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明 鞏向諾
(山東省淄博市第四人民醫院 淄博255000)
布魯氏桿菌病(布病)指的是由布魯氏桿菌而引起的感染,屬于一種以家畜為主且人獸可共患的傳染性疾病。其主要的傳染源為帶菌動物,病原體多是通過帶菌動物的排泄物,特別是精液、胎衣、流產胎兒和乳液等廣泛地傳播。布魯氏桿菌多經由消化道和呼吸道進入人體,也可通過受到損傷的皮膚或黏膜等進入人體[1]。布魯氏桿菌在進入人體之后,會被人體的吞噬細胞所吞噬,然后隨淋巴進入局部淋巴結進行生長和繁殖,從而引起人體內的網狀內皮系統出現增生,可對人體的神經系統、生殖系統、免疫系統、血液系統以及骨關節造成損害。所以,布魯氏桿菌病患者在臨床上多表現為發熱、頭痛、多汗、關節疼痛、肝脾大及睪丸炎等癥狀。布魯氏桿菌病屬于一種地方病,只在某些地區流行。本研究采用多西環素聯合利福噴丁治療布病,取得了滿意的結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布病患者中選取50例作為研究對象。50例患者大都來自畜牧區,其中45例患者家中飼養有牛或羊,且患者有與牛羊親密接觸史;另5例為城市居民,1例患者在發病前曾飲用過未經蒸煮的鮮牛奶,3例患者在發病前曾在夜市上食用烤羊肉串,1例患者在發病前曾吃涮羊肉。經臨床診斷,50例患者均為布病,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齡28~49歲,平均年齡42歲,病程3 d~6個月,平均病程3.5個月。50例患者及家屬均已在知情情況下簽署同意書。
1.2 病例排除標準 (1)65歲以上的患者;(2)對多西環素類或利福噴丁類藥物有過敏史的患者;(3)經臨床診斷,有其他感染類疾病的患者;(4)有嚴重的心、肝、腎等內臟疾病的患者;(5)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6)知情后不愿簽署同意書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口服多西環素類和利福噴丁等藥物 每周給予50例患者0.6 mg利福噴丁膠囊,分2次空腹口服(餐前1 h);多西環素0.1 mg,每天分2次空腹口服;護肝片2片/次,3次/d,口服;21金維他1片/次,1次/d;療程6周。服用利福噴丁期間,少數患者會伴有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明顯升高等現象,應定期檢查患者的血象和肝功能,盡量避免患者進行撥牙手術,指導患者注意口腔衛生,囑咐患者在服藥期間禁止飲酒。布魯氏桿菌在進入關節腔后,會迅速在關節腔內生成病灶,從而引起患者的關節痛癥狀,為有效緩解患者的病痛,可給予適量解熱鎮痛藥,例如撲熱息痛等,或指導患者服用身痛逐瘀湯:乳香10 g、沒藥10 g、桃仁15 g、黃柏10 g、秦艽 15 g、紅花 15 g、蒼術 15 g、地龍 15g,20 d為1個療程。
1.3.2 靜脈滴注黃芪注射液 10 ml黃芪注射液加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1次/d,15 d為1個療程。黃芪注射液可增加人體血液中白細胞數量,也可提升血液中吞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吞噬功能。此外,黃芪注射液對人體的肝臟功能具有確切的保護作用。針對服藥期間轉氨酶增加的患者,可以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加2.5 mg/kg的甘利欣,行靜脈點滴,14 d為1個療程。
1.4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患者多汗、發熱、頭痛、關節痛、肝脾大及睪丸炎等癥狀消失,精神狀態良好;顯效:患者多汗、發熱、頭痛癥狀消失,關節痛、肝脾大及睪丸炎等癥狀得到顯著緩解;有效:患者多汗、發熱、頭痛、關節痛、肝脾大及睪丸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無效:患者多汗、發熱、頭痛、關節痛、肝脾大及睪丸炎等癥狀無任何好轉[2]。
1.5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50例患者的臨床療效、臨床病癥的改善情況、患者的不良反應和復發率等情況。
1.6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和癥狀改善情況 50例患者在經過6周的治療后,多汗、發熱、頭痛的痊愈率為100.0%,關節痛痊愈率為95.2%,肝脾大痊愈率為78.9%,睪丸炎痊愈率為83.3%,平均痊愈率為89.4%。見表1。

表1 50例患者的臨床療效和癥狀改善情況[例(%)]
2.2 不良反應和復發 本研究中無不良反應發生。有3例患者在痊愈后的第2年中出現如多汗、發熱及關節疼痛等復發癥狀,確診后,給予其1個療程的藥物治療,最終這3例患者均痊愈。
布病在臨床上的病理表現為網狀內皮系統及其他內臟器官中的增生炎癥發生改變,并帶來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如多汗、發熱、頭痛、關節痛及肝脾大、睪丸炎等。在布氏桿菌病的發病過程中,既存在著細菌毒素的作用,也參與有變態反應,所以布氏桿菌病的發病過程較為復雜。一直以來,布氏桿菌病都難以治愈,此外,藥物的毒副作用大等一系列問題困擾著患者、家屬及醫療人員,與此同時在對布氏桿菌病進行臨床診斷時也容易發生誤診情況,易與感冒、關節炎及骨髓炎等病癥混淆。
臨床上,布病的治療大都應用抗生素治療,如應用利福噴丁聯合四環素對急性期布氏桿菌病進行治療,應用利福噴丁聯合四環素及多西環素三藥療法進行治療,以及應用利福噴丁、頭孢三嗪及多西環素三藥聯合治療等。而中醫研究認為,中醫臨床研究中雖未有布魯氏桿菌病的病名,但是在《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等古醫書上均有類似關于布魯氏桿菌病的描述。此外,中醫認為,急性布魯氏桿菌病多為濕熱、濕溫的范疇,慢性布魯氏桿菌病則屬于虛損、痹證的范疇。也有醫療人員認為,應加強對疫區的醫療人員的全面培訓,使其可以全面了解布魯氏桿菌病的主要臨床癥狀,如多汗、發熱及節疼痛等。布魯氏桿菌病診斷難題的解決有利于患者在患病后得到及時地治療,以爭取早日康復[3]。
本研究中采用利福噴丁聯合多西環素對布魯氏桿菌病進行治療,通過對50例布魯氏桿菌病患者進行治療,患者的多汗、發熱、頭痛、關節痛及肝脾大、睪丸炎等臨床癥狀得到顯著地改善,平均痊愈率達到89.4%,且無不良反應,復發率也較低。這說明應用多西環素聯合利福噴丁療法治療布病,臨床療效好,安全性強,且復發率較低,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應用。
[1]卜素賢.多烯環素聯合利福噴丁治療布病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23):171-172
[2]陳肄,李新,張菲菲,等.防治奶牛布氏桿菌病的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10,6(11):110
[3]劉磊,劉晶芝,趙寶華.布氏桿菌病的檢測與防治[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0):6139-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