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較為迅速,尤其是進入WTO后,我國很多國有企業經濟活動也逐步加入國際市場,但接踵而來的就是難以預料的外匯風險。所以,迫切需要對外匯風險進行管理,當前不少企業選用非金融方法規避風險,同時,國際市場更是采用當前發展較為成熟的金融工具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來規避風險。本文就國有企業該如何利用金融工具來管理外匯交易結算風險做以下分析研究。
【關鍵詞】金融工具 國有企業 外匯風險 國際貿易
當前,國際貿易、籌資及投資等各項世界經濟活動中最主要的風險就是外匯交易結算風險,世界各國企業,尤其是跨國企業和對外貿易企業更是高度重視這一難題。隨著我國加入WTO后資本主義市場逐漸被打開,更多企業開始認識到管理外匯風險的重要性,在國家政策及自身發展需求的雙重動力,很多企業都在摸索自身外匯風險管理的方式方法,也有不少企業對國際成熟技術加以引進,其中就有近幾年發展較為成熟的金融工具。當前,眾多學者皆稱利用金融工具規避外匯風險的領域為金融工程。
一、外匯交易結算風險概述
(一)相關定義
所謂外匯交易結算風險指進行外匯交易時,雖然外匯交易者有支付應付貨幣,卻未能同時得到該獲取的貨幣,造成其面臨匯率變動和應得貨幣的損失。通常來說該風險易發生在外匯交易最終清算支付過程中,并且不論風險大小都將嚴重影響外匯交易者的利益。而這種現象是客觀普遍性的存在,據西方發達國家中央銀行調查發現:正常情況下的外匯交易協議簽訂后,外匯交易者在核銷其資金賬戶上應支付貨幣或獲得其所購買貨幣前,銀行有1~2天滯待工作日,也就是說在這期間外匯交易者支付了貨幣卻未能同時獲取相應貨幣;此外,若是節假日或周末進行外匯交易,銀行確定其是否到賬等還需要更長時間。所以,介于這些不確定性的未來,若不能盡快同步外匯交易,所帶來的將是更大結算風險。
(二)系統危害
外匯交易結算風險之所以如此嚴重皆為其系統性危害所致。在進行外匯交易時但凡一方支付出現問題,都將影響到其他外匯交易者,導致其更多支付問題出現,嚴重阻礙相關外匯交易活動的交易順利進行。更甚者,整個外匯市場都會隨著這種系統性結算風險的擴張而產生恐慌,導致其體系的土崩瓦解,促使整個外匯交易市場崩潰。比如,美國外匯市場因德國Her stall銀行的關閉而崩潰一例。該銀行為一家中等銀行在外匯交易中也較為活躍,美國多家銀行都與該行有著頻繁的美元與馬克外匯交易,但由于德國政府宣布關閉該行,導致美國銀行在支付大量德國馬克后未能獲得相應美元,而出現自身支付問題。所以,在確認收取相應貨幣前,紐約銀行也停止繼續支付貨幣給客戶,同時,隨著紐約銀行間網絡結算系統的擴散,這些影響使其系統在日后幾天更是下降了60%的大宗資金拆借量。由此可見,單方支付問題將引起系統支付問題,嚴重危害整個外匯交易市場。
二、企業外匯交易結算風險中金融工具的應用
(一)加大金融市場監管力度
現目前,我國應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堅持走中間型監管道路,建立與我國國情相符的金融市場監管體系,其實,這種體系也就是分為三級共同監管金融市場,即行業協調、內部自律和政府監管。所以,需要建立起全國性統一的交易管理機構,并制定相應法律法規,嚴格按法律法規監督其執行,確保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雖然我國在金融市場方面有設條款,不過,介于其自身的運作特征規律,還應設立專門的部門進行管理。最后,要規范化每項交易,確保其交易都有其自身的監管體系。
(二)認清形勢借助政府力量
首先,企業要認清自身所處形勢,全方位的掌握變幻莫測的國際外匯市場,尤其是要看清楚加入世貿組織后企業將面臨的挑戰和機遇,要加大外匯風險管理的力度。例如,為確保企業充分了解各方面局勢,可借鑒日本企業以經驗豐富的財務及資金管理等人員,組織成專門的科室評估外匯風險的組織模式等。或是學習香港國際化金融業的成功經驗,引進金融業信譽好規模大有雄厚資金的外資銀行,但要對齊經營范圍進行一定范圍的限制。雖然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后,其金融業受到不小沖擊考驗,卻也促進了其更好更完善的發展,為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了良好契機。在帶給內地大量資本的同時,內地金融業人員管理經驗和素質也相應有所提高,且還能引入更多先進的金融服務項目和工具。其次,企業要多借助政府的力量,如銀行或金融研究所、外匯或經貿管理局等,依靠與外匯交易相關部門的力量,通力合作互通信息,根據企業自身經營情況挑選恰當管理外匯風險的金融工具。
(三)企業應制定相關風險防范措施
企業發展的根本就是高素質且經驗豐富的人才,在預測外匯變動或金融工具管理外匯風險時,都需要高素質且經驗豐富的人才,所以,要著重提升企業風險管理部門相關工作者的素質涵養,強調加強其學習研究金融產品相關知識。現目前,金融工程學重要的前沿內容即金融工具,尤其是其中金融衍生產品交易,由于此類產品品種多樣化且交易程序錯綜復雜,唯有企業更徹底的把握金融衍生產品發展方向和本質特征,對其風險進行深入全方位分析,并針對這些風險制定管理措施和防范措施,才能確保企業外匯交易結算風險的有效降低。
(四)強化企業及與相關學術界的溝通
最后,企業及與相關學術界間的溝通要加強,對金融工具管理外匯交易結算風險這一課題,要共同進行深入詳盡的分析研究,做到實踐與理論的有機結合,即結合企業業務開展過程的問題和學術界理論的結合,促使其通力建立出企業規避外匯交易結算風險的模型。
三、總結
隨著我國改革外匯管理制度后,對企業而言外匯風險已不再是我國中央銀行在承擔,而是企業自身所承擔的,外匯風險管理的主體已逐漸變成企業自身,因此,外匯風險的管理如何對其經營狀況有很大影響。并且,這幾年金融市場正飛速的發展著,企業外匯風險管理的金融工具更具多樣性,所以把握當前機會,企業要合理有效利用金融工具,真正成為外匯風險管理的主體,確保企業的收益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黃興.我國企業衍生金融工具風險管理研究[D].山東大學,2012.
[2]李剛.我國企業外匯風險暴露與風險管理效果的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3.
[3]吳澤旭.我國出口企業外匯交易風險管理策略研究[J].時代金融,2015,06:255-256.
作者簡介:李云韜(1982-),男,江西大余人,碩士,中國建設銀行江西省分行國際業務部,產品經理,研究方向:國際業務,金融管理,貿易金融。