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雅
摘要: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道至簡,政府有權不可任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政府是掌權者,更是為人民服務的公仆,若是任性地使用權力,則會忘了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只有建立健全權力監督機制,將權力關進“籠子”里,才能讓政府及其工作人員不能任性,更不敢任性。
關鍵詞:任性;監督;法治
“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一表述,借用網絡流行語,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現實中存在的問題,獲得全民點贊??偫淼倪@句話可渭言簡意賅,包含了對廣大黨員干部的諄諄教誨。權力是一把雙刃劍,若是任性使用,則殺傷力無窮,可能會給人民和政府帶來滅頂之災。若能做到合理使用,則舉國上下都會受益無窮。所以,必須要給權力必要的制約,讓掌權者有權不可任性。
一、不任性受益無窮
1、不任性是反腐倡廉的前提。十八大后,中央重拳出擊,打擊腐敗,習近平總書記說要“老虎”“蒼蠅”一起打,反腐風暴席卷全國。在看到反腐工作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時,我們也要想一想,為何總會有一些人任性地使用權力為己、為利呢?主要原因還是缺少權力的監督機制。比如對“一把手”的權力監督,普遍存在“上級管不到、同級不好管、下級不敢管、群眾管不了”的現象,長此以往,“一把手”權力膨脹,慢慢養成了獨斷專行、一手遮天的壞習慣,腐敗也就慢慢滋生出來。要想從根源上杜絕腐敗就必須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加強對權力的制約,使掌權者做到有權不能任性,也不敢任性。
2、不任性是高效行政的需要。臉色難看、互相推諉、搪塞拖延,幾乎是每個老百姓在辦事、辦證的過程中都會有的經歷。央視曾報道一北漂小伙為辦護照,返回老家多達六次;河南鄭州的一位孕婦,四個月內往社區跑了近20趟,仍未辦下準生證。老百姓辦證難幾乎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一些基層的辦事員群眾觀念缺乏,工作作風不端正,業務能力低下。要將政府工作人員的特權思想關進“籠子”里,減少審批程序和不必要的中間環節,不給他們任性的機會,提高行政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二、約束政府任性的措施
1、簡政放權,還權于市場、基層。“政府有權不可任性”的前面一句是“大道至簡”,此言語出老子,是道家哲學的精髓,意思是“少而精”。政府的機構設置也同樣如此,要逐步改變“多而雜”的局面,實現“精兵簡政”。簡政是要削權的,總理說:削權是要觸動利益的,忍痛也要下刀。
1)解決好思想認識問題。要做到簡政放權,就必須要求各級政府和領導充分認識到簡政放權的重要性,樹立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要順應改革發展的大潮,消除怕丟權、怕少利的錯誤思想,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扎實推進簡政放權工作的開展;要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從根本上解決束縛經濟發展的問題,真正做到放大膽量、放手工作、放寬政策、放活機制,激發全社會的發展活力,提升群眾滿意度。
2)真放權,放真權。簡政放權要避免出現貪權、戀權的現象,真正地放權,放真實的權力。最大限度的減少項目的審批環節,簡化審批手續,提高審批效率。凡是市場可以自主解決的,交給市場解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凡是基層能夠解決的,就交由基層解決,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要警惕在簡政放權過程中出現明減暗增、邊減邊增,真正做到不越位、不戀權。
2、依法用權,建設法治政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弊龅健胺o授權不可為”的同時“法定責任必須為”。
1)培養法治理念,樹立法治思維。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有法律這一把利劍懸在頭頂,領導干部才能正確處理權力與利益的關系,才能時刻警惕權力的行使是否符合法律的規定。領導干部要強化法律意識,形成法律思維,提高依法思考、依法決策、依法辦事的能力。要將對法律知識的學習作為提高法律意識的必備手段,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的法律素質,明確對公權力的約束是法治的核心,對人民權利的維護是法治的根本。要將法治思維內化為領導干部自發的一種心理需求和思維選擇,養成依法履職、依規辦事的職業習慣。
2)加快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質量。有法可依的前提是有完善的法律,否則有法可依就會淪為一句空話。古語有云:“小智治事,中智用人,大智立法”。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國的法律體系還不能完全滿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比如,立法程序還不夠嚴格,法律覆蓋還不夠全面,法律內容還比較單薄,立法質量還要進一步提高,這就要求我們努力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于依法治國的《決定》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也審議并通過了《關于修改立法法的決定》。完善立法體制,提高立法質量是建設法治政府的根本,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
3、防止濫權,加強權力監督。英國思想史學家阿克頓勛爵曾說過:“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這里的絕對權力指的是沒有監督,不加制約的權力。權力未必會產生腐敗,但是權力失去監督和制約的直接后果便是腐敗。
1)加強黨的領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對于廣大黨員同志來說,要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定政治信仰、站穩政治立場、端正政治方向,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特別是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起到表率作用,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切實加強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急切的問題,保持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系。要通過嚴密的黨組織,迫使腐敗無處躲藏。
2)倡導公開透明。黨章規定每個黨員都要自覺接受黨內外群眾的批評與監督,憲法中也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向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這些都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民意的重視,怎樣才能讓老百姓的民意順利地傳達到領導干部的耳朵中呢?首要的一點就是凡事做到公開透明。各級行政單位都應將行政職權目錄、權力操作流程、崗位責任、決策過程等通過黨務公開、政務公開等方式面向全社會公開,同時應完善聽證會、公示會等群眾參與方式,廣泛聽取各方聲音,做到黨務、政務陽光化、透明化。
權力本身沒有什么任性不任性,關鍵是看掌權者是否任性。掌權者若是任性,就意味著權力沒有約束,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要做到“有權不可任性”,最重要的是給權力瘦身,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說到:“政府權力要做‘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敝挥屑s束了政府權力,才能使黨員干部再無任性。
[參考文獻]
[1]王法碩;三權分立的“變奏曲”——美國政府中的獨立管制機構[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0年06期.
[2]王浩瀚;《新時期我國基層權力制約與監督研究》;[J];廣西大學2012年.
[3]周義程;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的概念界說[J];行政論壇;2014年03期.
[4]周建偉)陳金龍;完善權力制約與監督機制的路徑選擇[N];南方日報;2007年.
[5]張亞娟;關于權力的制約和監督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6]王冬;新時期加強我國公共權力監督和制約的思考[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