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屈辭之“清”與鄉愁

2015-12-24 12:53:39繆小利
山東青年 2015年2期

繆小利

摘要: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偉大在于個性的偉大。這種個性,在作品中表現為清香之氣、清正之氣、清怨之氣、清厚之氣。而這些“清”氣,根植于其深深的鄉愁之中。這種鄉愁,表現為對故鄉的思念,對家國的情懷。

關鍵詞:屈辭;清;鄉愁

屈原的作品簡稱屈辭。在屈辭中,我們鮮活地了看到一個鮮活的生命及具體的個人是如何被他所深愛的祖國所逼迫所“凌遲”,然而我們無能為力,還好,時光終究不是無情物,它把他的血和淚收集了起來,化成一篇篇偉大的詩歌,深入我們的心靈,震撼我們的人格,讓我們民族從此有了屈原的靈性與厚重。偉大,須有絕大的人格精神和絕大的藝術創造,既垂范后人,又無以為繼,毫無疑問,屈原極其出色地做到了這兩點。這種偉大表現為一種氣質,包括作品的氣質與人格的氣質,概括而言,是為“清”,即清的氣質。

一、屈原和屈辭的“清”

(一)何渭“清”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至”[1],雖然屈辭之氣云蒸霞蔚,但貫穿其中且最主要的是清氣,一氣呵成之間,循環往復,我們能感受到屈原的喘息聲,嘆息聲與嗚咽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許慎《說文解字》:“清,朖也。瀲(澄)水之完(貌)。從水青聲。”即“清”字的本義為水清,與瀲互訓。段注云:“朖者,明也。澄而后明,故云澄水之貌。引伸之,凡潔曰清,凡人潔之亦曰清”,[2]“人潔”,即是“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漁父》)的一種清潔的精神。

屈辭《九歌·大司命》形象地說明了自身的精神氣質是“清”:高飛兮安翔,乘清氣兮御陰陽,孟子論圣人獨以清許伯夷:伯夷,圣之清者也[3](《孟子·萬章章句下》),而屈原冠禮之作《九歌·橘頌》:“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則其“清”甚明也。

又:晉陸云《與兄平原書》之十一:“昔讀《楚辭》,意不大愛之,頃日視之,實自清絕滔滔。”[4]陸云也認為《楚辭》的基本元素是清,且用“絕”和“滔滔”夸張了其程度和范圍。

又:南朝劉勰《文心雕龍·變騷》說屈辭是“氣往轢古,辭來切今,驚采絕艷,難與并能”,[5]而劉勰所標舉的文章美的核心概念“風骨”即“風清骨峻”。劉勰認為屈辭“驚采絕艷,難與并能”,當然符合他文章的核心,即是說屈辭是風清骨峻的,因而屈辭的“氣往爍古”的“氣”是為清氣。由是觀之,我們可以講,屈原和他的作品可以用“清”概括之。

(二)清氣的來源

1.血統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5](《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又《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據《史記·楚世家》載,“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這樣看來,在血緣關系上,屈原是楚王同姓的宗親,同是楚國王室的后裔,王室的“熊”和屈原的“屈”都是氏,實際他們都姓羋。有著強烈的自豪感和歷史使命感的屈原,當然會由此油然生出一股“清”之氣,盡心盡力地為了楚國奉獻一生。

2.家族

屈瑕,在楚武王時做“莫傲”之官,公元前701年率領楚軍大敗鄖師,破壞了諸侯國聯合伐楚的圖謀。

屈完,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盟軍攻伐楚國,屈完一面率軍布陣,一面去面見齊桓公,以出色的外交手段與齊罷兵言和,這就是著名的“盟召陵”事件。

屈匄,楚懷王朝做過大將軍,藍田之戰與秦軍激戰,兵敗不降,壯烈犧牲。

從這幾個例子可以看出,屈氏家族不僅在歷朝擔任重要的官職,而且有為國家犧牲自我的家國傳統。這些屈氏先祖光輝事跡,是屈氏一脈相承的,這些對于天賦秉性極高的屈原來說,肯定是早已在靈魂深處扎下了根的,而且深刻影響著他的人生信念,埋下了鄉愁的種子。

