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云,李燁,郝婉姣
(河北大學附屬醫院生殖醫學科,保定 071000)
卵巢儲備功能下降(DOR)與卵巢早衰(POF)均是因卵巢因素引起的女性生殖內分泌功能障礙[1-3],患者的雌激素水平降低,不僅會因不排卵誘發不孕,還將增加婦女患骨質疏松、心腦血管疾病與神經退行性病變的風險,針對DOR 與POF 的治療勢在必行。有研究表明芬嗎通能夠改善女性患者的子宮內膜并提高妊娠率[4],本研究對DOR、DOF 患者分 別 采 用 芬 嗎 通(Abbott Healthcare products B.V,荷蘭)和傳統西藥補佳樂(戊酸雌二醇,Delpharm Lille SAS,法國)進行治療,比較二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并探討芬嗎通的作用,為臨床用藥安全提供依據。
所選病例均來源于本院生殖醫學科門診及住院部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診斷明確的DOR 與POF的患者,共120例。
1.分組:先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芬嗎通治療組(治療組)和人工周期治療組(對照組),各60例,隨后按照FSH 水平,將患者分為DOR 組(10 U/L<FSH<40U/L)和POF組(FSH>40U/L)。
2.觀察指標[5]:分別檢測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年齡分布,性激素水平(包括FSH、LH、E2),及血脂情況[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3.DOR 的 臨 床 診 斷 標 準[6]:符 合 以 下2 項,(1)性激素6項:基礎FSH:10~40U/L;(2)陰道B超:早卵泡期卵巢體積≤3cm3,或竇狀卵泡數<4個。
4.POF的診斷標準[7-8]:青春期沒有第二性征發育,表現為原發性閉經或第二性征及生殖器官發育正常,表現為繼發性閉經?;颊咦钤缙诘呐R床癥狀為不孕,中晚期會有排卵減少、月經不規律、甚至閉經;或繼發性閉經;患病前月經改變的形式多樣:月經稀發、不規則子宮出血等,或直接閉經;雌激素低下的表現,有出汗、潮熱、外陰干癢、陰道灼燒感、尿頻、排尿費力、失眠、抑郁、記憶力減退等;40歲前絕經。實驗室檢查:第一次測定FSH>40U/L,間隔1個月以上再次測定顯示FSH 的持續升高,E2<73.2pmol/L,血清FSH 升高敏感性高于E2。盆腔B超提示子宮偏小或者正常,卵巢未見明顯卵泡。
5.納入病例標準:年齡16~40歲;疾病的診斷符合其診斷標準;研究對象知情并愿意參加本研究,同時簽署知情同意書。
6.排除病例標準:年齡≤16歲或≥40歲的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合并可能對藥物療效造成影響的各種疾?。ㄈ绾喜⒏鞣N嚴重的慢性病);合并嚴重的原發性疾病,如心血管系統、肝、腎、造血系統等疾病,精神疾病患者;在進行研究過程中,未按規定服用藥物,或者對療效無法判定或其資料不全等研究對象;患有消化道類疾病以及肝功能異常者。
7.療效標準:(1)有效:陰道干澀、性交痛及外生殖器萎縮的癥狀得到顯著改善;停藥后能夠恢復自然月經3 個周期以上,但月經周期較長(一般>40d),月經量少;或者停止用藥2個月后能夠恢復自然月經,同時月經無稀少,以上表現出現3個月以上。(2)無效:陰道干澀、性交痛及外生殖器萎縮的情況未出現改善,停藥后無月經來潮。
8.治療方法:在出現月經現象的第2~4 天行血清性激素與血脂的測定,FSH、LH 與E2的2次檢查時間最少間隔1 個月,應用電化學發光法(日立-7600生化檢測儀,日本;貝克曼-DXI800化學發光儀,美國)進行測定。治療組應用芬嗎通治療,服用方法與劑量:1 粒/次,1 次/日,于飯后0.5h 口服。對照組應用補佳樂治療,服用方法與劑量:1片/日,于晚餐后0.5h口服,需連續服用21d,并于最后10d每日加服微?;S體酮(Laboratories Besins International,法國)200mg。停藥后如果出現月經來潮,于行經第5天開始重復使用;若未出現月經來潮,則在停藥后7d繼續依從上述用藥方案服用1個周期。在本研究中,以3個周期為1個療程。兩組均治療1個療程后進行結果記錄與統計結果分析[1,9]。
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分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表1)。
治療后,治療組的DOR、POF 患者血清FSH、LH 水平較治療前均出現下降,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DOR 患者治療后E2值水平比治療前略有下降,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而POF患者治療后E2值水平比治療前顯著上升(P<0.05);對照組DOR、POF 患者治療后血清FSH 和LH 水平較治療前均下降,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DOR 患者治療后E2值水平比治療前略有下降,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POF 患者治療后E2值水平比治療前上升,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1 兩組患者年齡分布及平均年齡比較[n,(±s)]

