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飛,白瑞琴*,李曉燕,宋志強,張海勃(.內蒙古農業大學農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0008;.通遼市科爾沁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內蒙古通遼08000)
竹柳(Salix maizhokung garensis)為楊柳科柳屬落葉喬木,生長能力強,樹高可達20 m以上[1-2]。其樹干修長,樹皮綠色、光滑,樹葉濃綠,側枝有輪紋且形態與竹子類似;其根系發達,毛根延展較廣,主根延伸較深,吸收能力強,故適應環境的能力強[3-5]。竹柳是近年來優選、優育馴化的一個品種,抗性強、耐鹽堿、耐水澇,對環境的要求不高[6-7]。竹柳生長速度快、干形優美、材質優良、用途廣泛,經濟效益高,是速生豐產林、工業原料林、農田防護林、鹽堿地與湖泊灘涂造林、園林綠化和環境修復的優良生態樹種[8-9]。目前,竹柳已在我國多個省、市廣泛種植,具有極大的推廣價值和廣闊的發展前景[10]。
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為楊柳科柳屬落葉灌木,在內蒙古地區主要分布在鄂爾多斯市的毛烏素沙地、巴彥淖爾盟、庫布齊沙漠[11-12]。天然條件下,北沙柳主要叢生生長在丘間低地[13-14]。北沙柳喜濕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同時耐干旱和鹽堿的能力也較強,因其生長迅速、萌蘗力強、枝繁葉茂、根系深廣,可起到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流沙的遷移[15-16]。在干旱與半干旱的農牧業地區,用北沙柳營造的防護林帶可有效地阻止風沙的侵襲,如毛烏素沙地在北沙柳防護林帶的庇護下大部分旱田糧食增產10%以上[17-18]。北沙柳的葉營養價值高,是牲畜的好飼料;它的枝易燃,是干旱地區的良好薪材;它的樹皮可提取鞣料制革,且皮、根都可入藥[19]。隨著林產品工業的開發,北沙柳已成為紡織、造紙等許多行業的重要原料,因此深入研究北沙柳的扦插技術能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應用前景[20-22]。該研究通過2種柳樹的扦插繁殖試驗,為柳樹的扦插育苗技術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參考。試驗選用不同扦插基質和不同濃度生根粉溶液對竹柳和北沙柳插條進行處理,從而篩選出2種柳樹的最適扦插繁殖基質和最適生根粉濃度,為速生竹柳和北沙柳的繁殖培育和產業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1.1 試驗材料 該研究選竹柳和北沙柳枝條為試驗材料,竹柳和北沙柳枝條分別采集于內蒙古自治區的鄂爾多斯市萬通農牧業科技園區和赤峰市西拉木倫河流域。所用試劑為生根粉(雙吉爾-GGR-6號),購自于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研所。
1.2 試驗設計 試驗在內蒙古農業大學農學院實驗室內進行。供試園土取自內蒙古農業大學試驗基地耕作層土壤(由表至里0~20 cm)過篩,河沙和草炭購自于內蒙古農業科學院。該試驗采用雙因素處理:扦插基質選用園土、河沙和混合基質(園土∶草炭=1∶1)3種;生根粉濃度分別為0、50和100 mg/L。每個處理設3個重復。
1.3 試驗方法 將采集的竹柳與北沙柳的枝條分別剪成長度約為12 cm的插條,每個插條保留4~5個芽,插條的形態學上端剪成平切口,形態學下端剪成斜切口,并且使上、下切口保持平滑,最后把剪好的插條每60根捆成1束備用[23]。將3種扦插基質按試驗設計分別裝入規格為60 cm×45 cm×17 cm的育苗箱中整平,箱底部均勻打孔以便于良好排水,用800倍多菌靈藥液噴灑各育苗箱基質進行消毒滅菌,消毒后淋透水準備扦插[24]。扦插前,首先將所有的插條放在濃度為0.01%的KMnO4溶液中浸泡消毒1 min,然后按試驗設計分別將2種柳樹的插條基部用3種不同濃度的生根粉溶液浸泡處理2 h,生根粉溶液以浸沒插條下切口為宜[25]。插條處理后立即扦插,采用直插法,密度為5 cm×5 cm,深度為插條的1/3[26]。扦插后,隨手將插條基部的基質按一下,使插條與基質密接,并將育苗箱隨機擺放[27]。注意插后管理,扦插后室內溫度保持在18~28℃之間;要多次噴水,調整室內空氣濕度,較高的空氣濕度和相對較低的土壤濕度是保證苗木成活的關鍵,空氣濕度保持在80%以上,土壤含水量保持在9%左右即可[28]。
扦插30 d后,測量2種柳樹各個處理的出芽數、最長枝條長度、葉片數、根條數和最長根長度。具體測量標準如下:出芽數為每根插條的萌芽個數,測量時無論芽大小均記錄;最長枝條長度為單株最長基部到頂端的距離,將枝條拉直進行測量;葉片數為單株總葉片的數量,選擇主脈超過1 cm長的葉片進行統計;根條數為每根插條萌發的主根條數,選擇超過1 cm長的主根進行統計;最長根長度為每根插條上最長根基部到根尖的距離,將根拉直進行測量。
1.4 統計分析 運用SPSS19軟件,將所測得的數據進行方差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竹柳形態指標的影響
2.1.1 不同處理對竹柳出芽數的影響。由表1可知,用河沙作為扦插基質,竹柳插條出芽數表現最好,園土表現次之,混合基質表現最差,河沙中竹柳插條出芽數比園土和混合基質分別高出7.97%和19.49%。通過方差分析得出:河沙與混合基質中竹柳插條出芽數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園土與河沙和園土與混合基質之間的差異性均不顯著。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竹柳插條出芽數表現最好,生根粉濃度為100 mg/L處理的表現次之,生根粉濃度為50 mg/L處理的表現最差,前者中竹柳插條出芽數比后2者分別高出18.31%和20.86%。通過方差分析得出: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插條與另外2種濃度(50 mg/L、100 mg/L)生根粉處理插條之間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生根粉濃度為50 mg/L處理的插條與100 mg/L處理的插條之間的差異性不顯著。綜合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2個因素考慮,以河沙為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竹柳插條出芽數最多,而以混合基質為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為50 mg/L處理的竹柳插條出芽數最少,前者比后者高出78.26%,通過方差分析得出兩者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