3.天賦氣質與自身教育

“詩,乾坤之清氣也,作詩者非鐘夫清氣弗能為也,詩者非得乎天地之清氣,則無以極其妙”,[7]屈原便具有這樣的先天稟賦,他出生高貴:帝高陽之苗裔,(《離騷》下同)又生辰吉利: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不僅有著先天的稟賦:紛吾既有此內美兮,而且不斷在學業上思想上自修自己:又重之以惰能。

屈原“博聞強識”,熟讀《詩》、《書》等典籍及楚國文獻,從小就意氣風發,躊躇滿志,他“乘天地之正,而馭六氣之變”,故“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他青年時代的作品《九章·橘頌》云:“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自喻才德如橘樹,花葉以喻文藝,文章喻實德之發于經緯,宜修以喻己之修為”,[8]詩人借橘自明,不難看出其天賦氣質與良好自身教育。

二、清的表現

(一)清香之氣

展開楚辭,一股清香之氣便撲面而來,馨人腑肺,沁人心脾,確如“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蔭”,那些花草,如“被薜荔兮帶女蘿”、“辛夷車兮結桂旗”、“被石蘭兮帶杜衡”、“石磊磊兮葛蔓蔓”、“飲石泉兮陰松柏”(《九歌·山鬼》),其中的薜荔、女蘿辛夷,桂,石蘭、杜衡、葛蔓等一系列香草的清香,真是“芳菲菲兮襲予”,還有在《九歌》其他篇章和《離騷》中,如紫荊,芙蓉,蕙茝,江離,申椒,白芷,秋蘭,蓀橈,等等一系列的名稱,不勝枚舉,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美不勝收,心醉神迷,精美絕倫,嘆為觀止。

清香之氣不僅僅體現在花草上(嗅覺上),還體現在如“水”上(視覺上):

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九歌·湘夫人》)

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九歌·湘君》)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離騷》)

湛湛江水兮上有楓(《招魂》)

這些長滿芳草的芳汀水岸,皆岸芷汀蘭,郁郁菁菁,品讀這些詩句,我們能感覺到它們是如此清香,如此清澈,如此清潔,如此清煙迷蒙,恍若仙境,恍若桃源。

還有那些山,“若有人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采三秀兮于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九歌·山鬼》),那些室,“辛夷楣兮藥房”;詩人身上,也是“置濟荷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離騷》)這些清香之詩,幾乎每一篇章都能調動我們想象思維中的嗅覺,每一篇章都那么秀色可餐,令人陶醉。這是作品的清香,也是作者人格的清香。endprint

屈原的這些原生態的歌詩,喚醒了我們原生態的真善美的人性,我們被包裹在這些浪漫而清香的氛圍里面,我們就要被感化,就要被凈化,就要被羽化,肉體漸漸消融,只剩下靈魂端然佇立于云之際與天地與屈原對唔,同呼吸而共旋踵。

(二)清白之氣

屈原的詩篇彌漫著清清淡淡的芳菲,但他沒有沉醉在這清香之中,而是保持著高度的清醒,“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因為屈原是清白的,要保持自己與生俱來的皓皓之白,絕不同流合污,絕不讓出一寸土地,他就是如此認真,如此決絕,如此偏激,如此清白!

屈原一再強調自己的清白:“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離騷》)、“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他將自己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他把他的愛和恨赤裸裸讓別人看,讓別人知道他是怎樣的憤怒,是怎樣的痛苦,以及是怎樣的形而上的悲哀!一點也不避讓,一點也不躲閃,一點也不講策略。

然而一個內心極其清白極其高貴的人在一個極其不清白的世道和極其不道德的國家是何等的痛!所以他要招魂,《招魂》這篇著作,有人說他招的是楚懷王的魂,有人說是宋玉招屈原的魂,我認為,是屈原不僅是為懷王招魂,也是為楚國招魂,為自己的理想招魂,他希望楚國再像以前那樣“兩美其必合”(明君賢臣),那樣“眾芳所在”,那樣“縱則楚王”,因他的清白,他的潛意識,他的一切,早已與楚國容為了一體。