表1 兩組患者年齡分布及平均年齡比較[n,(±s)]
年齡分布(歲)組 別 例數平均年齡(歲)20~<30 30~<35 35~<40治療組 DOR 患者 37 5 17 12 31.3±4.1 POF患者 23 3 6 14 34.5±3.8對照組 DOR 患者 35 6 13 16 33.4±5.2 POF患者25 3 11 11 32.9±4.7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性激素值比較(±s)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性激素值比較(±s)
注:與同分區治療前比較,*P<0.05
組 別 例數 FSH(U/L) LH(U/L) E2(pmol/L)治療組DOR 患者POF患者治療前 37 26.32±12.33 16.44±10.66 188.55±50.56治療后 37 17.56±5.23 9.52±2.46 135.55±35.83治療前 23 50.45±20.45 29.38±17.58 54.72±23.54治療后 23 38.76±9.34 24.54±7.53 94.37±21.45*DOR 患者治療前 35 27.37±15.56 16.76±10.98 208.76±56.73治療后 35 19.42±9.28 11.17±6.68 148.32±38.37對照組POF患者治療前 25 53.49±23.43 32.65±17.65 56.37±21.76治療后25 42.41±11.78 28.42±10.15 85.64±19.35
兩組患者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較,HDL-C值顯著上升,TC、TG 及LDL-C值均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治療后TC、TG、HDL-C及LDL-C 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的治療效果相比較,治療組有效率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DOR、POF患者與對照組同區比較,差異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4)。
表3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s)

表3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s)
注:與同分區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區比較,#P<0.05
組 別 例數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治療組DOR 患者POF患者治療前 37 5.97±1.53 2.76±0.73 1.48±0.42 2.91±0.52治療后 37 5.11±0.63*# 1.74±0.18*# 1.98±0.19*# 2.32±0.21*#治療前 23 4.56±0.45 2.44±0.53 1.26±0.32 3.15±0.34治療后 23 3.68±0.44*# 1.85±0.14*# 1.68±0.11*# 2.84±0.25*#DOR 患者治療前 35 5.28±1.76 2.90±0.39 1.61±0.67 3.14±0.56治療后 35 4.53±0.46* 1.88±0.19* 1.79±0.18* 2.58±0.22*對照組POF患者治療前 25 4.76±0.54 2.78±0.68 1.46±0.44 3.21±0.23治療后 25 4.17±0.24* 1.75±0.15* 1.55±0.17* 3.13±0.30*

表4 治療后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POF和DOR 的機制尚不完全明了[10],目前臨床上常用傳統的人工周期性激素替代療法治療,傳統的人工周期療法具有服藥方便、療效顯著、迅速的特點,能有效緩解患者的圍絕經期癥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切有效的方法能恢復卵巢的功能,但該法可形成規律性撤退性出血,促進生殖器和第二性征發育,部分年輕的女性患者可通過負反饋機制來抑制FSH 的釋放,從而降低血清FSH 水平,進而使卵泡恢復對內源性FSH 的敏感度,促進卵泡的發育及排卵。不過由于激素治療的禁忌癥及副作用,患者有所顧慮,長期激素替代治療的安全性及可接受性仍有爭議。此外,停藥后往往容易復發,而且有研究顯示長期使用雌激素可增加乳腺癌的風險[11]。另外,雌激素還有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12]。芬嗎通治療DOR 及POF 簡單便捷,為患者的治療開拓了新的局面。