表1 不同處理對竹柳形態指標的影響
2.1.2 不同處理對竹柳最長枝條長度的影響。從表1可以看出,用河沙作為扦插基質,竹柳最長枝條長度表現最好,園土表現次之,混合基質表現最差,河沙比園土和混合基質分別高出6.24%和11.33%。通過方差分析得出:河沙與混合基質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園土與河沙和園土與混合基質之間的差異性均不顯著。生根粉濃度為100 mg/L處理的竹柳最長枝條長度表現最好,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表現次之,生根粉濃度為50 mg/L處理的表現最差,前者比后兩者分別高出1.07%和8.04%。通過方差分析得出:生根粉濃度為50 mg/L處理的插條與另外2種濃度(0、100 mg/L)生根粉處理的插條之間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插條與100 mg/L處理的插條之間的差異性不顯著。綜合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2個因素考慮,以河沙為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竹柳最長枝條長度最長,而以混合基質為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為50 mg/L處理的竹柳最長枝條長度最短,前者比后者高出20.46%,通過方差分析得出兩者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
2.1.3 不同處理對竹柳葉片數的影響。根據表1得出,用河沙作為扦插基質竹柳葉片數表現最好,園土表現次之,混合基質表現最差,河沙比園土和混合基質中竹柳葉片數分別高出10.84%和26.58%。通過方差分析得出:河沙與混合基質和園土與混合基質之間的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河沙與園土的差異性不顯著。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竹柳葉片數表現最好,生根粉濃度為100 mg/L處理的表現次之,生根粉濃度為50 mg/L處理的表現最差,前者比后2者分別高出20.46%和31.58%。通過方差分析得出: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插條與另外2種濃度(50 mg/L、100 mg/L)生根粉處理的插條之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生根粉濃度為50 mg/L處理的插條與100 mg/L處理的插條之間的差異性不顯著。綜合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2個因素考慮,以河沙為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竹柳葉片數最多,而以混合基質為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為50 mg/L處理的竹柳葉片數最少,前者比后者高出83.95%,通過方差分析得出兩者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
2.1.4 不同處理對竹柳根條數的影響。通過表1可見,用河沙作為扦插基質竹柳根條數表現最好,園土表現次之,混合基質表現最差,河沙比園土和混合基質中竹柳根條數分別高出9.8%和29.6%,通過方差分析得出三者之間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生根粉濃度為100 mg/L處理的竹柳根條數表現最好,生根粉濃度為處理的50 mg/L表現次之,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表現最差,前者比后兩者分別高出8.01%和9.29%。通過方差分析得出: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插條與100 mg/L處理插條差異達到顯著水平,生根粉濃度為50 mg/L處理的插條與另外2種濃度(0、100 mg/L)生根粉處理的插條之間的差異性不顯著。綜合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2個因素考慮,以河沙為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為100 mg/L處理的竹柳根條數最多,而以混合基質為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竹柳根條數最少,前者比后者高出53.71%,通過方差分析得出兩者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
2.1.5 不同處理對竹柳最長根長度的影響。分析表1可知,用園土作為扦插基質竹柳最長根長度表現最好,河沙表現次之,混合基質表現最差,園土比河沙和混合基質中竹柳最長根長度分別高出2.64%和21.18%。通過方差分析得出:河沙與混合基質和園土與混合基質之間的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河沙與園土的差異性不顯著。生根粉濃度為100 mg/L處理的竹柳最長根長度表現最好,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表現次之,生根粉濃度為50 mg/L處理的表現最差,前者比后二者分別高出3.28%和4.12%。通過方差分析得出三者之間的差異性均不顯著。綜合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2個因素考慮,以園土為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竹柳最長根長度最長,而以混合基質為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竹柳最長根長度最短,前者比后者高出50.41%,通過方差分析得出兩者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
2.2 不同處理對北沙柳形態指標的影響