(三)清正之氣

清正之氣表現在兩方面:

名與字。屈原,名平,“平”是天的象征,“原”是地的象征,屈原是以天、地為效法的對象,以追求社會的公平和公正。用作品來說,是“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君”(《離騷》),“正,平也;則,法也”,“靈,神也;均,調也。正平可法者,莫過于天,養物均調者,莫神于地”,宇宙間唯天最公平清正,所以可以法則,因而名“正則”;唯地最廣平無私,她把自己的一切公平地分給每一個生靈,因而字“靈均”。

愛與恨。“天地間唯正氣不撓,故清氣不渾”[9]前文提到,他在《離騷》中一再強調自己的血統是楚國先王的血統,是純正的楚國根基,是與楚共命運的,同生死的,他是帝高陽的苗裔,楚國就是自己的家鄉,四夷虎視眈眈,哪能朝楚暮秦,引狼入室?怎么能夠因為自己的家園的衰敗和家人的頹廢而離家出走,甚至幫助他人來侵占自己的家園?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屈原《九章·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又《離騷》: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又《九章·昔往日》: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梁啟超日,屈原具有極高寒的理想和極熱烈的感情,(《屈原研究》)極高寒的理想,源于他的愛,極熱烈的感情,源于他的恨。而愛與恨,則源于屈原人格的清正之氣,“唯仁人能好人,能惡人”。[10](《論語》)

(四)清怨之氣

《九章·惜誦》中,屈原明確提到“發憤以抒情”,再《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11]可以說,清怨之氣主要體現在兩重關系中,“信而見疑”,是君臣關系,“忠而被謗”,是同僚關系。

1.君臣關系

懷王如花,屈原如水。只是,花自飄零水自流。這是凄絕而悲壯的美,也是無可奈何的美。在屈原看來,楚王是楚國的象征,所以他對楚王的“愛情”也是對楚國的“愛情”。他執著地守護著自己一生唯一的初戀也是熱戀的愛情,并把它變成了絕戀——千古絕戀。

愛情,簡單也難。愛,其實很簡單,只是情太難。因為愛,可以是短暫的,而情,必須是長久的。屈原因此情不自禁,情不自已,因此“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因此“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注定要成為我們的痛,故而,讀《九章》與《離騷》,令人涕泣,大哭大痛。讀《九歌》與《漁父》,令人掩泣,隱隱作痛;一種大痛,決絕,一種小痛,持久。這兩種痛交雜著,至情至性。屈原本該生活在《九歌》的境界:文采縱橫,詩意斐然,浪漫,敏感而多情,;但現實卻把他投到《九章》的現實:煉獄之火,死去活來,怨恨,憤怒而無奈。他掙扎在這兩個世界中。一個內心極其純潔的詩人偏偏陷入最污濁的泥淖,一個如此遵循心靈真實的人卻不得不應付現實的虛偽!大凡這類天才,皆至情至性傷心人也,他們能細微敏感于外之細微變化,先天下之傷而傷,故而傷得早,傷得深,傷得久,傷得疼。

懷王雖是個昏聵的君王,但他是楚國的象征。他后來之所以那么排斥屈原,前人談了許多,我認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懷王的爭強好勝虛榮心作祟(否則他就不會在丹陽之敗后不顧國情與實力而傾全國之力去討伐秦國,結果藍田之戰大敗而歸,楚國因此一蹶不振),他極力想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是個明君,證明自己不是你屈原想得那么差,難道沒有你屈原寡人就是昏君庸主,就會喪權辱國,身死國滅不成?然而他錯了,歷史證明,對于一個國君來說,能聽進直言忠言便有十足的面子,便是明君圣主。

但懷王同時也是個敢于承認錯誤的君王,一個有血性的君王,故而屈原才一次次的對他抱著希望。然而正是在楚懷王出爾反爾的反復中(“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盾而有他”),屈原的命運因此一次次地顛沛造次流離,他能無怨乎?