本研究觀察了芬嗎通對于圍絕經期DOR 和POF患者,能改善陰道干澀、性交痛及性器官萎縮癥狀,顯著提高了生活質量,兩組DOR 患者及POF患者治療后有效率比較,治療組優于對照組,芬嗎通和傳統的人工周期的性激素的替代療法均有很好的療效,但芬嗎通的療效更為明顯。另一方面,經芬嗎通治療后,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均有所改善,與文獻報道[13]相似。在DOR 患者FSH、LH 及E2值水平均較治療前略有下降,但統計學上均無顯著性差異;在POF患者FSH、LH 水平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E2值水平比治療前明顯上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有研究表明,芬嗎通的治療作用并不能完全通過改善體內激素水平,可能另有機制[14]。而治療后兩組DOR 患者和POF 患者的HDL-C與治療前比較均有明顯上升;TC、TG 及LDL-C與治療前比較均有所下降。治療組和對照組比較,TC、TG、HDL-C 及LDL-C 水平均有差異,表明芬嗎通在糾正血脂方面更具有優勢,對防治DOR 及POF患者的高脂血癥,預防動脈硬化,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及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15-17]。
本研究通過對比治療組與對照組的臨床效果、激素水平變化、血脂的改善,說明對于DOR 和POF患者:(1)芬嗎通能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其療效與傳統的人工周期性激素替代療法療法有等效性,且有效率優于傳統人工周期性激素替代療法。(2)芬嗎通使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有所改善,FSH、LH 及E2值水平均較治療前略有下降,在對POF患者改善其內分泌與激素替代類似,提醒臨床醫生進行卵巢功能相關性激素測定,早發現早治療。(3)芬嗎通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優于傳統人工周期性激素替代療法。
[1] 陳麗華,高鳳霞,孫愛軍.卵巢儲備功能評價的研究進展[J].生殖醫學雜志,2014,23:330-333.
[2] Wilkosz P,Greqqains GD,Tanbo TG,et al.Female reproductive declin is determined by remaining ovarian reserve and age[J/OL].PLoS One,2014,9:e108343.
[3] 陳舒,何嘉琳.何嘉琳治療卵巢儲備功能下降的臨床經驗[J].浙江中醫雜志,2014,49:22-23.
[4] 李華,李蓉,劉洋.芬嗎通改善反復胚胎移植失敗患者子宮內膜血流和提高妊娠率的研究[J].生殖醫學雜志,2014,23:37-41.
[5] 牛志宏,馮云.血清性激素檢測在促排卵周期中的作用[J].生殖醫學雜志,2013,22:774-778.
[6] 喬杰.生殖醫學臨床診療常規[M].第1版.北京:人民軍醫電子出版社,2013:68-77.
[7] Sukur YE,Kivancli IB,Ozmen B.Ovarian aging and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J].J Turk Ger Gynecol Assoc,2014,15:190-196.
[8] Weibel HS,Dahan MH.Pituitary mass and subsequent involution causing fluctuations of serum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levels in a Turner syndrome patient with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a case report[J].J Reprod Med,2014,59:504-508.
[9] 孫林,王磊.柯雪.芬嗎通在凍融周期子宮內膜發育不良患者中的應用[J].生殖醫學雜志,2014,23:42-47.
[10] 王春慶,田秦杰.卵巢早衰相關基因的研究進展[J].生殖醫學雜志,2013,22:463-467.
[11] 吉馮偉,趙泰娟.梅花針聯合復方氟米松軟膏封包治療局限性神經性皮炎的114例臨床調查[J].哈爾濱醫藥,2010,30:18-19.
[12] 譚貝加,馬紅.卵巢早衰研究進展[J].天津中醫藥,2007,24:260-261.
[13] Xu W,Zhou F,Li C,et al.Application of Femoston in hormone replacement treatment-frozen embryo transfer and its clinical outcomes[J].Zhonghua Yi Xue Za Zhi,2013,93:3766-3769.
[14] 邱茗.梅花針治療神經性皮炎的臨床觀察及護理體會[J].實用醫技雜志,2008,15:1301-1302.
[15] 李巍巍,安麗紅,張歌.芬嗎通聯合坤泰膠囊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卵巢低反應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2308-2310.
[16] 聶麗娜,何國平,童先宏.五種促排卵方案在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患者中臨床用藥與結局的比較[J].生殖醫學雜志,2011,20:470-474.
[17] Scheen AJ,Gaspard U.Medication of the month.Femoston Low(0.5 mg estradiol plus 2.5 mg dydrogesterone)for menopausal hormonal replacement therapy[J].Rev Med Liege,2011,66:20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