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戈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農民工在當今社會的進程中成為了一股重要的勞動力量,是社會構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來農民工維權的問題已上升到政治層面上來,同時也越來越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注和重視,但解決農民工維權問題仍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任務。
【關鍵詞】農民工 維權 合法 權益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有大量的農民工從農村進入到了城市當中,成為了建設城市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是農民工的勞動安全卻得不到保障,經常遇到拖欠或克扣工資的行為,也沒有相應的社會保險,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很嚴重的侵害,并且處在二等公民的尷尬境地。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已經成為影響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而工會代表的工人階級的利益,農民工也是工人當中的一種,所以工會有義務和責任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近年來農民工的問題也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12年12月召開的人大第十三次會議規定了勞務派遣用工的一些細節,對于如何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提供的更多的法律支持,同時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對于維護農民工的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一、農民工經常遇見的問題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城鎮建設也在不斷的加快步伐,而農民工作為城鎮建設的主要人群正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壯大,但是由于社會各個方面的原因使得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在維權過程中仍然會遇到很多問題:
1.在農民工工作之前,用人單位很少有和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雖然《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相關勞動法相繼出臺,大部分的用人單位在聘用農民工的時候都和農民工簽訂了合同,但是在一些比較特殊的行業里面還存在著不和農民工簽訂合同的情況,尤其是在工人流動量大和農民工比較集中的行業里面,比如說一些建筑行業、個體商戶、臨時性崗位等合同的簽訂率依然很低。還有一些小企業之所以和農民工簽訂合同完全是為了應對檢查,即使和農民工簽訂了合同也沒有按照里面的內容去執行,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依然得不到保障。
2.對于農民工而言,基本的社保覆蓋率很低,給農民工參保的單位很少。雖然《社會保險法》很早就已經開始實施了,但是有的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經常采取不給農民工上保險或是只上一種或兩種保險,這就讓很多的農民工游離在社保大門之外。還有的企業產品的利潤較低,需要用低成本來維持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如果按照企業社會保險給農民工繳納保險,就會使產品的成本增加從而影響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
3.對于農民工這個職業來說,因為工作環境比較惡劣使農民工職業病患的概率很高。據調查顯示,農民工的職業病的發病率占總發病率的一半以上,農民工的職業病問題已經成為繼續解決的問題了,尤其是農民工里面還有群體發病的情況。大部分的農民工都是沒有知識和技術的人員,因為沒有技術只能從事一些比較危險且容易得職業病的工作,比如化工、煤礦等行業,在這些行業里面如果沒有足夠的安全保護措施就會提升職業病與工傷事故率的概率,甚至是死亡的危險。
二、農民工維權難的原因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及歷史殘留問題,拉大了城鄉之間的距離。無論是農民與市民還是農民工和城市工作者都有很多不平等的地方,使得農民工的地位處在了社會的底層。
(一)相關的法規在實際中不適用
勞動法對于勞務派遣的規定沒有具體的約束措施,一旦遇見問題很難根據相關的法規來解決。農民工作為勞務派遣的主力軍,他們的合法權益卻經常得不到保障,在工作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受傷或者其他的問題,很少會有單位會主動承擔相應的責任。隨著近年來勞務派遣行業的迅速發展,勞務派遣用工的權益保障卻不容樂觀,不但派遣工人的工資待遇要比其他的正式員工低,還不用為其繳納相應的保險,這種用工方式成為了企業降低成本的方法之一。
在實際的社會當中,有很多的單位鉆法律的空子,對于侵權農民工的行為很難被定罪處罰,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和立法的不完善有一定的關系,比如說刑法規定的“造成嚴重后果、政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等一些法律用語在實際的案例中沒有明確的標準,所以相關的法律法規很難在實踐中應用。
除了勞務派遣和惡意拖欠工資的行為成為農民工很難維權的原因之外,還有農民工工作地點不穩定、流動性大,再加上社保的一些相關規定導致一些農民工和社保的關系很難接續。對于參保后就不能進行退保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民工參保的熱情。
(二)對于一些有爭議的維權案件的執法力度不夠
由于國家十分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會經常發生有勞動爭議的事件,這時地方政府既想保障企業的自主權利,又想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很容易讓政府的相關部門陷入兩難的境地。還有的部門在執法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阻礙,導致一些安全不達標的企業順利過關,在企業對員工進行侵權行為的時候采取默認的態度,助漲不法企業的氣焰。對于一些農民工來說,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進行維權的時候,相關部門因為各種原因需要其他部門的配合,最終導致農民工維權困難的情況時有發生。
(三)用人單位缺乏責任心
這里所說的社會責任心并不是單指為社會所做的慈善活動的數量,最重要的是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但是有些單位對于職業病防治工作并沒有履行他們的責任和義務,沒有對其進行相關的教育和培訓,也不會和農民工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尤其是在建筑行業里面表現得尤為突出。由于工程轉包和分包施工的方式以及非法用工方式的存在,導致在發生拖欠工資的行為后,很難找到相關當事人,因此對于農民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很難落實。
三、農民工維權的途徑
(一)完善相關法規,開展宣傳咨詢服務
要保證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就要對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對于我國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它的修改進一步完善了勞務派遣方面的法律法規,明確地規定了勞務派遣用工范圍,落實了勞務派遣員工的酬勞問題,加大了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同時還完善了職業病法律法規的制度。對《職業病防治法》的修改,不但完善了對于職業病相關的規定,保障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提高了農民工工傷保險的覆蓋率,還讓農民工能夠享受到工傷保險應有的待遇。
要對農民工進行有規劃的培訓,以提升農民工維權的意識和能力。相關部門要利用自身的資源和渠道對農民工進行法制教育和職業技能的培訓,幫助農民工提升就業競爭力。要把農民工維權的具體方法作為培訓的主要內容,讓農民工了解更多的政策和措施,并成為知法懂法并能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人。與此同時,相關的部門要對自己區域內的人員進行登記,對失業在家的人員建立檔案,并定時發布就業崗位的信息,對于失業的人員進行指導就業,要保證每一戶人家最少有一名就業的人員。要充分利用媒體等資源,大力宣傳國家對于農民工問題的政策和方針,號召所有公民學習他們的勤奮、樸實,在全社會形成善待農民工的良好環境,提高農民工的整體地位。
(二)相關部門提供社會保險服務
相關部門要對行使相關的權利對用人單位進行監督。要通過不同的渠道促使用人單位與農民工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確保農民工得到自己應得的福利和待遇,并保證工作環境符合國家的標準。要讓企業知道隨著老齡化的加快,新生代的勞動大軍將成為主力軍,所以企業要善待農民工,構建一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如果發現用人單位存在違法用工的行為要及時督促用人單位糾正,確保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三)構建相應的維權體系
政府應設立專門的機構來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對于農民反映的情況和投訴的問題要及時處理,化解企業和農民工之間的矛盾,要充分發揮其區域性,將維權工作社會化并改進管理的方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民工合法權益的維護與保障需要社會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只有把這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做好,才能為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提供條件和基礎,才能更好地發揮農民工的社會性。
參考文獻
[1]陶昆.試述新形勢下企業工會如何維護好職工的合法權益[J].經營管理者.2014(15)
[2]唐敏.煤礦做實工會工作促企業持續發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4(03)
[3]夏建國.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創新企業民主管理[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3(10)
[4]陳蓉.新時期做好企業工會工作的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3(06)
[5]馮楊.城鄉社會轉型中的農民工的權利保護[J].學理論.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