2.同僚關系

司馬遷說:“《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12]屈原的文學形式,較之于《詩經》,其篇幅與情感,真是“淫”(過分)了,真是“亂”了。然而,對于邪惡,他豈止是怨?簡直是怒發沖冠,大發雷霆!這種怨,這種怒,發源于其正道直行的人格精神,不是一己之私怨,而是國家的大怨,他一心一意為楚國,但群小奸邪如上官大夫,斳尚,子蘭之流,他們的心智渺小得只見自己的欲望,根本不會考慮自己的祖國自宣威盛世以來走的下坡路的國情,無視商鞅變法以來超級大國秦國已有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橫掃六合并吞八荒之心,反而為了自己那一點點私欲,扼殺了我們這位偉大卓絕的天才!孤偉自絕,四寂依然!endprint

生命,原本等重,因之生命的重量,在于背負的重量。屈原的重量,就在于他背負的重量。他背負的是楚國的利益,為的是楚國能一統天下,他心里裝的是人民,“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九章·哀郢》),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本是諧和歡快的時節,但百姓卻因為國都被秦所攻破而不得不背井離鄉,離散東遷,王夫之云“以樂寫哀,倍增其哀”,此之渭乎?

相對于屈原生氣勃勃的“生氣”,楚國則顯得死氣,死氣沉沉。屈原縱是少年得志幾多狂,但他的一腔熱血,誓要灑在楚國的土地上。物不平則鳴,屈原脾氣極壞,“我心如冰劍如雪,不能刺讒夫使我心腐劍鋒折”!在這兩重關系中皆不得志,當然他要怨,怨不可遏!

(五)清厚之氣

對于君王和同僚的“疑”與“謗”,屈原且愛且恨,但當可奈何?他只能扣寂寞而求知音,于是我們看見了屈原上下求索的不朽的身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回蕩世界的最強音。因此,他的氣質中還具有極其厚重的清厚之氣。這種清厚之氣,主要體現在他的一系列“問”中。

1.問人

《離騷》中,他哀高丘之無女,于是下界“求女”,但都以失敗而告終,第一次求宓妃,未成,因其傲慢而過于無禮:“保厥美以驕傲兮,日康娛以淫游”;第二次求有賊佚女,亦未成,因無妥當之人傳遞言語:“吾令鴆為媒兮,鴆告余以不好”;失望之際,想到有虞之二姚,然而“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因而放棄。屈原深知知音之難求,故而帶著滿腔的疑問去扣問人與天地。

問自己,“跪敷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自己確實是清白的,是自反而縮的,是“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所以他接著問人:

他問姐姐女委,但姐姐罵他,要他屈服,日:鯀婞直以亡身兮,終然妖乎羽之野。世并舉而好朋兮,夫何煢獨而不予聽?

他問太卜鄭詹尹,一連問了十九個大問題,但鄭詹尹很有分寸地三緘其口,日: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事。

他問漁父,但漁父唱了一首“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來諷喻他。

他問靈氛,靈氛占卜讓他遠走他鄉:思九州之博大兮,豈唯是其有女?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

2.問天

他問人無果,故轉而問天,這體現在他另一篇偉大的作品:《天問》。

《天問》中,屈原向蒼天叩問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魯迅在《摩羅詩力》中說,“懷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瑣末,放言無憚,為前人所不敢言”。[13]他的《天問》如同大海掀起的巨大問號,直指蒼穹。只是,“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易老悲難訴”,“天”也回答不了他“天”大的問題,“天”大的委屈,“天”大的不幸,“天”大的痛苦,故天報以他的也只能是永恒的沉默。

“唯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

“誰可與玩斯遺芳兮,長向風而抒情”(《遠游》)

誰,誰可與我同賞芳華?我只長向風雨,抒我情懷!

山川寂寥,萬籟寂寥,天地寂寥,僅聞屈子一人之聲叩問天地,這回音,在天地回蕩,在古今回蕩,在時空回蕩,這是何等的寂寞?何等杳不可及一往不復的寂寞?

