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李青益
摘要:民辦大學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于目前中國社會處于加速轉型期,各種矛盾和問題凸顯,民辦大學辦學歷史相對較短,資源比較匱乏,所以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阻力普遍存在。社會服務作為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每一所民辦大學而言都有至關重要,所以對于如何處理好社會服務和人才培養的關系,對我國民辦大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課堂理論和社會實踐的相互結合,讓學生和老師的理論知識密切聯系實踐,充分體現老師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更好的服務于社會,使民辦大學在社會服務與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相互促進和發展,增強民辦大學的辦學水平,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關鍵詞:民辦大學;社會服務;人才培養;對策建議
1、引言
社會服務是大學面臨的新課題和新挑戰,也是大學發展的新空間和新機遇,更是現代化大學的一個重要標志。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人才的不斷轉型,社會服務對于教學的重要性逐步提高,同時因為民辦大學學生自身以后的就業定位以及前景,決定了民辦大學學生屬于側重實踐的職業技能型人才,而社會服務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意義深遠。社會服務成為民辦大學教學質量提高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在社會服務過程中,途徑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因素,因此對于社會服務科學性的途徑研究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意義重大,通過文獻查閱和學術論文的查閱,發現由于民辦大學本身的特殊定位,所以關于民辦大學的社會服務與教學研究方面的論文相對少見。所以此次研究對于民辦大學以后的發展意義重大。
2、我國民辦大學社會服務和人才培養的現狀
2.1我國民辦大學社會服務現狀
2.1.1社會服務現狀
社會服務是指高等學校利用自身優勢和資源為社會提供的服務活動,在服務于社會的同時提高自身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的貼切程度,進而更好的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在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之下,雖然民辦大學本身優勢不太突出,資源也相對缺乏,但是對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也由最初的單純著眼于人才知識培養,對于社會服務的相對忽視,轉變為現在的以社會服務促進人才培養,以人才培養,來更好的實行社會服務。兩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社會服務進展的范圍也向外不斷的延伸,由局限到廣泛。方式也由單一性轉變為多樣性。例如西安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作為一所以醫學類教育的民辦學校,通過這些年的努力,在社會服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和突破,從原來學生的單純課堂理論教學到現在的實踐教學與社會服務相結合,用服務促進教學,用自身的教學資源為身邊更多需要的機構和組織提供更好的科學研究以及社會服務。
2.1.2社會服務形式
人才培養服務。適應經濟發展以及各行業人才的需求,為所在地區和社會培養各類相關人才是民辦大學社會服務的一個重點方面,雖然民辦大學在資源和優勢上具有相對的局限性,但是也發揮了充分的主觀能動性,使社會人才培養成為了民辦大學社會服務的一個中心內容:培養模式一般分為以下三種類型:一、理論知識和實踐培訓,根據社會對于某種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知識更新的要求,民辦大學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比如:教學資源,圖書資料,師資力量等辦學條件,為其進行特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培訓以達到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使其更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職業的要求;二、專題項目培訓:高校為其相關行業人員進行專題講座培訓,以達到對其知識更新,拓展視野的目的。比如西安醫學高等??茖W校作為一所以醫學類教育為主的學校,立足于本身的教學優勢會不定期進行知識講座,對本地區醫務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使他們的理論知識得到優化和更新,使人才更加貼合于崗位的發展。
科學研究服務。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不斷有新的理論和實踐結論產生,知識結構不斷進行優化,科研服務在社會服務總格局當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因此各地政府對于高等學??蒲蟹辗矫嬉灿懈叩囊蠛推诖?。雖然民辦大學在科研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積極朝著成熟的方向發展,努力為發展各類社會工作提供新的實踐和理論支持。例如:西安醫學高等??茖W校,不斷在校內進行科研立項,積極鼓勵老師進行科研活動,不斷地將新的理論滲入到以后的教育教學之中,從而更好的對相關社會工作進行全面和專業的指導。
民生方面服務。從全國范圍來看,各高校進行社會服務的內容和形式多樣,民辦大學也將民生服務納入了自身人才培養以及回報社會的范疇,依托自身的資源和環境優勢,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社會人員進行理論知識培訓和教育,以提高其生存的優勢和生活的質量。例如西安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依托自身的資源優勢也做出了相關的民生方面的服務活動。
