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丹 周麗華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對民辦高校英語專業英國文學課程教學的幾點建議
劉春丹 周麗華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如何通過課程改革提高英語專業學生學習英國文學課程的效率,增強學生的人文素質及綜合能力,已成為英語界有識之士共同關注的問題。本課題通過分析英國文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提出英國文學課程教學改革新思路,提高文學教學效率。
英國文學 教學模式 教學創新
民辦高校作為新建本科院校,其教學大綱旨在培養應用型人才。英國文學作為英語專業的核心必修課程,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力及鑒賞能力。通過學習英國文學課程,一方面學生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寫作背景,拓展知識面,加深對英國文化的了解,提高文化素養,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情感智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1]。
作為英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的英國文學課程在各高校英語專業的高年級開設,旨在通過文學教學,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審美水平,陶冶學生情操,培養良好的文化素養,為將來從事英國文學研究、英語教學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礎。文學課程教學大綱設定的目標很好,但是在具體教學中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很多高年級學生表示雖然學了一兩年的文學課程,但是對英國文學仍然不是很了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教師方面。
1.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課堂上還是主要以老師為中心,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知識灌輸,而不進行獨立思考,發散思維。為了完成教學計劃,許多教師會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忽視了培養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導致學生對課程產生厭煩情緒,這樣一來,不僅忽視了對學生智能的開發,同時不利于對學生創新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養[2]。
2.有的教師英國文學素養有所欠缺,對英國文學了解甚少,面對學校分配的教學任務,只好照本宣科,教學內容也僅限于課本知識,不能適當地向學生拓展課外知識,對文學背后的英國文化鮮有涉及,學生對于這種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很容易產生反感情緒。
(二)教材方面。
1.英國文學歷史悠長,內容繁多且錯綜復雜,對于學生來說,要求學習掌握的知識點太多,想要全面地掌握英國文學知識并非易事。此外,有些文學知識并不具有太強的趣味性,想要了解掌握此類知識,多數學生只得選擇機械地死記硬背,這在很大程度上再度使得學生覺得文學知識枯燥乏味。
2.部分文學作品比較難懂,以莎士比亞作品為代表,作品大多采用中古英語,與現代英語有較大差別。部分學生本來就不具備較強的語言功底,閱讀現代英文小說或劇本都還存在不小問題,如若再遇上中古英語,他們就會倍感頭疼。
3.部分高校現在采用的教材只是單純地介紹英國文學知識,幫助學生了解英國著名作家及他們的主要作品。由于課時限制,雖然經過了一兩年文學課程的學習,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幾部完整的英文名著,沒能學會如何欣賞和分析文學原著。
(三)學生方面。
1.多數學生對文學課程重視不夠,認為學習文學課程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對于提高英語水平沒有多大實際幫助。現今面臨就業難的局面,很多學生更傾向于學習語言 “工具化”的課程,如外貿英語、英語口譯等實用性很強的課程。
2.對于英語非第一語言的中國學生,一看到篇幅較長、生詞較多的英國文學著作,難免心生畏懼產生抵抗情緒。雖然英國文學課程在英語專業高年級進行開設,學生也進行了兩年的基礎課程學習,但是英文名著本身還是比較有難度的,學生在閱讀并理解英國文學作品上存在著較大的困難。
3.當今時代的大學生處在網絡發達、娛樂方式眾多的時代,很多大學生經不住網絡的誘惑,沉迷于電影、電視、網絡游戲之中,過于注重感官享受而忽視了培養內在素養,文學對于他們來說無足輕重。
4.對文學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對文學背景知識要有一定的了解,背景知識在很大程度上與英國歷史有很大聯系。現今生源廣泛,英語專業招生文理兼顧,理科背景的同學對于文科知識如世界歷史、世界地理等科目的掌握十分欠缺。雖然在大一大二階段學校有開設相應的課程幫助學生學習相關文科知識,但大多數同學仍然感到缺乏支撐學好文學課程的背景知識。
(四)傳統考核方式。
傳統的考核方式是一卷定成績,即只要學生卷面作答得好,就可以在期末考試中取得高分。這種考核方式使得很多學生學會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采用考前突擊方式,短時間內快速地將整學期的文學知識記在頭腦中。采用這種方式,學生在死記硬背的過程中并不能對文學知識較好地消化,也不能將有關知識點聯系在一起,考場上憑借記憶將考卷答完之后很快就會將大部分知識拋于腦后。這樣一來,學生雖然在考試中取得了較優異的成績,但這并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也違背了考試的真正目的即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根據對英國文學課程教學現狀分析出的上述原因,筆者認為要提高教學效率,應從教師、教材、學生、考核方式四方面入手,針對各方面的具體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改革方案,提高教學建設質量,讓學生通過文學課程的學習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一)教學方法改革。