屈子怨何深!

《天問》從遂古之初到百物之瑣,包攬宇宙歷史人生文化,洋洋灑灑一百七十多個問題,其中的張力與厚重感是不言而喻的,這種清厚之氣,實在是清且極其厚重的。

以上,我們簡單分析了屈原的四重“清”的氣質,即清香之氣,清白與清正之氣,清怨之氣,清厚之氣。這四重清的氣質,融合貫通,相與為一,共同體現了屈原偉大的人格精神。而屈原的這些清的氣質,又統一于他一往不復的深深的鄉愁中。

三、清氣的結果:深深的鄉愁

對于屈原最后自沉汨羅,前人有不少理解,如司馬遷:“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司馬遷責怪屈原不遠走他國,而弄得自己自沉汨羅。我以為,屈原這樣選擇,是和他自身的清的氣質是分不開的,正是這些清氣凝結而成的鄉愁,讓他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對生命的形而上的追求以及對自己靈魂的忠誠,于是他纏綿于深深的鄉愁不能自拔,有路可走卒歸無路可走而以身殉國。這種鄉愁表現在對故鄉的思念和對家國的情懷。

(一)對故鄉的思念

身在故鄉的鄉愁,遠比遠離故鄉的鄉愁濃烈。屈原在故鄉游蕩,故鄉雜草叢生,因而他要除草;國魂飄散,因而他要招魂。他被深深的鄉愁壓得喘不過氣來,加之同鄉的人又阻止他回故鄉,還要將他驅逐,但他又不愿遠走他鄉,深入骨髓的鄉愁早已滲入進他的基因,充斥著他的每一個細胞!這是父母之邦啊,“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棄逐之,何日夜而忘之”!(《九章·涉江》)

《招魂》中,屈原要魂靈歸來,東南西北上下六方有“六惡”,因為“天地四方,多賊奸些”,繼而屈原寫到魂靈應該回到有“六美”的故居(楚國),屈原通過對比的手法,“內崇楚國之美,外陳四方之惡”,例舉了大量美好的意象,構建了一個宏大而清美的意境,如果說在《招魂》的前面,屈原還在抑制積蓄自己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那么《招魂》的最后,屈原便是難以抑制了,一任一腔對家國思念的情感噴涌而出:

湛湛江水兮上有楓,

目極千里兮傷春心,

魂兮歸來,哀江南!

《招魂》中的意象與文化,既是對楚國風土人情的思念,也是對楚國歷史文化的懷念,既是屈原對楚國偉大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也是屈原鄉愁的深層體現。《招魂》,集中表達了屈原對故鄉秾摯的情感。

(二)對家國的情懷

1.美政

圣人之道,是為故鄉。屈原以清白清正的至善至美的賢臣自居,“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離騷》下同)他的美政理想,就是明君賢臣的“兩美”: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昔三后之純粹兮,故眾芳之所在。何桀紂之昌披兮,夫唯捷徑以窘步。他曾借靈氛之口鼓勵自己,“兩美其必合兮,孰求美而釋女”,他和孔子一樣認定,“政者,正也”,所以他在狂狷和求美的道路上絕不淺嘗輒止,他追求的是至善至美。他追求的不是政治的詩人,而是詩人的政治。endprint

然而天真的屈子或許并不知道,這些古人的“至善至美”,往往只是后人的想象甚至是有意的欺騙,因此屈子感到“世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因此是他自己構造了一個家園,把一腔鄉愁放在他所構造的家園中,而又在這個家園中尋求他的“至善至美”的美政理想。故此,屈子只能懷著永恒的鄉愁去尋找家園。

2.以身殉國

《離騷》中,屈子用反證法證明了自己對楚國的感情與鄉愁。他在詩中通過兩種極端的方式,一為訣別楚國,一絲感情都不要,二為殉道楚國,生為楚國人,死為楚國魂。前一種方式他在《離騷》的結尾中,他用寫意的浪漫主義筆法,試圖要離開這個溷濁的世界:駕八龍之婉婉兮,載云旗之逶迤,抑制而彌節兮,神高馳之渺渺,他似乎已經得到了解脫,然而,“陟陞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在上升到天空后,他忽然看見了自己的故土,車夫哭了,老馬的馬蹄子也都卷起來,不愿再往前走了。這是離騷中抒情的最高潮,昔人有言,“讀離騷而不下涕者,必不情”,然我每讀至此,皆欲哭無淚,我獨無情哉?