2.2.1 不同處理對北沙柳出芽數的影響。由表2可知,用河沙作為扦插基質北沙柳插條出芽數表現最好,園土表現次之,混合基質表現最差,河沙比園土和混合基質中北沙柳出芽數分別高出17.22%和245.07%。通過方差分析得出三者之間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生根粉濃度為50 mg/L處理的北沙柳插條出芽數表現最好,生根粉濃度為100 mg/L處理的表現次之,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表現最差,前者比后兩者分別高出6.98%和8.24%,通過方差分析得出三者之間的差異性均不顯著。綜合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2個因素考慮,以河沙為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為50 mg/L處理的北沙柳插條出芽數最多,而以混合基質為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為50 mg/L處理的北沙柳插條出芽數最少,前者比后者高258.33%,通過方差分析得出兩者差異達到顯著水平。
2.2.2 不同處理對北沙柳最長枝條長度的影響。從表2可以看出,以河沙為扦插基質北沙柳最長枝條長度表現最好,園土表現次之,混合基質表現最差,河沙比園土和混合基質中北沙柳最長枝條長度分別高出0.38%和438.97%。通過方差分析得出:河沙與混合基質和園土與混合基質之間的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園土與河沙中北沙柳最長枝條長度的差異性不顯著。生根粉濃度為50 mg/L處理的北沙柳最長枝條長度表現最好,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表現次之,生根粉濃度為100 mg/L處理的表現最差,前者比后兩者分別高出2.71%和6.47%。通過方差分析得出三者之間的差異性均不顯著。綜合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2個因素考慮,以河沙為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為50 mg/L處理的北沙柳最長枝條長度最長,而以混合基質為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北沙柳最長枝條長度最短,前者比后者高出543.36%,通過方差分析得出兩者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

表2 不同處理對北沙柳形態指標的影響
2.2.3 不同處理對北沙柳葉片數的影響。根據表2得出,用河沙作為扦插基質北沙柳葉片數表現最好,園土表現次之,混合基質表現最差,河沙比園土和混合基質中北沙柳葉片數分別高出9.04%和463.50%。通過方差分析得出:河沙與混合基質和園土與混合基質之間的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河沙與園土中北沙柳葉片數的差異性不顯著。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北沙柳葉片數表現最好,生根粉濃度為50 mg/L處理的表現次之,生根粉濃度為100 mg/L處理的表現最差,前者比后兩者分別高出2.60%和4.94%,通過方差分析得出三者之間的差異性均不顯著。綜合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2個因素考慮,以河沙為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為50 mg/L處理的北沙柳葉片數最多,而以混合基質為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北沙柳葉片數最少,前者比后者高出605.84%,通過方差分析得出兩者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
2.2.4 不同處理對北沙柳根條數的影響。通過表2可見,用河沙作為扦插基質竹柳根條數表現最好,園土表現次之,混合基質表現最差,河沙比園土和混合基質中竹柳根條數分別高出1.71%和27.96%。通過方差分析得出:河沙與混合基質和園土與混合基質之間的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河沙與園土中竹柳根條數的差異性不顯著。生根粉濃度為50 mg/L處理的北沙柳根條數表現最好,生根粉濃度為100 mg/L的處理表現次之,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表現最差,前者比后兩者分別高出11.95%和11.38%,通過方差分析得出三者之間的差異性均不顯著。綜合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2個因素考慮,以河沙為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為50 mg/L處理的北沙柳根條數最多,而以混合基質為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北沙柳根條數最少,前者比后者高出88.41%,通過方差分析得出兩者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
2.2.5 不同處理對北沙柳最長根長度的影響。分析表2可知,用河沙作為扦插基質北沙柳最長根長度表現最好,園土表現次之,混合基質表現最差,河沙比園土和混合基質中北沙柳最長根長度分別高出0.84%和16.36%。通過方差分析得出:河沙與混合基質和園土與混合基質之間的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河沙與園土中北沙柳最長根長度的差異性不顯著。生根粉濃度為50 mg/L處理的北沙柳最長根長度表現最好,生根粉濃度為100 mg/L處理的表現次之,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表現最差,前者比后兩者分別高出7.32%和10.67%,通過方差分析得出三者之間的差異性均不顯著。以河沙為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北沙柳最長根長度最長,而以混合基質為扦插基質和生根粉濃度為0處理的北沙柳最長根長度最短,前者比后者高出36.83%,通過方差分析得出兩者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
在不同處理對竹柳和北沙柳扦插繁殖的影響中,各項形態指標均表明未經生根粉處理的竹柳和北沙柳插條扦插效果最好;以河沙和園土作為2種柳樹的扦插基質表現效果較好,混合基質(園土∶草炭=1∶1)表現效果最差。以園土作為扦插基質和以河沙作為扦插基質進行比較,竹柳排除根條數1項,北沙柳排除出芽數1項,其余各項形態指標均表明兩者的差異不顯著,而河沙與混合基質和園土與混合基質之間的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因此,結合經濟方面因素綜合考慮,在大量繁殖育苗工作中以園土作為竹柳和北沙柳的扦插育苗基質是最合理的選擇。
[1]呂德文.竹柳引種試驗初報[J].防護林科技,2011(5):42 -43,53.
