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覺名
太極拳的根本是自然。從人的視角來看,是人創造了拳法之道;從大自然的視角來看,拳法之道則是大自然衍化而出的。人與大自然的關系,如同一個學拳者與他要鉆研的某一流派拳學系列的關系,其中的拳技和兵械之技可由學拳者逐項掌握應用自如,但指導拳理、實踐方法、相關的輔助練法及設備都離不開拳學系列這個范疇,技法的風格特點亦歸屬這一流派拳學系列名下。大自然不懂語言表達,常以自身所具有的神力和豐富的涵養以及謙虛沉默的態度面對人類,正如孔子所云,“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所以,修煉到更高境界的拳圣就非常明白“道法自然”的妙處。
以自然大道為根本的上品拳學之拳法,其內容、任務、實踐的依據和準則,皆是反映和重構自然中各種性質美的中介。
拳法反映和重構自然性質的美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宗教性質的美——自然本體的體認;
哲學性質的美——自然原理的闡微;
繪畫性質的美——自然形象的勾畫;
音樂性質的美——自然韻律的表述;
技擊性質的美——自然運動的再現。
拳道之五美,如風光無限之中華“五岳”,樂于探索上品拳學者理應逐項登游,采摘奇珍異寶,以造拳法之完美。
(一)宗教性質的美——自然本體的體認
完善人的本性修養,其目標是與自然大道相融合一。要到此境界,就要保有無私、無偏執觀念,這樣才能使人的身心輕松愉快地與自然本體契合,才能做到人和自然的性格“同本異”,才能達到拳圣般的境界與神意。所以,修煉太極拳者應學習掌握儒、道、釋三家傳統文化的道理,簡要說,就是儒家倡導的“大同”,道家追求的“先天混沌”,佛家體認的“圓融”。將這三要素融進太極拳,就構成了太極拳的主旨“和”,而這一個“和”字卻把三教之理囊括殆盡,只要經過意誠心正的長期實踐,就一定能成就上品拳學者的天性德能。
(二)哲學性質的美——自然原理的闡微
信仰與實踐體認相融并重于實踐的是宗教,研究與思辨相融并重于理論的是哲學,這就是哲學與宗教的區別。
哲學是關于自然與人生的學問,拳理是拳法的學問。拳法的哲學性質,就是力求從本體上體認道理,并運用道理來幫助學拳者更進一步了解、反映本體。由于拳法以自然為本,故拳法之理是經自然之理啟示衍變而來,所以重新體認研究自然之理,具有改造、完善、重構和升華拳法之理的可能性,而只要不斷深化、提煉拳法之理的基礎,拳法實踐的依據就會得到深化發展。
哲學屬社會科學,宗教、文學、歷史等知識學科都屬哲學范疇。對宗教、文學、歷史文化有造詣者往往是大哲學家。而宗教、文學、歷史研究得深入并有成就者,亦可說是哲學家。具有淵博學識和非凡理性是哲學家往往都具備一種氣質,這種氣質在拳法中便體現出一種大氣,體現出文雅和中規中矩的神氣。
(三)繪畫性質的美——自然形象的勾畫
在對拳法定義的探討中,稱拳法為造型藝術者,是從拳法的造型性質考慮而提出的。造型藝術不是拳法的定義,但是造型的成分是肯定的。造型在藝術繪畫領域最為顯著,其基礎是描述塑造自然界的各種事物;而拳法因有繪畫的原理在其中,故堪稱更具藝術特質的繪畫。
西方現代藝術,如莫奈、雷諾厄等的印象派繪畫出現,使中國和外國的拳家對拳法中隱含的深層次的“繪畫特質”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事實上,拳法中的“繪畫特質”確有高出一般繪畫藝術的地方。由于拳法具備印象派藝術的意象和原理,其要義需在身內用心揣摩,于是有拳家將拳法看做是高品位的印象藝術,認為它是古典與現代繪畫性質相融并高度抽象概括的典范,是永恒的卓越藝術。
取法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元素性質并以之為訓練手段,緊緊把握住自然的規律、趨向,拳法的表現必定自然,拳法中的繪畫特質必然永恒。拳法所表現的自然是整體的不是局部的,是莊重的不是浮躁的。由于拳法具有這些優秀的藝術基質,所以拳法是高度濃縮了的繪畫藝術。
