。該傘五尺三寸與本門傳承的鐵傘器形狀不同,不屬于同一種兵器。本人查閱新中國成立以來各種武術資料沒發現以鐵傘為武術器械的武術傳承。
傘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遮陽擋雨必不可少的用具,在鐵傘門武術中它是一種奇特的稀有武術器械。鐵傘門武術所傳承的鐵傘名為渾天傘,俗稱鐵傘,套路名為渾天無影傘,也叫鐵傘功。渾天傘由兩部分組成,上部由傘桿、骨架、卡具、傘面構成,下部為彎柄短劍,由手柄、卡具、劍身構成。當彎柄短劍插于傘桿中時,下部卡具自行與上部鎖緊,用手按壓下部卡具時可以抽出短劍。
傘作為武術器械各部分都有殺傷作用。傘桿尖可撩、可刺、可點杵,傘面可像盾牌一樣遮擋護身,骨架邊緣可以劈扣、旋轉切割,傘桿可以格架防守,傘柄可以鉤、掛、點、砸。當按動傘柄卡具抽出短劍時,渾天傘就變成了雙器械,左手握上部,傘桿、傘面、骨架邊緣可以格架、遮罩、劈扣、轉割,右手握下部彎柄短劍,可擊、刺、撩、撥、格、架、劈、掃。
渾天傘從外形上看與普通雨傘沒有多大的區別,只有在抽出彎柄短劍時,才能看出它是一種武術器械,因此,隱蔽性強、便于攜帶,利于攻防。
渾天傘由于部件較多,主要由彈簧鋼、不銹鋼制作,比普通武術短器械重量大,整體重約2.5公斤。所以,要求演練者有較深的內功基礎,因此,渾天無影傘套路又叫鐵傘功,演練時要求以意行氣、以氣催力。做到身法靈活自然,步法快捷沉穩,傘法機巧多變,使整個套路舒展大方,優美輕靈,神形飄逸。
(編輯/高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