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8月17日,鄭州銘功路二道街一丸子店內,一農民工與包工頭喝酒討要工錢,包工頭稱“喝一杯酒給20塊”,農民工將一杯酒灌下后昏迷在街頭。據悉,勸農民工喝酒的包工頭欠其四五萬元工錢,多次討要未果。
@依安子何:農民工討薪之路漫長而艱難。對于那些愛欠薪的老板,當初大言不慚保證不拖薪,卻在發薪時當起了縮頭烏龜。
@wangzengzhang:給你干活,你發我工錢。這是天經地義的因果關系,不可差別對待國家的建設功臣。
@天道傻丫頭:應對惡意欠薪的建筑包工頭嚴懲不怠,惡意欠薪跟搶劫詐騙性質一樣惡劣,農民工掙的每分錢都是血汗錢,一年到頭還不能消停,還要為討薪吃更多的苦。
@愛xiaoyue:只有建立一個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長期保障機制,農民工“制造新聞”討薪的惡性循環才會終結。
@婆婆媽媽:除集中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行動外,有關部門還應更多關注該痼疾難以破解的原因,從源頭上進行治理,調整和完善法律制度,大幅提高違法欠薪代價,并簡化勞動爭議案件的處理程序,爭取打破畸形固化的用工體制,以制度代替突擊。
@格格巫:各類討薪新聞見諸報端,不僅僅是討薪者的無奈、痛苦和悲哀。盼望欠薪問題能通過有效途徑解決,避免因討薪而發生過激行為。另外,有些包工頭、老板也并非是無緣無故欠薪的,希望能挖出欠薪的深層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忘了決心忘了:要加快建立健全社會誠信信用體系,職能部門更要跟進推動。解決農民工討薪問題的根本,應當依賴于法律約束力的實現以及制度化方式。
楊啟:行業混亂,合法權益處于空談
農民工討薪,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一般而言,建筑公司屬于第二產業,開發公司屬于第三產業,二者之間是建設工程承包合同關系。而對于開發商和承建商來說,是不存在農民工這個合作伙伴的。
據建筑商楊啟介紹,一般和他簽勞務合同的是一個機構,他面對的只是這個機構的法人,和法人合同中約定的如何結算,是受法律保護的。通常合同都很明確的約定——正負零給百分之多少,主體封閉給多少,竣工給多少,其余竣工驗收后多長時間結清。
“現在,搞開發也好,施工也好,基本就是明侃,或者干脆就是墊資。一些其實沒有實力但又想接工程的隊伍就硬著頭皮來了,墊到一定程度墊不下去了,然后或者拔腿跑了。”楊啟說這也是欠薪原因之一。
這個行業本身就是混亂的,呼吁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容易流于空談。因為現實中農民工根本不存在合法的權益,他們多數沒有崗位培訓,沒有資格證書,沒有勞務合同,沒有工傷保險。而有時候,這種局面也與農民工自身有關。
楊啟坦言,曾打算給所有進場的農民工做崗前培訓,給他們技術交底,給他們買保險,結果沒過一個星期,幾乎所有的農民工都跑掉了。去找包工頭,一萬個理由等著你,老婆生孩子了,家里豬羔子死了,地里忙……
楊啟還想過成立一個農民工的民間組織,采用農民工注冊制,這個機構負責維護農民工的權益,冬天給農民工組織一些技術培訓。“可是問了很多人,都說沒空出來培訓,直接一點的,問我培訓一天給他們多少錢。”
李華意:法律意識淡薄,易被忽悠
回憶起自己的維權討薪路,李華意也是頗為無奈。
“05 年5 月份的時候,我的一個工友來找我,說現在有一個工程缺人,讓我去做工。由于著急工作,沒有細問直接去了。”李華意在工友介紹下參與了北京一家酒樓的裝飾工程,從5月份一直干到8月份,期間工錢和生活費都沒有給。
“8月底,我們保質保量地完成了裝修工程,可是還是沒有拿到一分錢。”李華意和幾個工人就找到老板游某要求馬上結賬。老板卻說:“你們是誰?我根本不認識你們,你們要錢就找茍某,我已經把工程承包給他了。”于是,李華意才明白,這個工程里有包工頭。沒辦法,他們只能住在工地繼續等下去,等著茍某出現。
發生這個事情之后,李華意到了區勞動監察大隊舉報,向他們說明了被拖欠工資的情況。“由于我們沒有勞動合同和欠條,就不能證明是勞動爭議案件,他們不能受理,建議我們去法院起訴。”到法院后,第一沒有起訴狀、第二證據不充足,值班法官建議李華意和工友們請一個律師代理案件,也可申請法律援助。
在律師的幫助下,年底,李華意打贏了官司拿回了被拖欠的工資。“大家都非常滿意,同時也給我們一個警醒,要有法律意識,并善于依靠法律保護我們。”

勞動價值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勞動者尊嚴得不到最基本的維護,農民工被迫走上了討薪之路。在制度化維權渠道不夠暢通的背景下,農民工討薪的“悲苦事”很難說不是一種必然。
“博眼球維權”的自我矮化也好,“喝一杯20塊”的自我傷害也罷,弱者用這樣無奈的低姿態的方式來維權,讓人痛心不已。一個旨在讓勞動者“生活上多一些保障,心靈上多一些溫暖”的社會,農民工的討薪之旅,不應該如此曲折和屈辱。
——中國青年報
不論是社會關注度,還是國家的法律法規層面,都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有較高的重視度和明確的規定。可令人遺憾的是,現實中,我們看到能夠被法律震懾的老賴還是少之又少,勞動監管部門能夠積極主動介入拖欠農民工調查事件的還是少之又少。
要杜絕“奇葩討薪”頻頻上演,各級勞動監管部門要真正把欠薪工作管起來,主動出擊,深入調查。發現惡意欠薪要快速有效做出回應,依法依規、從重從快把拖欠農民工工資解決在萌芽之中。
——中工網
這些年,從爬吊塔、拜河神到裸奔等,各種“討薪秀”已經成為年關的一道固定“風景”,花樣百出的背后是農民工悲愴的社會地位和討薪難的社會現實。
農民工“苦心孤詣”地創造討薪花樣,無非是吸引媒體關注,通過輿論給企業、政府部門施加壓力,以達到討薪的目的。對此,整治欠薪的政府部門應該更積極主動,而不是等問題上門;政府部門應該關口前移、防范欠薪,而不是年終為農民工應景討薪。
從長遠看,還需完善企業工會制度、提高工人社會地位、建立企業信用黑名單制度等,但從短期看,則須抓一批惡意欠薪的典型案例予以嚴厲打擊,以達到以儆效尤的目的。
——新華網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農民工討薪問題。但類似為討薪喝酒進醫院的怪事,充分的證明亟需一個專門負責農民工合法權益,幫助農民工討薪的權威部門。
在農民工討薪的路上,人民群眾見到最多的是公安、法院以及媒體,他們通過輿論、法律等力量,幫助了那些勞無所獲的農民工。但是這其中也缺失了代表農民工發出自己聲音的部門。比起國家相關維權部門、公安、媒體記者以及大眾,有誰能比農民工自身更能代表自己呢?
我們深切的需要一個為農民工討薪的權威部門。如果成立了,那么農民工就不會訴求無門,能要回來血汗錢,誰還會走極端?
——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