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靜 鄧靄靜
(1廣東省韶關市粵北人民醫院婦科 韶關512026;2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 廣州510105)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女性常見的生殖系統疾病,多會引起性交痛、盆腔痛、不孕以及月經異常等情況,且多發生于育齡期婦女,嚴重影響女性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新生兒出生率。西醫療法主要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及聯合治療,中醫則多以中藥內服、外治或者針灸為主。本次研究中,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對我院收治的62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進行治療,并與同期采用單藥內美通進行治療的患者進行比較研究,效果滿意。現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3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自愿受試,且由腹腔鏡檢查確診。按隨機分組方式分為兩組,研究組62例,年齡19~42歲,平均年齡(35.2±2.5)歲,病程 0.9~5年;對照組61例,年齡 21~46歲,平均年齡(36.5±1.7)歲,病程0.4~4.8年。兩組患者各臨床資料均保持同質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癥狀 經行腹痛、經期延長、經量過多、經色暗紅夾瘀、盆腔痛、性交痛、腰骶酸痛、乳房脹痛等。
1.3 西醫診斷標準 病理標準:切片中有以下證據:(1)子宮內膜腺體;(2)子宮內膜間質;(3)有組織內出血證據,見紅細胞、含鐵血黃素,局部結締組織增生可確診。腹腔鏡檢查診斷:(1)子宮直腸窩、后腹膜見多個紫藍色小點,伴腹腔液增多(常為血性);(2)子宮骶骨韌帶增粗,灰白色結節,伴有疏松粘連,輸卵管多數通暢;(3)卵巢包膜增厚,表面不平、粘連,并常見表面有褐色陳舊性出血斑塊;(4)卵巢粘連略大,而輸卵管多通暢。
1.4 中醫診斷標準 (1)舌質瘀紫或舌體瘀斑、瘀點;(2)脈澀或結;(3)固定性刺痛并拒按;(4)病理性腫塊,包括內臟腫大、新生物、炎性或非炎性包塊,組織增生變性;(5)血管異常,包括舌下及其他部位靜脈曲張、毛細血管擴張、血管痙攣、舌及肢端發紺、血管阻塞;(6)出血及各種出血引起的瘀血、黑糞、皮下瘀斑等。
1.5 納入與排除標準 凡是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癥者皆納入本次研究,不符合標準者排除。
1.6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單藥內美通口服治療,2.5 mg/次,每周2次,分別于月經周期的第1天及第4天服藥,不可中停,連續用藥半年。研究組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予散結鎮痛膠囊(三七、龍血竭、薏苡仁、浙貝母)口服治療,4粒/次,3次/d,3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用藥2個療程,用藥期間忌辛辣刺激以及寒涼食物,忌咖啡、濃茶;同時給予內美通(孕三烯酮膠囊)治療,方法與對照組相同。于療程結束后進行效果比較。
1.7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閉經及復潮情況(半年內)、痛經緩解率(半年內)、內異癥復發率(2年內)、隨診妊娠情況(2年內)等進行觀察對比。
1.8 療效判定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相關規定。痊愈:痛經和腹墜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主要病癥消除,盆腔內結節或者包塊完全消失,壓痛消除,月經正常;顯效:痛經和腹墜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主要病癥消除,盆腔內結節或者包塊明顯縮小,壓痛感變小,月經基本恢復正常;有效:子宮內膜異位癥狀明顯改善,盆腔觸痛降低,盆腔包塊或結節改善不明顯;無效: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與體征無明顯改善或者加重??傆行?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9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2.1 閉經及復潮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閉經率及復潮情況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閉經時間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閉經及復潮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閉經及復潮情況對比(±s)
注:與對照組比較,χ2=6.02,#P<0.05;與對照組比較,t=7.64,*P<0.05。
組別 n 未完全閉經[例(%)] 閉經時間(d) 月經復潮時間(d)研究組對照組62 61 0(0.00)#7(11.48)38.1±14.2 43.3±17.2 36.5±17.3*41.8±18.7
2.2 2年內復發及妊娠情況 兩組患者痛經率無顯著差異,2年內復發率及妊娠率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2年內復發及妊娠情況[例(%)]
2.3 臨床不良反應對比 對照組7例出現不良反應,包括輕微頭暈4例,瞌睡2例,乏力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48%;研究組9例出現不良反應,包括輕微頭暈5例,瞌睡2例,乏力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5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顯著差異(P>0.05)。
子宮內膜異位癥屬于中醫“痛經、月經不調、不孕、癥瘕”等范疇,主要致病因素為瘀血,即瘀血積聚于胞宮[1]。由于瘀血內阻,氣血在運行過程中受阻,不通則痛,因此患者多表現為下腹部疼痛、拒按;血液瘀積不散而形成血塊,色暗紫,血氣運行障礙,氣血不能滋養肌膚,血氣瘀滯,患者面色多呈黧黑之態,且較多患者出現月經異常情況[2]。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多為有孕、產、乳的婦人,其肝、脾、腎功能減退。肝主藏血、疏泄,功能減退則血行不暢;而脾主運化,具有生血統血的雙重功能;腎主藏精,脾腎功能虛弱則導致精血不足,痰濕易生,脈道受阻[3~4]。因此,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僅與局部血氣阻滯、積聚有關,亦與臟腑以及氣血功能失調密不可分。而患者多有飲食失節、情志不暢情況,且病情纏綿,長期損耗,故其證正虛為本,瘀結為標。因此,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原則以益氣固本、活血化瘀為主。本次研究中,筆者采用散結鎮痛膠囊與內美通聯合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內美通是臨床常用的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藥物,效果顯著[5]。散結鎮痛膠囊中的三七可以起到抗炎、止血、鎮痛的效果,同時促進造血,調節免疫,抗血小板聚集,消除病灶組織,促進身體功能恢復;龍血竭可降低血黏度、抗凝血,同時還可以消腫止血,有助于內膜出血的吸收;薏苡仁益氣,增強患者免疫力,抗凝血,抗血栓,降低血黏度,還可以止血、消腫;浙貝母具有抗菌、降低血黏度、抗凝血、散結之功效,可促進子宮復舊[6],這與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原則相一致[7]。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閉經及復潮情況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2年內復發率及妊娠率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無顯著差異。由此可見,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效果顯著,可減少復發率及提高妊娠率,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1]董亞娜,潘文.子宮內膜異位癥性不孕癥的中西醫治療研究進展[J].甘肅中醫,2011,24(6):42-44
[2]馬秀蘭.自擬消癥止痛散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30例[J].甘肅中醫,2011,24(6):53-54
[3]李萍,孫建萍.子宮內膜異位癥慢性盆腔痛中西醫治療研究進展[J].國醫論壇,2011,26(2):52-54
[4]陸建英,董莉,譚蕾,等.朱南孫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經驗舉隅[J].西部中醫藥,2013,26(10):42-44
[5]邱锜敏,談勇.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術后的中西醫治療進展[J].北京中醫藥,2013,32(2):154-156
[6]黃惠玲.子宮內膜異位癥及其不孕的中醫證治規律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0.31-39
[7]鄭翠紅,黃光英.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西醫治療進展[J].中西醫結合研究,2010,2(2):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