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穗禧
廣東廣播電視臺,廣東廣州 510066
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實現傳統數字電視與網絡電視技術的融合
黃穗禧
廣東廣播電視臺,廣東廣州 510066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技術營運而生,網絡電視的出現對傳統數字電視產生了重大影響,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數字電視應當跟隨時代腳步,加強與網絡電視技術的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傳統數字電視的創新和發展。本文對傳統數字電視與網絡電視進行了比較分析,探討了二者融合的必要性,并研究了在新媒體環境下實現傳統數字電視與網絡電視技術融合的具體策略。
新媒體環境;傳統數字電視;網絡電視技術;融合
近年來、芒果TV、PPTV、騰訊視頻及芒果TV等網絡電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興起而迅猛發展,這對傳統數字電視造成了強大的沖擊,為了確保傳統數字電視的生存和發展,將傳統數字電視與網路電視技術相互融合勢在必行,基于以上,本文簡要研究了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數字電視與網絡電視技術的融合策略,旨在促進傳統數字電視的創新,實現傳統數字電視的可持續發展。
1.1 技術體系不同
傳統數字電視系統主要由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兩部分組成,其中硬件系統包括編碼、調制、復用加擾等硬件,軟件系統包括EPG、SMS、CAS等軟件。傳統數字電視的接收端是電視機加上機頂盒,通過單向的HFC網絡進行數據的傳輸,即便用戶增加,也不會對傳輸網絡以及前端的平臺造成影響,因此,不需要增加視頻服務器來儲存及分發相關內容,這就降低了傳統數字電機運營成本,且管理起來簡單易行。
網絡電視系統主要由CRM內容管理、存儲、認證計費電子系統及流媒體服務等組成,電視機、IP機頂盒加PC構成了其接收終端,網絡電視的傳輸網絡主要為IP網,對于大規模的網絡電視應用中,需要對整個運行網絡全面運行才能夠提供支持。
1.2 業務內容及盈利方式不同
傳統的數字電視采用廣播的方式進行傳播,只有對HFC廣播網進行雙向改造才能夠實現視頻點播,傳統數字電視提供內容基本上是與生活資訊相關的頻道,內容相對單一。傳統數字電視主要靠基本的收視費、高清頻道訂購以及廣告業務來實現盈利。
網絡電視的最主要特點就是有著十分靈活的交互性,其所應用的IP傳輸網絡有著先天的交互優勢,發布內容的方式多種多樣,例如廣播、組播、單播等,多樣的發布方式能夠實現節目預約、電子菜單、節目快進及快退等,同時網絡電視節目的編排也更加靈活[1]。網絡電視還可以基于互聯網開展其他內容業務,例如網絡游戲、電子理財等。從盈利方式上看,網絡電視主要靠增值業務收費實現盈利,例如時移電視、互動游戲、點播電視等。
1.3 運營風險存在差異
高清的圖像是傳統數字電視的賣點,其有著大眾化、低成本等優勢,同時在長時間的發展歷程中,電視終端已經成為每一個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設備,且其用戶基數較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傳統數字電視在盈利模式上相對單一,除了收視費外,其他盈利模式還有待探索,這將成為傳統數字電視的運營風險。
網絡電視依托于互聯網,其能夠實現互聯網業務的擴展,且TCP/IP具有較高的開放性,交互功能較強,能夠適應于各種增值業務的開發,同時能夠滿足受眾信息咨詢、娛樂、教育、商務等功能融合的個性化需求。此外,網絡電視的市場體制以及市場能力較強,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其市場會被進一步激活。但其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網絡電視發展實踐較多,因此其用戶數量雖然增速較快,但還不能與傳統數字電視分庭抗禮,而要想實現網絡電視的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要采取措施增加用戶數量,同時,網絡電視內容雖然有著一定的開放性,但國家對其內容近年來管控嚴格,這也使得網絡電視的運營存在一定風險。