拳法表現自然、勾畫拳勢的總原則,是舒展與緊湊結合,虛與實相結合,端正和諧與對稱統一相結合,抽象邏輯思維與具體形象思維相結合。落實在拳架上是頭、肩、肘、手、胯、膝、踝七拳,落實在眼神上是注一掛余,即陳照奎大師所說:“眼視敵人為主,兼顧左右。”落實在內勁上是一順一逆,落實在形質上是天與地的基本精神。拳法與自然的造型因素始終貫穿在拳法中,請學拳者用心體悟。
(四)音樂性質的美——自然韻律的表述
自然界的節奏和韻律是音樂最基本的元素,例如被莊子稱為“天籟”的雷鳴風吼,稱為“地籟”的獸語蟲鳴,而“人籟”的則是人的語言、歌聲。人的運動動作加上自然物象,徹底反映出各種韻律、節奏的變化和美感。音樂的基本元素是韻律和節奏,拳法的重要內涵成分亦是韻律和節奏。
音樂的韻律節奏美,是通過起與止、長與短、強與弱、高與低、斷與連等基本元素的不同組合產生的。可以說,拳法的韻律節奏表現與音樂何其相似,忽而強烈,忽而柔和,忽而瞬時停頓。強烈時似驚雷閃電、狂風驟雨,柔和時似行云流水,停頓時則勁斷意不斷、意斷神相連。有時喜,有時悲,喜則節奏輕快跳躍如著名舞蹈家楊麗萍的名作《孔雀舞》,悲則節奏沉重緩慢如著名音樂家華彥鈞的名曲《病中吟》。古今明師練拳,喜怒哀樂、平淡心態俱寓于拳,所以欣賞明師拳法,模仿并用心體會其間的韻味,與欣賞品味古今中外名曲一樣,可使人的思想情操在優美高雅的韻律節奏中得到更高的升華。當今,很多功成名就的各流派名家在拍攝視聽作品(VCD太極拳教學片)時,都喜歡選用古代宮廷名樂《春江花月夜》,或選用音樂家們譜寫的具有古典韻味的典調伴奏,這說明拳家們的音樂素養已得到提高,懂得音樂所蘊含的自然韻律之美,這對提高拳法的韻律節奏內涵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所以,欲造拳法最高境界者,要主動地、有意識地、盡可能多地用心去欣賞體會世界上優秀的音樂作品,感悟自然音樂的節律美質,這樣,拳法的韻律節奏與自然才能合拍,才能臻于上品拳法的境界。
(五)技擊性質的美——自然運動的再現
在拳法家的心目中,自然間凡有生命的動物和自然運動現象,都能成為啟發拳法技擊運動的素材,如袋鼠之間的打斗、流水與飄云等,而我們祖先創造的拳法更是成為啟發拳家揭示技擊運動內涵的直接素材。技擊是拳法的生命和靈魂,沒有技擊性的拳法,只能稱之為舞蹈。美妙的技擊運動完全寓于拳法之中,技擊運動講求迅猛、緊湊、利落、瞬息萬變之美,講求勁力的爆發激烈、陽剛之美,講求柔化剛發、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的以巧打拙之美。
拳法技擊運動的上乘表現都具備三要素:一是充分挖掘出各種技擊運動方式的可能性;二是充分體現技擊的力度、速度和準確度;三是在實戰中,一旦得手要具有連續打出幾個勁法的韻律節奏。充分發揮諸要素的效果,可以讓人獲得技擊美的無上享受。
拳法的技擊是靈活運動的,是具備力感、速度和準確度的。上品拳法技擊不但要有美的韻律節奏,也要發掘出人身技擊的種種潛力,更須有常人不可想象的神力和神技變化。
上品拳學新陳代謝的源泉是自然,從自然中吸取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是保證上品拳學旺盛生命力的基礎。上品拳學具備宗教家的神性,就能在拳法中顯示出自然本體能量;上品拳學具備哲學家的哲思,就能在拳法中顯示出自然深層之理;上品拳學具備畫家的造型能力,就能在拳法中表現出豐富的自然形象;上品拳學具備音樂家的韻律樂感,就能在拳法中表述出自然的韻律節奏;上品拳學具備技擊家的運動能量,就能在拳法中充分反映出自然的運動和力量。上述五種性質的美拳法都具備,拳法的境界不求高于自然,拳法的品位不求上于自然,拳法的性質不求神于自然,而在于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