2.1.3社會服務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教學質量要求的提升,高校對于社會服務職能認識進一步加強,社會服務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地位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對于民辦大學而言,社會服務開展的時間較短,經驗不夠充足,所以大部分學校雖然對于社會服務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積極性具有認同感,但是依舊在發揮社會職能的過程中逐步暴露出了以下問題:辦學定位不能適應自身發展的趨勢;地方和專業特色不夠明顯現象嚴重;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貼近程度不夠,部分民辦大學“墻內辦學”思想嚴重,導致所學知識不能適應社會與行業的發展趨勢。突出具體表現有以下幾點:1、對于社會服務認識不夠明確,重視程度不夠高;2、一些專業設置比較陳舊,培養方案與社會服務脫離;3、由于師資力量與自身資源的局限性導致研發能力相對薄弱;4、由于資金相對缺乏,導致民辦大學實驗設施相對不足;5、企業對于民辦大學缺乏足夠的了解和信任;6、在社會服務體制方面,部分民辦大學與當地政府、企業之間信息交流不夠流暢,導致沒有建立橫向聯系。
2.2我國民辦大學人才培養現狀
2.2.1人才培養現狀
民辦大學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教育質量是一個包括高等教育所有主要職責與活動的多層面概念”。而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內容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從本質上來說,高等教育是一種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活動,因而大學的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教育能力的體現和核心內容。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轉型,教育教學趨勢也發生了一系列的改變,民辦大學的人才培養也出現了很多必須面對的現實性問題。
2.2.2人才培養形式
課堂教學是我國民辦大學人才培養的主渠道。學生獲得科學文化知識主要來源于課堂,所以課堂教學是大學教育的根本所在。因此部分民辦大學在課堂教學這方面基本按照推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積極加強課程設置和學科建設,積極實施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培養強化教師隊伍,讓教師積極學習新的理論知識和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讓教學課堂更加生動,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用興趣來帶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促進民辦大學的發展。
實踐教學作為人才培養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處于民辦大學本身辦學層次的要求,以及學生就業的趨勢看來,實踐教學對于他們而言就顯得更加重要,實踐教學總體上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校內實踐教學:對于學校而言可以利用本校的實驗設備和資源對本校學生進行實踐教學,給學生安排實驗課程,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深刻理解理論知識的含義。二、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人才質量培養當中實現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民辦大學通過建立大學生實踐、實訓基地,不間斷的開展相關社會活動,讓學生可以進企業,進單位,使理論知識在實踐的過程當中得到鞏固和發展,通過這樣的實踐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和幫助,使他們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體會、學習、提高。
2.2.3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培養目標定位不夠準確,導致人才培養方式偏離了預期的模式。對于一所民辦大學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是這所學校的精髓所在,在我國實行了高等教育教學大眾化以后,目前,上大學對于一般學生而言并非是難事,這就導致了當今社會大學畢業生普遍化,大學生的身份和畢業文憑已不再是以前的稀缺資源,也不是學生可以成功就業的砝碼和保證。因此人們對于當代教育教學水平的認識有了一個根本性的轉變,學生和家長不在只關心能否進的來的問題,同時在關注學生的就業去向和發展前景,用人單位也從當初的“學了什么”轉向了“能做什么”可以給企業單位帶來什么樣的效益。這就要求學生不僅具備充足的理論知識,也要求學生擁有較強的職業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這就要求學校領導必須理清思路,明確自己要培養什么樣的人,要培養學生什么樣的知識和能力。由于民辦學校內在因素的復雜性,導致培養目標的定位不夠準確,人才培養方式偏離了預期的模式,達不到預期的目標。
長期的習慣性培養,導致人才培養跟不上社會的進步。由于民辦大學本身資源的缺陷和師資配備的特點導致民辦大學容易養成習慣性培養,導致培養的人才跟不上社會進步的步伐,所學的知識與社會的需求不協調。導致這些結果的原因舉例如下:因為民辦大學師資結構的獨特性,使得民辦大學在課程設置上欠缺合理性,與社會的知識需求有一些脫節;教材更新速度不夠;教學過程和方法缺乏創新,民辦大學的教育教學過程和方法雖然在不斷的改進和發展之后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由于教學硬件設備的局限性和本身師資隊伍的特殊結構,導致相對于一般高等學校而言還是缺乏足夠的創新性和多樣性;雖然在國家的不斷鼓勵和支持之下民辦大學的師資力量和實踐教學設備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民辦大學資金來源的特殊性,導致民辦大學的師資配備和教學實踐設備不夠完善,這就導致在某些方面學生的實踐教學跟不上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