[2]高峰.超速生樹之王——美國竹柳[J].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2009(12):22.
[3]徐克順.竹柳生物學特性及扦插育苗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1(20):121 -122.
[4]劉森勛.竹柳扦插育苗技術試驗[J].中國農業信息,2013(16):20-21.
[5]安旭,陶聯偵,鄭麗芳.竹柳嫩枝扦插育苗技術[J].河北林業科技,2010(1):89,94.
[6]馮潤懷,路占忠.美國竹柳引種育苗技術試驗[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2(12):41-43.
[7]夏良才.竹柳引種栽培試驗[J].安徽林業,2010(Z1):83 -84.
[8]朱繼軍,陳必勝,王玉勤.蘇柳、竹柳等速生能源柳引種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9):14290 -14291.
[9]張健,李敏,李玉娟,等.沿海灘涂耐鹽柳樹能源林造林試驗研究[J].林業實用技術,2012(11):10.
[10]孟祥海,張俊飚.新興速生樹種推廣優勢,經濟效益及發展對策研究——以速生竹柳為例[J].林業經濟問題,2013,33(3):243 -248.
[11]張瑋,張國盛,寧明世,等.北沙柳種質資源的初步調查與分析[J].水土保持通報,2010(3):148 -152.
[12]肖春旺,董鳴,周廣勝,等.鄂爾多斯高原沙柳幼苗對模擬降水量變化的響應[J].生態學報,2001,21(1):171 -176.
[13]姚月鋒,滿秀玲.毛烏素沙地不同林齡沙柳表層土壤水分空間異質性[J].水土保持學報,2007,21(1):111 -115.
[14]肖春旺,周廣勝.不同澆水量對毛烏素沙地沙柳幼苗氣體交換過程及其光化學效率的影響[J].植物生態學報,2001,25(4):444 -450.
[15]高永,邱國玉,丁國棟,等.沙柳沙障的防風固沙效益研究[J].中國沙漠,2004,5(24):365 -370.
[16]曹波,孫保平,高永,等.高立式沙柳沙障防風效益研究[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7,5(2):40 -45.
[17]王治國,辛在柱.流動沙丘沙柳分區造林技術研究[J].內蒙古林業科技,2005,31(3):18 -20.
[18]高菲,高永,高強,等.沙柳沙障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7(2):79 -87.
[19]許鳳,JONES-GWYNN LL,孫潤倉.速生灌木沙柳的纖維形態及解剖結構研究[J].林產化學與工業,2006,26(1):91 -94.
[20]孟邵和,喬玉玲,孫玉英,等.“編織柳”育種選育研究報告[J].山東林業科技,1992(3):7 -11.
[21]薛玉,楊桂花,陳嘉川,等.沙柳特性及其綜合利用[J].華東紙業,2011(4):57 -60,64.
[22]王文才,吳兆軍,白銀河,等.沙柳與鄂爾多斯沙區經濟發展的關系[J].內蒙古林業科技,2005(2):37 -39.
[23]毛曉霞.三種激素對竹柳扦插生根的影響[J].湖北農業科學,2013(5):1086-1089.
[24]王開芳,趙萍,侯立群,等.沙柳引種扦插育苗試驗[J].山東林業科技,2006(3):37-38.
[25]王敏,張國盛,王林和,等.4種插穗預處理方法對臭柏硬枝扦插的影響[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4):106 -111.
[26]李福榮,孫建華,周建華,等.河北楊硬枝扦插技術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3):80-83.
[27]宋麗華,司惠寧.金絲垂柳扦插繁殖試驗[J].林業科技,2002,27(6):1-3.
[28]單立華.金絲垂柳扦插繁殖及苗期管理技術[J].遼寧林業科技,1998(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