2.1 網絡電視受眾規模較小
傳統電視經過多年發展和國家扶持,有電視直播頻道的傳輸權,這也是網絡電視的一大劣勢,使得網絡電視受眾群體較小,限制了自身的發展,將網絡電視與傳統數字電視相互融合能夠擴大自身的受眾規模,促進網絡電視的進一步發展。
2.2 傳統數字電視內容資源缺乏競爭力、業務較少
當前高清電視仍是傳統數字電視的主推業務,但其終端功能以及內容資源等方面相較于網絡電視來說較為落后,在于網絡電視技術融合后,能夠增加用戶數量,甚至增加異地用戶,同時傳統數字電視能夠通過互聯網打破自身單向傳輸網絡的局限,這對于傳統數字電視開發互動內容以及增值業務有著重要的作用。
3.1 多屏互動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不斷發展,極大的增加了網絡電視的用戶數量,因此,傳統數字電視應當借助網絡電視這一優勢,大力開發并應用新媒體,通過多終端渠道來增加用戶數量,實現多屏互動的生態傳播。此外,應當積極利用云技術,加強電視節目在移動終端上的傳播,以中央電視臺為例,中國網絡電視臺就在倫敦奧運期間通過云儲存的方式將節目內容通過網絡電視實現全覆蓋,同時通過與各大網絡網站的聯合,提升了傳播效果,實現了一云多屏,將整個電視節目形態轉化為網絡傳播形態,實現了傳統數字電視與網絡電視的無縫對接,增強了互動性,打破了用戶只能線性收看電視的局限,從而提升了傳統數字電視的靈活性,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傳統數字電視與網絡電視技術的融合[2]。
3.2 轉變評估機制
傳統的電視節目價值評估主要是依靠收視率指標,網絡的開放性擴大了輿論表達的空間,傳統數字電視在網絡上的影響力能夠反映出其真實的社會影響力,在大數據時代,傳統數字電視與網絡電視技術的融合應當積極轉變評估機制,利用網絡電視的開放性來對電視節目進行評估,實現觀眾對電視節目的自由選擇,增加受眾與電視的互動性,以此來提升電視業的服務型概念,從而實現對用戶電視節目需求的個性化定制。
3.3 加強節目研發
傳統數字電視應當與網絡電視相互合作,共同開發直播資源,將傳統數字電視的直播資源與網絡電視進行共享,實現網絡電視內容與傳統電視內容的結合。長期以來,人們收看傳統數字電視節目只是被動的接受,并沒有自主選擇電視內容的權力,這是制約傳統數字電視發展的重要問題,因此,傳統數字電視在與網絡電視融合的過程中應當打破這個局限沒能夠讓觀眾對電視節目的內容、時間等各個方面進行自主選擇。
3.4 同步傳播與異步傳播的融合
傳統數字電視采用同步傳播的方式,即觀眾智能被動接受電視節目信息,異步傳播則是網絡電視的節目傳播方式,即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來選擇電視節目信息[3]。因此,要想將傳統數字電視與網絡電視深度融合,應當將同步傳播方式與異步傳播方式結合在一起,例如一些影視劇等電視節目內容采用異步傳播的方式,實現對節目時間、進度的自主選擇,一些直播的體育賽事以及春節晚會等直播節目采用同步傳播的方式,讓觀眾感受到實時的觀看體驗。
綜上所述,互聯網的發展催生了網絡電視,對于傳統數字電視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一定影響,本文簡要分析了傳統數字電視與網絡電視技術的比較,并分析了二者融合的必要性,研究了具體的融合策略,旨在推進我國電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羅蒙.三網融合視域下網絡電視對傳統電視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3.
[2]易紹華.數字化背景下中國電視媒體的網絡化生存研究[D].武漢大學,2009.
[3]陳明玥.電視與網絡融合的對策探討[J].新聞界,2011,1:6-7,5.
G2
A
1674-6708(2015)149-01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