1.打破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上以學生為主導。改變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不再是老師滿堂講課,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灌輸,老師應該多聽取學生的意見,帶動學生多參與小組討論。課堂上老師只是作為引出知識點的引子,更多的知識要讓學生通過課上討論,課下分工合作,搜尋相關資料得出,最后以PPT的形式在課堂上向大家分享展示。這樣一來,老師既實現了教學目標,學生又學到了知識,還會有更加深刻的印象,知識點更容易掌握牢固。
2.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文學著作,培養學生對原著的鑒賞能力。針對部分采用中古英語的英文名著,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帶領學生細細品味作品,適當采用雙語教學,結合優秀的中文譯文,減輕學生對賞析難度較大的英文名著的抵觸心理。課后老師應布置學生預習文學作品的任務,課堂上讓學生提出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難點與疑惑,老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如此,課堂上老師在對名著進行分析的時候,學生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知識灌輸,而是提前做好了準備,在經過自己的一番獨立思考之后,接受老師的正確指點。這樣既有助于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文學作品,掌握文學鑒賞的能力,又有助于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
3.改變傳統考核方式,改變學生死記硬背的不良學習習慣。針對傳統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學校可以將考試分為幾項測評方式,然后取其綜合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判。例如評判標準可以分為學生平時表現、撰寫論文與報告,以及期末考卷成績等幾方面。通過這種較為公正的評判方式,學生明白學習一項課程不只是期末苦下工就足夠,考試的真正目的在于檢測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不是應考能力。同時,通過這種方式改變學生以往考前死記硬背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更注重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多下工夫,從而讓學生在真正意義上掌握文學知識。
(二)文學課程老師要注重自身文學素養的培養。
針對部分文學課程老師自身文學修養不足的情況,要想有效地帶領學生學習文學知識,老師應該在這方面加強自身文學素養的培養,多充電讀書。另外,學校應該重視文學老師素質的提高,可以適當地派遣個別文學老師出國,感受英國文化,直觀地了解英國的風土人情,如此,文學老師對英國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勝任文學課程的教學任務。
(三)在選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增加教材配套讀本,讓學生接觸更多的英文原著讀本。
教材是課堂的核心部分,對學生學好英國文學課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3]。課堂上老師應該帶領學生多閱讀配套教材讀本,欣賞原汁原味的文學作品,而不是僅僅講述作者生平及重要著作。通過閱讀文學原著讓學生了解作者的作品精髓和核心思想,以及作者所處的那個時代的文化背景,同時可以培養學生閱讀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養。
英國文學課程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作為英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的英國文學課程,其重要性對英語專業學生不言而喻。因此,加快改革步伐,進一步完善英國文學課程教學是當前的首要任務。改革的道路漫漫長遠,我們需要在實踐中繼續探索不斷完善改革模式,通過不斷實踐,深入調研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為培養具有閱讀鑒賞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及高度審美情趣和高素質的人才作貢獻。
[1]門紀敏.多元智能理論在英美文學教學中的應用[D].導師:魏曉紅.河北師范大學,2014.
[2]鞠玉梅.修辭能力與外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J].外語界,2008,(6):47.
[3]張夢雪.提高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學比重對學生學習效果影響的案例研究[D].導師:高曉清.湖南師范大學,2013.
本文系遼寧對外經貿學院2015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對民辦高校英語專業英國文學課程教學的幾點建議(主持人劉春丹,指導教師周麗華,編號2015XJD CA090)”的階段性成果及遼寧對外經貿學院2015年度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互相融合下的《跨文化交際》課程教學研究與實踐,編號2015XJJGZXXM05”的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