忽視實踐和動手能力的培養:現在很多用人單位對當代大學生的普遍評價是實踐能力欠佳,原因就在于高校對于學生的培養目標和方式認識不夠深刻,所以這就要求高校深刻理解人才培養內涵,認真把握新形勢下對于人才的評價標準。不能一味的只注重于理論知識的培養而忽視真實能力的培養。深刻的體會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培養有知識,有能力的人才才是學校的核心價值所在。
3、我國民辦大學社會服務和人才培養對策和建議
民辦大學的發展,需要依托當地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優勢和資源,因此,做好社會服務,不僅是學生了解當地和服務社會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保證;而民辦大學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高,也會促進當地的經濟文化的發展。所以民辦大學要使社會服務和人才培養在協調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從而構建高水平民辦大學,更好的服務于社會。
3.1通過社會服務提高民辦大學人才培養質量
轉變民辦大學對于社會服務的理念,結合本校專業特色和實際,開展社會服務是民辦大學立足社會和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強化高校服務于社會的意識,民辦大學作為普通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須強化自身的服務意識,讓社會服務的理念深入人心,變被動為主動,變單一為多樣性服務,更好的發展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充分發揮學校,教師,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提高自身的同時,服務于社會。
提升民辦大學服務當地的能力,由于社會服務能力不足和社會服務經驗欠缺導致民辦大學對社會服務的積極性相對不高,在沒有普遍得到社會認可的前提下,民辦大學應該積極主動宣傳自己,提升自身的社會服務能力,多跟有經驗的院校進行溝通交流,讓學生老師主動走出校園,融入社會,讓社會服務成為自己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人才質量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進行創新性社會服務,一般的民辦大學普遍社會服務方式和途徑較為單一,難以引起學生的積極性,缺乏足夠的吸引力,所以應該不斷創新社會服務方式,讓學生融入到社會服務當中,從而提高社會服務在學校人才培養當中所占的比重,讓學生熱衷于社會服務,讓學生更加懂得如何去融入社會,去適應社會,全方位的提高學生的培養和教育質量。
3.2通過人才培養促進民辦大學的社會服務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更好進行社會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社會服務效果才會有保障,只有提升了人才的質量才會在發展社會服務方面得心應手。并且一般企業都會相信并選擇理論和實踐水平較高的高校作為自己的合作對象,所以只有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才會有機會進行更深層次更系統的社會服務。
對于民辦大學而言,高水平的專業型人才相對缺乏,所以要以人才的培養目標為導向,切合自身的發展實際,積極的調整發展的方向和步伐,探索出適合自身發展,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是以后民辦大學進一步發展和提高的必經之路。在提升了發展模式的基礎上進行的社會服務就更加的貼近實際,符合社會的需求。
4、結論
研究探討高水平民辦大學社會服務與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途徑的研究,對于民辦大學而言,因為其本身定位的特殊性,所以社會服務對于一部分民辦大學而言比較少見,或者說社會服務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沒有充分起到它應有的積極性作用。部分民辦大學由于各種原因對于社會服務的重視度遠遠不足,并且同時民辦大學學生以后的就業去向和職業側重點決定了社會服務在其人才培養過程中突出的重要性,民辦大學的大部分學生都是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所以我們的研究重點在于如何使民辦大學的社會服務工作重要性更加突出;如何使社會服務具有更加豐富的、更加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可以更好的提高社會服務在學生學習過程興趣的、有更好服務效果的途徑。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以達到促進民辦大學更好更快的發展,培育出更加適應社會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年~2020年)》[N].人民日報.2010
[2]周清明,地方高校和諧發展的問題與建議[J].中國高教研究.2009(7)
[3]劉潤潤.我國民辦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倫理問題探析[D].南京林業大學.2008
[4]許聰海,淺議民辦本科高校辦學定位[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1(03)
[5]張森.制約民辦大學發展的外部因素及其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1(16)
[6]王秀娟.淺談如何鼓勵和引導民辦教育健康發展[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2(11)
[7]蒲激玲,高等學校社會服務職能履行問題研究——以西南大學與石柱縣合作為例[D].西南大學.2014
[8]張皓,岳孜孜,地方高校發揮社會服務職能芻議[J].康定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01)
[9]王守法,突出服務特色:爭創高水平地方大學的必然途徑[J].中國高等教育.2009(20)
[10]賀小飛,著.高等教育區域服務職能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