亂日: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離騷》)留,為在楚國實現美政,為的是興楚;去,為不得已而至他國實現美政,為的是個人抱負。顯然,屈原要實現的是楚國美政,而非個人美政,由此,我們知道了屈原的愛國之情同美政理想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故而屈原不會遠走而游宦他國。

屈原《漁父》云:“眾人皆醉我獨醒”,但我總覺得,是眾人皆醒他獨醉,只是,他醉心于他的祖國,所以屈原的前一種選擇(即離開楚國而游宦他國)已不能再繼續下去,想象下去,因而只能選擇后一種方式——殉道楚國——這是屈原鄉愁的極致。

四、結語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法國思想家蒙田講過一句很好的話:哲學就是學會死!

屈原便給我們展示了一種最美的死亡的姿勢!

遙想屈子,佇立江畔,香草繞劍,環佩鳴泉,他滿目瘡痍地看著他所深深眷念著的楚國,眼睛早已濕潤如杏花春雨的江南。他的溫情,他的柔情,他的真情,讓人心醉,也讓人心碎。他的每一首詩,都是無限深情曠遠綿渺的大詩,浸透了詩人無盡的愛戀,無盡的牽掛,無盡的鄉愁。是的,屈子,不僅是讓人景行行止的仰止高山,也是香遠益清的潺諼流水啊。

公元前287年五月初五(這一天注定要成為我們心中的痛),這位艱苦卓絕的偉大天才,終于絕望了,絕望于早該絕望的楚國,他已經不勝鄉愁了,他帶著對楚國的無限惋惜,疲倦與留戀,把自己交給了汨羅那一江清水的流動與輕盈,他,成詩而去了。從此,這位偉大的“清”的鄉愁的詩人,成了我們民族的鄉愁。“質本潔來還潔去”,他始于清,終于清,生得清正,死得清潔,他至死都是一個詩人,是的,一個詩人,一個“清”的詩人,一個偉大的“清”的詩人,一個背負著家國的偉大的“清”的詩人!

[參考文獻]

[1]曹丕.漢魏詩文選[M]中華書局,2010年第一版,第89頁.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第310頁.

[3]孟子.孟子集注[M]中華書局,2012年第一版,第101頁.

[4]陸云.陸云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第45頁.

[5]范文瀾.文心雕龍集解[M]中華書局,2010年第一版,第148頁.

[6]司馬遷,史記[M]岳麓書社,1991,第250頁.

[7]史承謙.青梅軒詩話[M]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第一版,第21頁.

[8]蔣驥.山帶閣注楚辭[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123頁.

[9]王逸.楚辭章句[M]中華書局,2001,第208頁.

[10]林景熙.林景熙詩集校注卷五[M]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第201頁.

[11]楊伯峻.論語今注今譯[M]中華書局,2009,第211頁.

[12]魯迅.魯迅全集[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第一版第952頁.

[13]司馬遷.史記[M]岳麓書社,1991年第一版,第250頁.endprint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婷婷色婷婷| 国产黄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波多野衣结在线精品二区| 精品三级网站|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美女裸体18禁网站|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九一九色国产|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亚洲青涩在线| 免费aa毛片|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久大黄蕉|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亚洲男人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视频无码|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播五月综合|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色哟哟色院91精品网站| 97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99re66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伊人福利视频| 在线a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视频二区|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国产拍在线|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一级全黄毛片|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看|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国产99视频在线|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人妻丰满熟妇av五码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爱做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四虎综合网|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成app|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狠狠干欧美| 伊人网址在线| 亚洲—日韩aV在线| 国产香蕉在线| 福利视频一区|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综合亚洲网|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69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